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在“关注”里面看见了几个回答,来补充一些问题。
主要是这里:
061/answer/2046072091
第一点:有关“Anglo-Saxon”。
这确实是不合适的说法,这个说法在今天使用仅局限于茶余饭后。因为今天的英国内部不存在明显的“西日耳曼部落”社区,英格兰内部不存在,UK内部不存在,“Commonwealth Realm”里面不存在,“Commonwealth of Nations”里面也不存在。这一点链接里的答案已经说的很清楚了。这只是玩梗。谁拿这种陈芝麻烂谷子的种族论当真··· ···绕着他走。
但是实际上更需要注意的是,历史环境下这个说法也必须小心。因为当我们将西日耳曼移居不列颠群岛的部落称为“Anglo-Saxon people”的时候,这背后隐含意是这些人存在统一的身份认知。这是不对的。这一时期人们的身份认知是不同于今天的,今天人的身份认同来源于族裔,国家,信仰等等等等多位一体的组合。而所谓的“Anglo-Saxons”并不存在统一的国家机器,彼此之间的信仰也存在差异。就好像“Germanic”或者“Celtic”一样,这样的身份认识更多的是后人通过他们使用的语言,生活的区域去进行回顾式的划分,而不是说当时的聚落里,普通人就对自己的身份有明确的认识,认为自己是“one of the Anglo-Saxons”。
2,有关“Anglo”
Anglo这个词的使用确实有争议,但是完全无关于Anglo-Saxon 这个问题。
Anglia,是拉丁语中“England”的意思。而Anglo,在英语里,就是“English”的意思。这里词义以及发生了变体,不再是“Anglo”这个部落的意思。使用Anglo作为English没有任何误用,也没有任何隐含意,就是简简单单的“English”的字面含义。不单在口语中非常常用,在书面语包括外交文件中也是非常标准非常常见的用法。
之前在其他回答下面回复国。当我们使用A-B形式的时候,A需要变成Combining Form,具体来说就是“英裔加拿大人”=Anglo-Canadian,“英裔澳大利亚人”=Anglo-Australian。“法意关系(法国意大利关系)”=Franco-Italian Relation。日俄战争=“Russo-Japanese War”。日清战争/中日战争=Sino-Japanese war。在拉丁语中,中国是Sina(法语就是Chine),但是这里不能用Sina-Japanese,也不能用Seres-Japanese,而要用“Sino”,因为Sino,Russo,Anglo,Franco都是这里连接作用时表示“中国的,俄国的,英国的,法国的”的词语。
而这里的争议是什么呢?因为“Sino”或者“Anglo”这样的词有时候会有大于其本身的争议。
Anglo,如前所述,就是English。而用English指代整个British人群是一个非常维多利亚时期,非常过去化的,非常特定时代化的方式。今人会认为这无视了威尔士,爱尔兰/北爱尔兰,苏格兰以及其他移民人口在UK中的贡献。最好的例子就是“English-American”实际上和“Anglo-American”含义不同。前者是狭义的英格兰裔美国人,后者则是UK/GB与美国的关系。所以更好的方法就是换用“british”——比如“British-American relation”,甚至更好的,“UK-US relation”——因为“british”本身也不是完全清晰的所指,但是UK是绝对清晰的国家概念。
同理,我们也可以说“Chinese-American”或者“China-US ralation”来避免任何历史上的Sina/Sino的争议。
这和“Anglo-Saxon”没有任何关系。
我实际上建议只要有可能,就用名词性。Sino/China,Saxon/Anglos/Briton/British/English/Empire甚至Anglosphere/English-speaking world这些概念我本人不是非常敏感,但是我知道有人观之就视为重大问题。那么为了避免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最好的办法就是用当代存在的国家名词来指代需要的概念。UK-US关系就没有任何可以误解的空间。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遇事谨慎莫瓜田李下是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