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视频 *** ...
《雁儿落带得胜令·退隐》
元·张养浩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
倚仗立云沙,回首见山家,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
云霞,我爱山无价,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
元明宗天历二年关中大旱,民不聊生
花甲之年的张养浩
被任命为陕西行台中丞
赴灾区赈灾
此时,是他辞官归隐的第8年
在过去的8年里
朝廷曾7次请他出山
给出优渥的俸禄和极高的官位
但张养浩都一一回绝
经历宦海沉浮的他
曾主动选择“过中年便赋去来词”
隐居在老家济南
以澄澈的心态领略山水之韵
在怡然自得的时光里
写下元曲《雁儿落带得胜令·退隐》
用文字绘就一幅“山水行乐图”
山,成为他一生的写照
这首元曲由两则小令组成
前四句为《雁儿落》
以远景起笔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
白云萦绕在山间
山峰若隐若现,朦胧动人
待到浮云散去
山峰则像一幅画作
清晰地呈现在眼前
山之静与云之动
勾勒出变幻多姿的空谷美景
写到这里本该停笔
但张养浩意犹未尽
用八句《得胜令》
续写自己的所见所感
诗人拄着拐杖
兴致盎然地登上山顶
站在云海中,回首一看
麋鹿枕着草地打盹
猿猴在花丛中跳跃嬉戏
面对此情此景
张养浩忍不住发出
“云霞,我爱山无价”的赞叹
在这远离尘嚣的野趣中
诗人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
一句“云山也爱咱”
传递出他与自然山水之间的浓厚情感
计划在归隐中度过余生的张养浩
屡次拒绝朝廷任命
唯有这最后一次
要做的是最苦最累的赈灾活
他却欣然而往
临行前张养浩散尽家财
最终却因积劳成疾
病倒在赈灾一线
在康震看来
张养浩“把山作为自己人格的一个化身”
以心灵映射万象
宁静致远、刚正不阿的他
是百姓坚实的靠山
而那巍峨的岑岭
也是张养浩的心之所向
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不论民间的万物有灵
还是文人士大夫的山水比德
大自然的山川草木,云烟明晦
潜藏着蓬勃无尽的灵感与智慧
在过往的音乐作品中
凤凰传奇也多次歌颂大美中华
从《自由飞翔》的边疆草原
到《山河图》的三山五岳
词曲之间
“表达的是我们祖国的山河大美”
而此次根据张养浩作品
改编的歌曲《云山》则稍显特别
诗人没有在其中点明所写的具体山水
留给他们无限遐想
“《云山》更多表达的是一种心境。”
正如撒贝宁所言
“中国人始终把山和水
是作为一种对自己的映照。”
山水
不仅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更是精神家园的所在
曾毅对于“山水”最初的感知
源于家乡洞庭湖的景致
烟波浩渺的湖水
衔远山,吞长江
沙鸥在湖畔翔集
锦鳞在水中潜游
长大后
曾毅将这片青山绿水
视为抚慰心灵的所在
“累的时候想回老家,
跟朋友们看着八百里洞庭,
突然一下就会觉得,
心情就舒缓了。”
在与万物感知对话中
自然的山水
渐渐化为心中的山水
在《经典咏流传·大美中华》的舞台中
凤凰传奇将歌词中的
山水之美“唱得更生活”
营造一处自由逍遥的精神家园
山岳无言
默立于中华大地之上
却支撑着人们的物质生活
浸润着文人的审美情操
正如法国汉学家保罗·戴密微所言
“山岳从未间断过给中国诗人以灵感。”
文人墨客笔下的山峦千姿百态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的生机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幽谧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的隐逸
……
不论如何变换
人们都能在诗词的世界里
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座山
寄托审美与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