本
文
摘
要
以不断创新,实现行业新突破;用精益求精,树立行业新标杆;服务临床患者,推动医学进步。
近日,由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健康时报联合主办的第十四届健康中国论坛,全面梳理国内上市医疗器械,根据创新性、突破性、影响力等指标,发布第十四届健康中国论坛·十大医疗器械。其中,国产医疗器械占据半壁江山!
1
联影医疗
uMR Omega 3.0T 磁共振成像系统
uMR Omega世界首台75cm超大孔径3.0T磁共振。联影医疗负责人介绍,这台磁共振拥有业界最大孔径,相较传统设备扩大了25%空间,可为受检者提供宽敞空间和舒适体验,尤其让大体型患者、孕妇、幽闭恐惧患者等人群受益,同时也能确保高质量成像。
2
美敦力
MAZOR™ X 脊柱外科智能导航机器人
作为全球首个搭载美敦力先进导航技术,实现全程可视化的脊柱手术机器人MAZOR™ X的上市带来了临床新思路,与传统脊柱手术相比,MAZOR™ X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智能术前规划、术中机械臂精准定位、导航下植入工具及植入物的全程可视,从而突破传统术中视野局限、操作盲区等瓶颈,做到真正“脑”、“手”、“眼”协调,达到结果可预见的操作效果,有效减少术中出血和手术时间,提升手术安全性和精准度。
3
波士顿科学
AXIOS 电切引流支架
AXIOS 电切引流支架是全球首款用于超声内镜引导下的腔内治疗支架,开启了从诊断性到治疗性超声内镜的变革。在临床,胰腺假性囊肿和包裹性坏死是急性胰腺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
相较传统外科手术,Axios支架作为一款革命性的内镜介入解决方案,为患者提供了创伤更小、更便捷的治疗选择,且手术过程简单,多数内镜中心均可开展。该产品于去年亮相进博会新品发布平台后,受到业界广泛关注,目前已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
4
西门子医疗
MAGNETOM Lumina 全息3T 磁共振
依托西门子医疗磁共振最新技术平台,Lumina 3T搭载了GO 3D全身临床解决方案,实现一键式加速的3D临床解决方案。有望从根本上改变磁共振常规扫描方式,从而更进一步帮助临床决策。
5
上海微创
蜻蜓眼®DFVision®三维电子腹腔内窥镜
蜻蜓眼®DFVision®三维电子腹腔内窥镜由包括高分辨率成像物镜的电子镜结构组成。在实现双路图像全高清呈现的同时,摒弃了传统腹腔镜庞大的光学机构,大幅减轻镜体重量。3D成像和丰富的色彩,高度还原手术区域,增强视觉效果,真实呈现人体器官的解剖层次,使术者操作更加便利,缩短腹腔镜的学习曲线。
6
卡尔蔡司
眼底照相机 CLARUS 500
蔡司CLARUS 500无需散瞳就能进行视网膜图像分析,避免了患者因使用散瞳剂后所造成视力模糊以及对光敏感,让成像过程更加安全、舒适,也避免患者眼底检查前等待30分钟以使瞳孔扩张,全面优化了诊疗流程。检查过程中,通过将光学镜头移向患者,蔡司CLARUS 500图像不受眼睑睫毛遮挡,十分利于周边视网膜病变的观察,减少重复拍摄,为患者创造舒适满意的检查体验。
7
苏州同心医疗
磁孚®植入式左心室辅助系统
这款磁液悬浮左心室辅助系统是国内首个完全按国家药监局规定成功完成50例临床试验且国内置入数量最多的纯国产“人工心脏”。
与现已被广泛使用的全磁悬浮类VAD相比,慈孚®VAD在血液相容性、植入侵犯性、防感染性等评价VAD关键性能指标方面到达了国际领先水平,同心医疗已成为行业技术发展的标杆,并取得了VAD技术突破者的国际声誉。
8
山东威高
妙手手术机器人
“妙手”机器人具有小型化和集成化的特点,布局优化,结构精巧,已突破了微创手术机械多自由度丝传动解耦设计、从操作手的可重构布局原理与实现、系统异体同构控制模型构建等三大关键技术问题,解决了机器人成套技术难题。目前,该机器人系统已申请了60多项发明专利,其中40多项已经授权。
9
深圳先健心康
8301型临时起搏器
先健科技自主研发的8301型临时起搏器于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获FDA和CE批准上市,国内于2019年进入“绿色通道”,2021年4月获批上市。
该产品是一款起搏/分析二合一的多功能产品,适用于为心动过缓患者提供单腔体外临时起搏,也适用于在起搏器和除颤器植入手术中进行起搏系统分析。此外,该设备还可以连续测量起搏导联系统的阻抗和感知幅度,以及实时连续显示腔内心电图,适合主动电极导线植入后的损伤电流的临床观察。
10
雅克智慧
“雅客智慧”种牙机器人
雅客智慧种牙机器人是国内首创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口腔种植牙机器人。研发团队全面整合智能机器人、机器视觉、多传感器信息融合、三维图形可视化等多项顶尖技术,用10年的时间攻克了口腔狭小非直视空间下微创手术治疗的关键问题,显著提升了种牙手术精度、安全和效率。
2020年10月,由赵铱民院士及其团队和王利峰等人共同研发、雅客智慧研制的全球首款自主式口腔种植机器人获得国家药监局创新医疗器械绿色审批通道。(内容来源:人民日报健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