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2023年1月黄道吉日(2023年属兔人的全年运势如何),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2023年1月黄道吉日(2023年属兔人的全年运势如何)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2023年1月黄道吉日(2023年属兔人的全年运势如何)

颛顼(资料图片)

当地时间2022年12月30日,印度,为了庆祝元旦,人们在手上和脸上都涂上彩绘。@视觉中国 供图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2023年元旦来临。 作为一个世界节日,元旦是新年伊始奏响的第一曲优美音符。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全世界各个角落,都拥有独具风格、光辉灿烂的元旦传统文化。 元旦节是什么节日?起源于何时?古今中外的元旦有何不同?数千年来世界各地如何欢度元旦,又有哪些奇特有趣的风俗?古今中外名家笔下的元旦又有着怎样的情愫? 满怀希望,走进新年之际,我们一起品读不一样的元旦。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波 忆元旦 元旦在我国历史上的几个“分身” 在我国,古代的元旦,又称元日、上日、端日、岁朝、履端等,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元旦”的“元”,指开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线。“旦”即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开始。人们把“元”和“旦”两个字结合起来,就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 古代 元旦随历法“演变” 元者,数之始;旦者,日之出。元旦,通常指历法中的首月首日。 讲到我国古代的“元旦”,情况有点儿复杂。假如问一个问题:我国古代的元旦是哪一天?有人说,这不是很简单吗,古代的元旦是正月初一,也就是现在的春节——这样的回答是不行的。 现在的春节,是夏历的正月初一,夏历以农历一月为正月,故以一月一日为元旦。但我国古代用过多种历法,不同时期、不同朝代的正月,是不一样的,所以正月初一的日子也有所不同。 准确的答案是:当时的历法规定什么时候是元月(即正月),元旦就在那个月的第一天。也就是说,历法不同,元旦就不一样。 制定历法,历来是国之大事。正如《史记·历书》所说:“王者易姓受命,必慎始初,改正朔……”所谓“改正朔”,就是修改历法。 中国古代的历法有多少种?自黄帝“考定星历,正闰馀”,数千年来,我国先民创造了多种历法。据《历代长术辑要》《历法通志》《中国历法制度沿革史》三书记载,有名称可考的中国古代历法有115种。其中黄帝历、颛顼历、夏历、殷历、周历、鲁历、太初历、三统历、四分历、景初历、大明历、大衍历等都是史上很有名的历法。 但不管中国古代有多少种历法,“建正”之月基本上定格在农历的四个月,与此相应的元旦也有四个日子。 1.农历十一月,即仲冬之月,建子之月。传说黄帝历是以甲子年甲子月为元月,以甲子月朔甲子日为元日。子月即农历十一月,所以黄帝历的元旦就是十一月初一。 周代用周历,周历也以十一月为正月,所以周代的元旦也是十一月初一。 2.农历一月,即孟春之月,建寅之月。《史记·历书》说:“昔自在古,历建正作于孟春。”司马迁所说的“昔自在古”时代,有可能是指颛顼时代。《晋书·律历志》载:“魏文帝黄初中,太史令高堂隆复详议历数,更有改革。……董巴议曰:‘颛顼以今之孟春正月为元,其时正月朔旦立春。’”即言颛顼时以孟春为正月,以农历一月一日为元旦。 《史记·历书》说:“夏正以正月。”董巴也说:“夏为得天,以承尧舜,从颛顼故也。《礼记》大戴曰虞夏之历,建正于孟春,此之谓也。”意思是夏代继承颛顼的历法,以孟春为正月,所以夏代的元旦就是农历一月一日。 我们现在所说的农历,其实就是夏历,说明夏历对后世历法的影响最大。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启用《太初历》,正式确定以夏历的正月为岁首,以夏历的正月初一为元旦。 3.农历十二月,即季冬之月,建丑之月。《史记·历书》说:“殷正以十二月。”商代用殷历,殷历以建丑之月即十二月为正月,所以商代的元旦是农历十二月初一。 4.农历十月,即孟冬之月,建亥之月。