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1954年的冬天,张秀珂因为心脏病住院,他躺在病床上,整个人虚弱得不能动弹。北京的冬天虽然冷,但是却远远赶不上呼兰。他回忆起在呼兰长大的日子,过往种种如烟而过,想到姐姐萧红时,不自觉叹了一口气。
这时候,许久未见的萧军前来探望。
张秀珂看着这位前姐夫,他心里有怨,怨萧军磋磨萧红半生,不肯好好对待自己的姐姐。但是心里也有多日不见老友的想念,他们二人毕竟还是好友,一起同生共死过。
萧军见到张秀珂虚弱的样子,轻轻放下手里的东西,二人之间一时无言。
“我这几天总是梦见姐姐。”张秀珂突然说道。
萧红死后,他们二人很少见面,更是很少谈起萧红的事情。萧红成了二人之间的一块疤。
或许是好久没有提过姐姐了,这一开口,张秀珂就停不住了。他反复念叨萧红的好,反复说自己和萧红的事情。
他说,童年和姐姐相依为命的日子很苦,但也很快乐。那时候父亲不管他们,自己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只能跟老厨子一起睡。
张秀珂说着,萧军沉默地听。突然张秀珂拉过萧军的手,“你知道吗,我姐不是我亲姐姐。”
萧军愣在原地,“你说什么胡话呢。”
“我爸爸也不是我亲爸。”张秀珂不管不顾地接着说道。
张秀珂此时已经陷入回忆之中,“老厨子说的,我爸不是我亲爸。”他喃喃地道。
萧军听了半天才听明白,张秀珂说自己和萧红可能不是父亲的孩子,要不然怎么会被父亲那样对待。萧红动辄被打被骂,张秀珂自己也活得像是家里的透明人。
“你说,我和姐姐真的是亲姐弟吗?”张秀珂突然问道。
萧军拍了拍他的手,“你别瞎想了,你姐肯定是你亲姐姐。”但是他没有言说父亲的事情,张秀珂这番话在他心里种下了种子。
图|萧红
八十年代初,萧军开始连载《萧红书简辑存注释录》,这本书勾起了他对萧红的许多回忆。他想到萧红父亲的冷漠、想到萧红曾经诉说过的童年往事,又想到张秀珂的那番话。
于是提笔写下了自己的怀疑,在书中,他写道,萧红母亲可能是被萧红父亲张廷举霸占的。张廷举害死萧红生父,强娶萧红母亲姜玉兰,萧红姐弟是此时才进的张家大门。
这一番猜想引起了轩然 *** ,一时间众说纷纭。
实际上,萧红的身世并没有大家想得那么复杂。她的父亲张廷举确实是他的生父,萧红父母的结合也没有什么强取豪夺。
1909年,呼兰县内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婚礼,张廷举迎娶姜玉兰。一个是地主的继子,也是未来张家的当家人,另一个是地主姜家的女儿。这场婚礼十分隆重,姜玉兰带来的嫁妆铺满了好几条街。
1911年,二人结婚后的第三年,萧红出生。邻里乡亲都知道这件事,还曾笑话过姜玉兰三年不下蛋,一生还生了个没把儿的。
萧红出生时,张廷举的反应很冷漠。但是祖父张维祯却很高兴,这个时候,他已经把一切都交给了自己的继子,在家中颐养天年。
第三代出生后,张维祯便多了一个爱好——养孩子。他给萧红起乳名“荣华”,大名为“秀环”,寄托自己对孩子的期望。萧红的童年里,所有的快乐都是祖父带来的。
1916年,外公看着小小的萧红,觉得她的本名有些俗,便做主将她改名为张廼莹。为了这个名字,萧红还不高兴了一阵子,因为原来的名字是祖父给起的。祖父看着她郁闷的笑脸,说道:“廼莹好听呀。”
萧红这才接受了自己的名字。
图|萧红与母亲姜玉兰
张廷举是一个十分霸道的父亲,他对家里人似乎都没有什么耐心和爱。萧红自出生起和张廷举关系就不好,他们二人的关系是僵硬的。这种僵硬在母亲姜玉兰去世后被激化。
1919年,姜玉兰因病去世,张廷举几乎是立马续娶新人入门,一点悲伤都不见。萧红看着母亲尸骨未寒,继母已经登堂入室,一腔愤怒无处发泄,只能选择逃离这个家。她经常在大街上游荡,很晚才回去睡觉。
