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元旦回老家几天,照顾母亲。母亲年龄大了,这段时间身体不是很好,最近一直是哥哥姐姐在老家照顾。元旦休假,回老家替班,让哥姐回家休息一下。
以下为几点小事,特意记之。
喝茶
只要母亲回老家住,家里就每天人来人往,尤其是这段时间,大哥在老家照顾母亲,邻里邻居乡里乡亲来得人也更多。
每天上午8、9点开始,院子里的铁门响了,开始来人了。赶紧麻溜的把茶冲上,茶碗拿出来,瓜子、大枣等也拿出来,叔叔、婶子、邻居家哥哥、嫂子,坐下,开始拉呱喝茶。
谁谁家媳妇走了,谁的婆婆去世了,邻居哥哥说,今年种了40亩葱,结果中途全刨了,今年少挣100万。
确实少挣了不少。我说。
茶煮的是普洱,我煮茶的同时还得倒着茶,时不时还要给叔叔大爷哥哥嫂嫂们搭个话,别让人感觉怠慢了人家。
大家伙围着圆桌喝茶,刚回来时我还纳闷,吃完饭圆桌怎么不收起来?现在我才明白,这个茶基本从早喝到晚,上午一波人,下午一波人,没必要收起来,太麻烦了。
陪着喝茶,陪着聊天,坐得时间太长,坐得我腰疼。不知道哥哥姐姐在老家这段时间是怎么过的,感受如何。我猜,对于这个问题,哥哥的回答肯定是摸着鼻子呵呵呵,呵呵呵,还行,还行吧。
母亲的闺蜜
南街娘娘过来了。娘娘这个月轮到老家儿子家里,在老家住一个月,过年的时候轮到城里儿子家。一共6个孩子,每家每年住2个月。
娘娘今年93岁,身体还挺好,大母亲10岁。父亲和南街大大都是当了一辈子老师,母亲和娘娘年轻的时候就很要好。南街娘娘整天笑眯眯的,从不多说话,用人贵语迟来形容娘娘一点都不过分。
娘娘家离母亲家有7、8百米吧,南街哥哥上午开车把娘娘送到母亲这里。南街哥哥说,你娘娘年龄大了,走不动了。娘娘耳朵有些聋了,听不见,只是拉着我的手,笑眯眯地问,闺女,什么时候回来的?
母亲一看娘娘过来了,拉着娘娘的手,嘴一撇,就要哭。嫂子,嫂子,你看看你多好,你看看我,你说说我成天这是怎么了?娘娘安慰母亲说,你别多想,养养就好了,你看你脸色多好。两个老姊妹互相拉着手唏嘘不已。
下午,东胡同的娘娘骑着三轮车也过来了,东胡同娘娘今年也90岁了 ,除了腿有些疼之外,没什么大毛病。
三个老太太坐在床上,屋子里生着大炉子,很暖和,天气很好,阳光透过玻璃窗照在床上,房间温暖又明亮。
我算了算,咱村里这一阵子前前后后走了七个啦,东胡同娘娘说道。
啧啧啧,你说说,这一茬一茬的,慢悠的都割着啦。南街娘娘说道。
母亲也说,是啊是啊,慢悠都就割着啦 !有些惺惺相惜的感觉。
娘娘,娘娘,讲讲你们年轻时候的事吧。我笑着对两个娘娘说。我实在不想让她们再把这个收割的话题再唠下去,母亲本来因为生病,心里一直不踏实,再继续这个话题,我怕母亲又多想。
娘娘,“报告队长,外面枪响”当年是你说的吗?我问东胡同娘娘。东胡同娘娘听我问这个,哈哈大笑。我年轻时候就是好开玩笑,好逗乐。东胡同娘娘想起当年,笑得眼泪都快出来了。
你娘娘当年可威风啦,我们上工中间歇且的时候,你娘娘用皮带扎着外腰,打着敬礼,向大队长报告说,报告队长,外面枪响!母亲也哈哈笑着给我说道。南街娘娘看我们笑,也跟着笑。
都是有过青春的人啊!那些年轻的岁月啊一去不复返了!
村里来了跳舞的
元旦,老家村里来了跳舞的。一大早,村里大喇叭就响了,号召大伙去村委看演出。
我对跳舞不感兴趣,要是唱戏我就去看看了。听邻居大姐说,城里来了一帮子小孩,在跳拉丁舞,说是还有两个好几层的大蛋糕,是要分给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的。
从我回家,到元旦假期结束我返程,也没见有人给我们家的老人送蛋糕过来,东胡同娘娘和南街娘娘也都没有吃到村里订的大蛋糕。我觉得,给老人送蛋糕这件事情肯定是邻居大姐误传。
要是村里把我们老家的戏班再组织起来多好呀!
我们小时候,正月里会唱戏,唱柳腔。老家戏班什么都齐,要人有人,要行头有行头,生旦净末丑都有人扮。至今还能说出谁谁扮演什么角色,还能想起那些灯火通明的夜晚,台上台下都热气腾腾。
接着奏乐接着舞吧,都去跳舞吧。
院子里的两只猫
最后说说老家院子里的两只猫。
老家的院子里有两只猫,一只橘黄色,一只灰白色,长得都很可爱。母亲走到哪跟到哪,围着母亲转来转去,母亲本来是不太喜欢猫啊狗啊的,但架不住这两只圆滚滚的小家伙每天这样拼命地示好,并且最主要的是,它们有一天竟然在院子里抓住了一只老鼠!母亲对它们的态度慢慢改变,这次我回家,母亲竟然说,它们要在这里就在这里吧,还能抓老鼠。
果然,要站稳脚跟还得有一定的实力,还得靠本事吃饭。
新的一年开始了,万象更新,愿母亲健康,故乡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