《史记·历书》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而正以十月”。汉朝建立后,汉高祖仍然承袭秦朝的历法。其后汉文帝、汉景帝时期也使用秦朝的历法,以十月初一为元旦,直至汉武帝才改用夏正。 可见我国古代的元旦,有十月初一、十一月初一、十二月初一、一月初一四种,加上现在的公历1月1日,那么,在我国,自古至今的元旦就有五个不同的日子。 如今 是百姓喜闻乐见的节日 1912年1月13日,孙中山发布《临时大总统关于颁布历书令》,责成内务部编印新历书。随后又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不叫“元旦”。 后来,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1914年1月,民国 *** 的内务部在致袁世凯的呈文中提出:“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凡我国民均得休息,在公人员亦准给假一日。”袁世凯当时只批准“元旦为春节”。由此,传统农历新年岁首被官方正式易名为“春节”,而传统的“元旦”“新年”名称被安置在公历的1月1日这一天。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即阳历,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阳历1月1日定为“元旦”——于是,每年1月1日,人们互道“元旦快乐”,携手走进新的一年! 聊元旦 遥远而古老的起源传说 古罗马 最早定元旦为1月1日 最早明确地将1月1日定为新年第一天的是罗马人。当时太阳曾被古代人当作神来崇拜,人们祈祷太阳能战胜黑暗,带回春天明媚的阳光。罗马元老院曾于公元前153年宣布1月1日为新年之始。但此后擅自改动年历的情况依然存在。公元前46年,罗马的恺撒接受天文学家索西琴尼的建议,重新规定1月1日为新年之始,即“元旦”。据说,也是为了祝福“双面神”Janus,其相当于罗马神话中的“门神”,其名Janus后来也演化为英文一月January这个词。 此处,我们顺带讲多点有关公历的故事。今天的公历,因为通用于世界各国之故而得名,是一种人们最熟悉的太阳历,也称西历、阳历。公历采用的是公元纪年法,这部历法浸透了人类几千年间所创造的文明,古罗马人学习埃及人的历法精髓后,在儒略·恺撒统治时期制定了更加精确的儒略历。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儒略历传播于世界各地。 1582年3月1日,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改革历法,决定采用意大利医生利里奥的方案,在400年中去掉儒略历多出的三个闰年,年平均长度为365日5时49分12秒,比回归年长26秒。虽然照此计算,过3000年左右仍存在1天的误差,但这样的精确度已经相当了不起了。这就是我们今天所使用的公历,又被称为格里历的来历。 古埃及 尼罗河依然是“主角” 大约在公元前五万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由游牧改为农耕,定居在尼罗河两岸,他们的农业收成与尼罗河是否发生洪水有很大关系。古埃及人从长期的观察中发现,尼罗河泛滥的时间是有规律的,他们就把这个时间每次都记录在竹竿上,从中得知两次泛滥时间之间大约相隔365天;同时还发现,当尼罗河初涨的潮头来到今天开罗城附近的时候,也正好是太阳与天狼星同时从地平线上升起的时候。于是,古埃及人便把这一天定为一年的开始,称为“涨水新年”。 据说,埃及的克鲁特人迎接新年,在门口放一张桌子,七八只碟子供着大豆、扁豆、紫苜蓿和小麦的颗粒,还有好些绿色植物的小芽,这象征着丰裕。 古印度 新年习俗极富特色 印度元旦来源于史诗《罗摩衍那》,新年从每年10月31日起,共5天,第四天为元旦。 新年第一天,谁也不许对人生气,更不准发脾气。印度有的地区,元旦早上,家家户户哭声不断,人人脸上涕泪横流,他们以岁月易逝、人生苦短,用哭来迎新年,是对人生的慨叹。由于这种怪异的习俗,印度的元旦被人称为“痛哭元旦”。印度人在过年的前5天,各地都要演出印度史诗《罗摩衍那》,意为罗摩的 *** ,人们扮演史诗中的英雄与纸扎巨人“作战”,“英雄”引发点着火的箭,纸扎巨人便在观众的欢呼声中着火烧毁。 此外,新年前,家家户户门前都张贴各种精美图画。元旦早上,人们提着精制的小灯,拿着红粉包,出门向老人和亲友拜年。见面道喜后,就互相将红粉涂在对方的额上,表示吉祥如意,抬头见喜。年轻人把红墨水装进水枪里,射到亲友身上,称为“洒红”,表示吉祥如意。印度青年还喜欢在过新年时不管熟悉与否,见面徒手“格斗”,围观者叫好助威。