继母不喜欢前任留下的孩子,对待她和弟弟张秀珂十分不好,甚至把张秀珂赶到厨子屋子里睡。张廷举见了,也放任妻子的所作所为,不管不顾,
老厨子心疼两个孩子,他看着小小的张秀珂,想到山东老家的一句话,这男人娶了后妈进门,枕头风一吹,对待前妻的孩子就不好了,虽是亲爹却更像后爹。
于是感慨道:“苦命的孩儿啊,没有了亲妈,爹也不是亲的。”
小小的张秀珂自此烙下了阴影,后来张廷举的冷漠举止也加深了他的怀疑。
和弟弟不同,萧红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的身世,她更大一些,和父母的相处也更多。因此,她对父亲的憎恨、叛逆也就越深。
图|少年萧红
1924年,13岁的萧红即将小学毕业。张廷举做主定下和汪家的婚事,要求萧红毕业就结婚。
萧红无力和父亲抗争,只能选择拖延,她要求必须上中学,不然就去教堂当洋人的尼姑,一辈子不嫁人。
婚事已经定下来了,为了面子,张廷举绝对不能让女儿去“出家”,于是只能同意。
此事之后,父女二人关系愈发僵硬,张廷举甚至不愿意以萧红父亲的身份出席她的毕业典礼,而是以教育部门领导人的身份出席。
即便二人在典礼上一句话不说,但是同学们也都看出来二人的关系,大家看着张廷举,议论纷纷。
萧红身边的同学指着她的鼻子和嘴巴,说道“你跟你爸爸好像呀。”
这种对她血缘关系的认可,也是对萧红的审判。萧红内心只觉得和张廷举扯上关系,真是一件再糟糕不过的事情了。
1929年,祖父去世了,萧红失去了留在家里的意义。而父亲还一直催促她和汪家儿子结婚,她的生活陷入一片昏暗。
这个时候,表哥陆振舜的出现犹如一缕阳光。陆振舜鼓励萧红外出读书,还鼓励她和自己一起去北平。在陆振舜的诱说下,萧红心动了。
1930年,他们二人违抗家族,私奔出走。来到北平后,萧红前往北平大学女子师范学院附属女子中学读书。
图|萧红照片
萧红并不见得喜欢陆振舜,只是想逃离这个家,想去更远的地方读书。即便在北平共居一屋,他们二人也是分居的,并没有超出界限的关系。
但是,在张廷举和汪家看来,这是萧红不守妇道、不成体统。小县城里纷纷流传着张家女儿和野男人私奔的谣言。
汪家是个大家族,未来儿媳出了这样的丑闻,他们是绝对没有办法忍受的。因此向张廷举施压,要求萧红立即回来道歉。
远在北平的萧红二人收到了家里的消息,但是萧红不愿意回去,于是张廷举断了二人的经济来源。陆振舜受不了无依无靠的日子,他不辞而别、抛弃萧红,一个人回到家里认错。
1931年1月,学校放寒假,萧红生活窘迫,无奈只能回到家里。见到女儿,张廷举直接一顿毒打,还把萧红软禁起来,让她等着嫁人就行。
被无望的未来折磨,萧红忍饥挨饿,选择再次出走。她要继续自己的学业,即便无处可去,也要回到北平上学。
这个时候,未婚夫汪恩甲却追了过来。汪恩甲对萧红心有爱意,但他又是一个极端的大男子主义者。他既放不下萧红这个人,又耿耿于怀萧红和陆振舜的过去。
在北平的日子里,二人过得很别扭。没有经济来源的萧红只能依附于自己的未婚夫,而汪恩甲极力劝说她和自己前往哈尔滨,离开北平,离开和陆振舜有关的一切。
生活窘迫的萧红只能放弃在北平的学业,跟随汪恩甲离去。
图|“文坛洛神”萧红
但是汪家却不满意萧红这个儿媳妇,汪恩甲的哥哥做主,解除二人的婚约。萧红此时已经接受了汪恩甲作为自己的丈夫,这一遭下来,她受不了被他人做主的命运。于是拿着婚约,把汪家告上法庭,控诉汪恩甲哥哥代弟休妻。
汪恩甲为了保全家里的名声,在法庭上宣称这一切都是自己的主意,萧红败诉。她和汪恩甲分开,自己一个人搬到阿城县。
没有钱、没有工作、没有朋友,独身一人的萧红觉得自己甚至比不上 *** 生活得好,她吃不饱、穿不暖,生存都成了困难。
困境之中,萧红只能向汪恩甲求救。
汪恩甲选择接受萧红,他带着萧红住进了哈尔滨的东兴顺旅馆,二人同居了一段时间,萧红很快就怀了孕。但是汪恩甲的心里一直都有个过不去的坎,那就是陆振舜。
