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扎实开展“高原绿、西宁蓝、河湖清”建设行动;城区公园“遍地开花”;昔日垃圾遍地的火烧沟变身城市后花园……
近年来,西宁市城西区牢记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为引领,以提升人居环境为载体,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以绣花功夫提升城市品质,不断加大精细化管理水平,城区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持续提升,“高原绿、西宁蓝、河湖清”已然成为幸福西区的最美底色。
大小公园让居民尽享绿色福利
“真没想到以前的垃圾沟,今天能变成生态公园。”每到夏季,家住海湖新区的张文娟都会前往火烧沟生态公园。身处公园内,张文娟总会拿起手机拍个不停。“山绿了、水清了、景美了,心情自然舒畅了。”张文娟说。
多年前的火烧沟荒山秃岭,草木难觅,沟道西侧建设有七八十家小散乱企业,此外还设有建筑垃圾填埋场及多处垃圾堆放点,区域内水土流失严重,植被衰退,景观遭受严重破坏。如今,通过生态修复,火烧沟不仅变身城市后花园,还让广大市民享受到更多的绿色福利。
除了像火烧沟生态公园、海湖湿地公园等大型的城市公园外,近些年,城西区还在人流密集但绿化基础薄弱的地方打造了多处面积较小的“口袋公园”。在一个个“口袋公园”内,花卉树木、休闲座椅一应俱全。
“现在城西区处处是公园,再也不用担心没地方遛弯休息了,我们的幸福指数年年在攀升。”居民张宗旺说,城西区每年打造的花街花桥,也让街头巷尾绿化更加出彩。
今年以来,城西区聚焦高原“绿谷”“洁净”城市建设,突出“以水定城”,大力推进生态功能区、绿道、公园、小游园、微绿地五级城市绿化体系建设,全面推进“花园城区”建设,新建精品“口袋”公园、花坛景点24处,构建“一城山水、百园千姿”的公园城市形态;构建了以主要道路以及湟水河为主线,以公园、广场、游园为辅线的城市生态景观廊道。
岸绿景美刷新“颜值”
每天傍晚,郭蕊都会在离家不远的城西区南川河畔的河道上散步。她说,天气暖和时走在绿道上,每次都会为眼前看到的满目葱绿而高兴,为湛蓝的天空和清新的空气而自豪。“蓝天、碧水、洁净的空气,生活在这样宜居的绿色生态环境中,心情很舒畅,这就是西宁人的小幸福。”郭蕊说。
跳出西区看西区、立足西宁看西区。为了满足居民的小愿望,城西区下了真功夫。在南川河沿岸的秀水桥边,身着印有“河流管护”制服的邵守文不时拿出手机连连拍照。随后,他将河中水草漂流的照片上传到兴海路街道办事处的工作群中,并附上“请督促市场化运作公司及时对浮岛枯草进行清理”的提示。
已担任河道专职巡查员多年的邵守文介绍:“夏天浮岛上水草绿绿的,挺好看。冬天就不成了,枯萎的水草落入河中,不及时清理,既影响河流当前的观赏效果,还会影响到河流来年的水质。”作为专职巡查员,要保证自己负责的两公里巡查河道范围内河面无垃圾,沿岸无违建,堤岸无损毁,污水无直排,淤泥无淤积。他也负责水域内拦污带、拦污网的日常管护工作。
截至今年9月,城西区有57名河湖长、132名河湖管护员。城西区将辖区2条河流、3条沟道、8处重要湿地公园及其他人工水体等涉水区域全部纳入河湖长制管理范围,实现了涉水区域网格化管理全覆盖。
老旧小区改造焕发“新生态”
湟岸巷28号院至34号院是典型的老旧小区。如今,再走进这几个小区,丝毫感受不到原有的破败景象,取而代之的是居民在“幸福庭院”里下象棋、看书、画画、拉家常的温馨画面。
“破旧煤房拆除后做了煤改气,院子里修了木亭子、种了树和花。现在,房子变新了,生活条件变好了,开窗见绿、出门入园,党的政策真心好。”居住在湟岸巷32号院的吴大爷,讲述着小区的生态变化。
近些年来,这种“变”使得城西区许多老旧楼院旧貌换新颜。今年以来,城西区继续完成了8055套老旧小区改造、修缮了58栋老旧楼体,以“海绵城市”示范工程为契机,通过“海绵+”的模式,充分与建筑小区、道路广场建设、老旧楼院改造等相结合,修复城市生态环境。
碧水荡漾,青山如黛,蓝天如镜,拥有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对居住在城西区的居民来说,是实实在在的幸福和梦想。如今这个幸福和梦想日益成为现实……
来源:学习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