勇敢的青年往往成为姑娘追求的对象。 印度中部土著民族勃希勒人,为庆祝新年,在游戏场中竖立一根圆滑粗大的木杆,杆顶有一只盛着礼品的小袋,姑娘们手持禾竹竿竭力阻挠向杆上爬去的小伙子,小伙子们则在杆下围成一圈,努力防御姑娘们对爬杆者的攻击,直到爬竿者夺得小袋取得胜利为止。 戏元旦 世界各地有趣的习俗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把每年1月1日作为元旦,由于世界各国所处的经纬度位置不同,各国元旦的时间也不同,因此,“元旦”的时间也有不同。如大洋洲的岛国汤加位于日界线的西侧,它是世界上最先开始新的一天的地方,也是最先庆祝元旦的国家。位于日界线东侧的西萨摩亚则是世界上最迟开始新的一天的地方。而中国是世界上第12个进入新年的国家。 元旦是庆贺新年的开始,欢度元旦是全世界的普遍习俗。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过新年的方式,有些习俗十分有趣。 丹麦: 杯盘碎片送朋友 丹麦人在元旦前夜,家家户户都要将平时打碎的杯盘碎片收集起来,待夜深人静时偷偷地送至朋友家的门前。元旦的早晨,如果谁家门前堆放的碎片越多,则说明他家的朋友越多,新年一定很幸运。 意大利: 讲究“碎碎平安” 意大利的一些地方,元旦前夜午夜时分,如果你在路上行走是很不安全的,因为这时人们都要把屋里的一些破旧瓶、缸、盆等扔出门外砸碎,以示除旧迎新。 此外,在元旦前夕,意大利会被烟花笼罩住,不时还听到打碎东西的声音,他们认为这样可以在新的一年带来好运。意大利人认为“火是来自太阳的,如果元旦断了火,来年可能会不见天日”,所以,元旦这天家家户户都会灯火通明。 法国: 喝光余酒交好运 法国人在新年到来之前,各家一定要把家中的余酒全部喝光,以致许多人喝得酩酊大醉。他们认为,元旦时如果家中还有剩余的酒,不是好事。 西班牙:深更半夜吃葡萄 西班牙人在元旦前夜全家团聚。到12时,以教堂钟声为号,争着吃葡萄,每敲一下钟,必须吃下一颗葡萄,而且要连着吃下12颗,表示来年一帆风顺。 英国: 打井水 在元旦的前一天,英国人都会备足酒和肉,他们认为,在新年的第一天,没有多余的酒和肉,这一年就会变得贫穷。他们还有“打井水”的风俗,他们都会早早地去打井水,争取第一个打到水。他们认为第一个打到的水是吉祥、好运之水,第一个打到水的人是幸福、幸运之人。 巴基斯坦: 涂红粉 除了印度有涂红粉习俗外,在元旦的当天,巴基斯坦人也都个个手拿着红粉出门,见到亲朋好友,相互拜年后,就将红粉涂在对方的额上,寓意“鸿运当头”以庆祝新年吉祥如意。 巴西: 互相揪耳朵 在巴西的一些农村有一个非常特别的风俗——就是互相揪耳朵,他们在元旦见面的时候,必须要做的动作就是相互用力揪住对方的耳朵,以表示给对方的祝福。 巴拉圭: 吃冷食 在巴拉圭,每年的最后5天被定为“冷食日”。在这5天里,无论是谁,都不能开火做饭,只能吃冷食,一直到元旦当天才能开火做饭并庆祝节日。 德国: 爬树 在元旦期间,德国的农村会举行“爬树比赛”,据说爬得越高运气就越好,每年爬得最高的人会被誉为“新年英雄”,受到其他人的羡慕,也以示步步高升。 罗马尼亚: 听动物说话 罗马尼亚农民庆祝新年的方式十分特别。他们要努力听取自家饲养动物“说话”,如果真的弄明白其中的含义,新年就会有好运。 南非: 扔家具 楼下的人小心了,约翰内斯堡人会在新年之际把旧家具从窗户里扔出去。在意大利也有这个风俗,不喜欢的家具就要扔掉,不想留在屋子里碍事,就当大扫除了。 名家笔下的元旦 品元旦 岁岁年年,就在窗前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李大钊曾在1919年元旦,写过一篇富有 *** 的短文《新纪元》,发出呼声:“人类的生活,必须时时刻刻拿最大的努力,向最高的理想扩张传衍……” 老舍在《北京的春节》一文中描述了老北京过农历春节的种种盛况,也提到“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元旦,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元旦仍是农历正月初一,并不是公历1月1日。 1942年董必武在重庆写了一首七律《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陪都歌舞迎佳节,遥祝延安景物华。”欣赏这首脍炙人口的佳作,觉得字里行间浸透着诗人对革命事业的一片赤诚。其时抗战维艰,惟有精忠报国,方可期来日乐土安家。诗中所说的“胜利茶”,是当时重庆商店里出售的纸包茶,意在预祝胜利。以新鲜事物为掌故入诗,可见董老对旧体诗的革新意识。 是新的开始,带来昂扬的情绪 尽管“元旦”作为当代中国的节日,历史并不算悠久,却受到人们的喜爱。