他总是想,在北平的日子里,萧红和陆振舜到底发生了什么,萧红为什么执着于要和陆振舜私奔。
而萧红所说的为了上学、为了逃离家庭,汪恩甲不肯相信。作为一个封建男子,女子不需要读书这一观念,在他的心里根深蒂固。
一个女人竟然想去读书,汪恩甲嘲笑萧红,“别扯读书,你就是和陆振舜有一腿,全县都嘲笑老子被戴了绿帽子,你还不承认。”
同时,汪家听说二人的事情,汪恩甲的大哥要求他立即回家,不要管那个败坏门风的女人。汪家重新给汪恩甲定了一门婚事,汪恩甲的哥哥还威胁他说若不回来,则断绝关系。
在这样的威胁下,汪恩甲抛弃即将生产的萧红,留下一大笔欠款,独自回家。
旅馆老板见主事的男人走了,于是逼迫萧红还清欠款。但是身无分文的萧红根本付不出来钱,只能被赶到储藏室居住。老板甚至威胁,等她生完孩子就将人卖到青楼去。
再一次陷入困境、被抛弃的萧红,已经不知道向谁求救了。不管是陆振舜还是汪恩甲都在抛弃她,每一次把她从困境中救出来,又会将她推入又一个困境。
在绝望和恐惧之中,萧红提笔写了一封求救信,寄给《国际协报》的副刊编辑裴馨园。裴馨园便派萧军前去查看情况,还多次让他给萧红送书刊杂志。
图|萧红与萧军
萧军是一个进步青年,他懂得萧红的执着、懂得萧红的内心、更懂得萧红对于未来的渴求。接触多了,二人也发现,在文学上他们竟然有共同的爱好。
一来二去,情愫暗生。
1932年,结识萧军没多久,松花江决堤,旅馆四周一片汪洋。被关进储藏室的萧红,没来得及逃离。她看着水慢慢淹过地板,自己只能蜷缩在小角落里,捧着个大肚子,在冰冷和饥饿中等待死亡。
在这样的绝望关头,一艘小船映入眼帘。萧红看见萧军撑着船向她而来,强壮有力的双臂抱起她和肚子里的孩子。
即将生产的萧红被送入了医院,但是他们二人都没有钱付医药费。萧军拿出小刀架在医生的脖子上,逼着医生救人。
萧红看着这个男人,她彻底爱上了萧军,彻底爱上了一个将她从绝望和死亡中拯救出来的人。孩子生下来后,萧红无力抚养,只能送人。
她摸着小孩的脸颊,心有不舍,只能不停地安慰自己,这是汪恩甲的孩子,不能带着她给萧军添麻烦。
孩子被送走后,萧红就和萧军开始同居。二人生活都很窘迫,只能住在欧罗巴旅馆,靠着萧军当家庭教师生活。
1933年,萧红和萧军作为爱国作家在文坛已经有些名气了。二人靠着稿费,搬出了旅馆,找了一个小房子,同时共同创作散文集《跋涉》。
《跋涉》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抨击了帝国主义、军阀主义的恶行,高呼自由、民主。这本书的出版给二人带来了名声,也带来了灾难。
为了躲避追杀的特务机关,1934年,萧红和萧军逃到青岛,后来又辗转到了上海,与鲁迅等知名作家结识。
这一年,萧红完成了《生死场》,在文坛地位越来愈高。就连鲁迅先生都对其赞不绝口。但是萧军仍然只是编辑,他的作品有名气,却又远远比不上萧红。
女强男弱,这种差距令萧军觉得不满。
图|鲁迅
1935年,鲁迅病重。
萧红和萧军对鲁迅都极为尊重,在病中时常来探望,萧红来得尤其频繁,几乎每天都来。这也导致她和鲁迅的绯闻传得漫天都是,后世人提起都要拿这件事来抹黑鲁迅、抹黑萧红。
实际上,鲁迅的出现,弥补了萧红生命中缺失的父爱。
他们二人的身世、经历十分相像,对比鲁迅,萧红活得尤其艰难。因此,鲁迅对她除了欣赏外,也多了一份怜爱。
就连鲁迅的妻子许广平,也把萧红当成女儿对待。在家里,萧红时常和许广平一起包饺子、做菜,这时候,就算是病中吃不下饭的鲁迅都会露出期待的神情。
有的时候,在院子里,萧红坐在鲁迅身边,头枕着他的膝盖,鲁迅则用手轻轻抚摸过萧红的头颅,就像是真正的父亲和女儿。
那时候,萧红的穿搭都被鲁迅和许广平二人包揽了。
萧红买了新衣服,还要问鲁迅好不好看。鲁迅会中肯地回答,还会指点她怎么搭配。
有时,许广平给萧红打扮好,鲁迅还会持反对意见,夫妻二人拌上几句嘴,萧红就像个小女孩一样在旁边痴痴地听。
