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有一个词语叫做“秋风扫落叶”,意思是说秋天的大风把落叶一扫而光,比喻强大的力量迅速而轻易地把坏的事物扫除光。
别看只有五个字,但却很好的刻画了秋天满地落叶的情境。
叶的离去,
是风的追求,
还是树的不挽留?
都不是,而是植物激素脱落酸造成的。
其中体现的是一种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之间的“摩擦”。
那么,为什么多数树木到了秋天就会落叶呢?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秋天没有充足的水分和光照。绿叶的主要用途是吸收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以及蒸腾水分。蒸腾水分可以使树木在炽热的阳光下不至于被灼伤。通常是气温越高,水分蒸腾得越多。一到秋冬季节,雨水稀少,空气干燥,土壤中的含水量也随之减少,满足不了树木生长的需要。再加上太阳光斜射北半球,日照时数一天天缩短,它提示树木冬季就要来临。此时树叶中就会产生一种植物激素——脱落酸。当叶片中的脱落酸输送到叶柄的基部时,在叶柄基部会形成一层非常小而细胞壁又很薄的薄壁细胞,植物学家称这种薄壁细胞为离层,离层的形成会使水分不能再正常输送到叶子里。
在脱落酸的作用下,离层周围会形成一个自然的断裂面。叶子由于得不到充足的水分供应,会逐渐干枯,自然断裂面越来越明显,经秋风一吹,便会落叶纷飞,甚至无风亦会自动飘零。秋天树木落叶能降低水分蒸腾和减少养料消耗,让树木能安全度过寒冷干燥的冬季。
由于各种树木对日照长短的敏感度和对水分的需求不同,落叶时间也不尽相同。即使同一种树木,若所处环境不同,其落叶时间也会不一样。因而人们常发现在瑟瑟秋风中,大多数树木的叶子已落尽,唯有靠近路灯的树上依然有树叶迎风傲立,这是因为路灯的照射弥补了自然日照的不足。所以,园艺上常用人工延长光照时间的方法来延缓花木早衰与落叶。
而松树、柏树等常绿树木,因其叶片表皮细胞壁厚,并且具有一层厚的角质层,加之叶面较为窄小,所以耐寒性极强,风吹不落,经冬不凋。
秋天树叶变黄的原因
春夏季节,树木利用色素通过光合作用捕获光能,并且在叶子中其他物质的帮助下把光能以糖等化学物质的形式存储起来,而捕获光能的色素主要是叶绿素。除叶绿素外,其他颜色的色素的主要作用是把捕获的光能传递给叶绿素。在春夏季节,叶绿素在叶子中的含量比其他色素要丰富得多,所以叶子呈现出叶绿素的绿色,而看不出其他色素的颜色。
秋天来临后,树木感受到天气的变化。落叶树开始停止生长,只需少量养料就可存活。在落叶前,树干先分解叶绿素,分解产生的物质从叶子输送到树根,作为过冬养料。叶绿素分解后,树叶里就剩下类胡萝卜素(多种色素,主要呈黄色)。
因此秋天树叶变黄,是因为树叶的叶绿素被分解了,叶绿素的分解速度远大于类胡萝卜素的分解速度。当叶绿素被分解完,只剩下类胡萝卜素,我们就看到秋天树上的树叶是黄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