这个节日往往是一年工作学习的起始点,代表着新的希望、新的起航。人们互相赠送新年贺卡,提醒大家过往旧事已到达终点,随之而来的新比赛即将开展。元旦像个潜藏的路标,指引我们从新的起点开始奋斗;也像一座承前启后的桥,告别过去,通往未来。 1951年1月3日,老舍在《人民日报》发表《元旦》一文写道:“只要我朝着光明的方向走,我就不虚度此生;只要我肯向人民学习,而后为人民写作,我便可以对得起自己,对得起文艺,对得起文艺工作者这个称呼。”表达了与之前的回味传统民俗截然不同的昂扬情绪。 国学大师季羡林也喜欢在元旦来临之时发表感慨,1991年的元旦,他写《八十抒怀》:“我从来没有想到,我能活到八十岁,如今竟然活到了八十岁,然而又一点也没有八十岁的感觉。岂非咄咄怪事”,到了2006年他写《元旦思母》:“又一个新的元旦来到了我的眼前。这样的元旦,我已经过过九十几个”。 为日子赋予新意,让生活变得特别 富有灵性的女作家迟子建,在2001年元旦这天思考着新世纪到底起始于哪一天?“究竟哪一年的元旦才是真正的新世纪的开篇呢?我记得去年的今天,我在故乡,一大清早,为了看新世纪的第一缕曙光,我和丈夫早早就起床了。大兴安岭的冬天实在是逼人的寒冷,玻璃窗上蒙着厚厚的霜花,我只得用手指去刮霜花,刮出一道月牙形的明亮的玻璃来,透过它去看曙光。” 之后她感慨,“我的指甲似乎至今还留有去岁刮玻璃窗的霜花时所生出的寒冷。这一年过得何其快呀!2001年的元旦了,各路媒体又在大做文章,说是今天才算是新世纪的第一天。我觉得人真的很可怜,对自己所生活着的世界知之甚少,连哪一年是新世纪的开端都确定不了。”这件事她终究没想明白,但悟到一个道理,“日子其实都是陈旧的,只有当人把它赋予新意的时候,它才是特别的。” 作家毕飞宇曾说过“我有猫冬的习惯,每到元旦前后,我就足不出户了——把自己关在家里,读,或者写。冬天猫在家里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我喜欢伫立在窗前辞旧迎新。岁岁年年,就在窗前。”他还写过一篇小说题为《元旦之夜》,讲述了一个有钱后抛弃发妻的生意人发哥,在元旦这天与前妻所发生的种种故事,在1998年最后一天的漫天雪花中,发哥感受到了金钱买不来的情意和温暖,以及光鲜生活背后的空虚与悔恨。 从元旦开始,年份就得是另一个数字 在近年流行的网络小说中,元旦常常不过是日常生活中十分普通的一天,却有着不普通的感悟。蔡骏有一部悬疑小说提到新世纪的第一个元旦,但那不过是一个普通的稍微有点纪念意义的日子,他的故事从冬至开始,到元旦,几个时间点上都有事故发生,而所有的事故最终都指向一个结果…… 还有一篇网络小说《元旦》,作者是水之南,文中提到“只有元旦是特别的,因为从这一天开始,他写支票时,年份就得是另一个数字了。每年刚开始的那段时间,他总是写错支票。” “辞旧迎新”充满丰富的解读 在外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技发展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和生活,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导致了西方社会结构以及价值观念的多元化。 美国作家伊迪丝·华顿的小说《元旦》就诞生于这个时期,反映了当时纽约年轻一代与老一代之间伦理道德观念的差异。文中对纽约的元旦有这样的描述:“那天早上,我们不正是怀着无限的乐趣,观看了为新年招待会而准备的载着巨型花架和塔状的雪白大蛋糕的盛大 *** 队伍穿过马路了吗?这是这个区域里大家的一项共同活动。” 英国诗人威斯坦·休·奥登在1941年元旦写出了长诗《新年书信》,也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后他的思想转变的过程。 川端康成在《美丽与哀愁》一文中描述了主人公大木年雄在年末元旦的一些活动,从而也让读者对日本的新年有些许了解。“这一天是年末的二十九日,大木准备到京都去听除夕的钟声……在这个节目里,日本各地古寺的名钟敲响时,配上播音员优美的解说,他们那华美的声调和咏叹的语气能让人深切感受到辞旧迎新的气氛。而那钟声节奏缓慢的余韵,却让人感到时光的流逝和古老日本的空寂苍凉。”“在播放除夕钟声的时候,妻子和女儿大概从未听过,她们在不停地劳作,或在厨房做年饭,或整理物品,或选配和服、或插花。”…… (本文参考资料:《名家散文随笔》《这就是中国传统节日》《图说世界风俗文化》等) 背景图:@视觉中国 供图

更多2023年1月黄道吉日(2023年属兔人的全年运势如何)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