这段日子温馨又难忘,几乎让萧红快忘记了生活中的烦心事,比如说萧军。
伴随着萧红被文坛歌颂,萧军的脾气也就越来越大。他本就不是什么值得托付终身的好男人,在和萧红同居期间,身边还有两三个暧昧对象,有时还会对萧红家暴。
而萧红自己的委曲求全,不仅没有换来萧军的怜悯,反而让他变本加厉。
1936年,二人感情已经到了难以调和的地步。萧红选择远走日本,用分别来缓解这段僵硬的爱情。
鲁迅和许广平在码头上亲自送她,那是萧红和鲁迅最后一次见面。
10月19日,鲁迅去世。萧红再次体会到祖父死亡的绝望,她给萧军写信哭诉,又发表了多篇悼念鲁迅的文章。
萧军也很难过,他在葬礼上对鲁迅行弟子礼,他一直将鲁迅当作自己的老师。恩师离去,两个伤心人只能抱头取暖。萧红和萧军的关系在这样的情况下一点点变好了。
图|萧红与端木蕻良
1937年,萧红回国。
在卢沟桥事变后,萧红和萧军积极参加各种抗战活动。他们结识了作家端木蕻良,三人成为了好友。
和萧军不同,端木蕻良是一个温和有礼的男人,同时也是萧红的崇拜者。
因为不服气,萧军时常会贬低萧红的作品,但是端木蕻良却对其各种称赞。在萧军的恶劣打骂后,端木蕻良还会对萧红细心安慰。
在这样强烈的对比下,萧红的心一点点偏了。
1938年,萧红下定决心和萧军分开,嫁给端木蕻良。此时的她怀着萧军的孩子,却仍然执意要和端木蕻良私奔到武汉。
经历了风风雨雨,萧红也不奢求什么,只求和端木蕻良像个普通百姓一样扶持生活就行。
但是这样的想法,却也在端木蕻良一次次地抛弃中破灭。
端木蕻良本性像是没有长大的孩子,他生活自理能力极差,万事都需要萧红操心。二人刚结婚时,武汉就遭到了轰炸。在轰炸区内,萧红怀孕逃得慢,她便让端木蕻良先走。
没想到,端木蕻良一句话不问,一句话不挽留,就把萧红抛下,一个人前往重庆。
萧红在轰炸区内,孤身一人走去寻找端木蕻良。在路上,产下儿子。这个孩子,萧红不想放弃,她失去了太多的亲人,到如今,她也明白男人是靠不住的。握着孩子小小的手,她想要给自己留下一点温暖。
但是孩子出生四天后,就夭折了。
在这样的悲痛下,萧红找到端木蕻良,二人在重庆生活了一阵子,又于1940年,前去香港。
在香港,萧红和端木蕻良遇见了同样是东北出身的骆宾基,骆宾基正在流亡,无处可去。萧红夫妻二人在危难中,给予骆宾基帮助。
图|骆宾基
1941年,香港沦陷了。萧红再次对端木蕻良说了同样的话,让端木蕻良先突围。端木蕻良做出了同样的选择,他永远不会考虑到萧红的感受,永远只顾着自己。
端木蕻良一个人逃走,却留下了骆宾基。让骆宾基代为照看萧红,那时候,骆宾基已经收拾好行李准备出发了,听到此事,毅然选择留下。
非亲非故的骆宾基愿意冒着危险陪伴自己,但是丈夫端木蕻良却要逃到安全的地方。萧红在端木蕻良第二次转身时,彻底心冷。她明白,这个男人的心是冷的,是靠不住的。
1942年,端木蕻良离开后的第44天,萧红病逝。临死前,她看着一直陪伴自己的骆宾基,说道,“当我死后,或许我的作品无人去看,但肯定的是,我的绯闻将永远流传。”
她留下遗愿,想要葬在有海的地方。
萧红死后的第四天,端木蕻良将她的骨灰埋葬在了浅水湾附近,为她选择了一处风景优美的海滩。
图|香港浅水湾萧红之墓
但是,香港的乱象又让他倍感焦虑。怕萧红坟墓被人捣毁,端木蕻良又回头去把萧红的骨灰装了一半出来,秘密地埋葬在萧红去世医院后山的一棵树下。
1957年,萧红埋葬在浅水湾的骨灰被迁回到广州,但是此时的端木蕻良正深陷混乱之中,没有办法去带回萧红另一半的骨灰。
后来,时间久远,后山的树已经变了样子,端木蕻良几次寻找,都未能找到那棵埋着萧红骨灰的树。
1996年,端木蕻良去世,他的第二任妻子遵守遗嘱,把他的骨灰撒在医院后山。
端木蕻良生前没能守护萧红,死后,他用自己的骨灰给萧红造了一个庇护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