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这是一个原医疗机构,2019年,已经做了3年的病例。接手这样时间久的病例,最大的问题还是信任度的问题。
上图这个照片,磨牙尖牙结束的时候可以预判,基本可以达中性关系,这个不是难点。
注意看,上下左侧间隙量都大了。那个时候,我感觉麻烦的是中线问题,以及右侧尖牙的覆盖偏大。
下中线左偏,而左侧尖牙关系是远中关系目前。
分析了一下原因:如果让右下尖牙向颊侧移动(横向,非前后向内收),下中线问题就能处理好,并且右侧尖牙的咬合问题也能做好。
但是无论从哪里施加力量,想要让右下尖牙向颊侧移动(不是内收),都不太容易,如何施力,施力点在哪里,支抗牙又是哪些个牙?右下间隙又接近用完了,左下间隙却还有剩下那么多。
难点二:右上间隙远小于左上间隙,上颌关闭间隙后,上中线会不会左偏?
前牙如果用斜牵,右上到左下牵引,那岂不是加重上中线左偏?下中线偏一点,不影响美观,上中线偏难就很影响美观了。
方法一:借鉴了隐形矫正,全牙列支抗的概念。除了要移动的牙,其它牙都是支抗牙。我把36 46近中弯制了紧密贴着的阻挡曲(欧米伽),这样下颌牙列长度(周长)就被限制住。接下来,下切牙就很好移动了。左下2 3推簧+右侧上下尖牙交互+前牙斜牵(右上3-左下3作间接支抗),一起牵引。
最后结束的细节图看看:
下中线到位,同时右侧尖牙的保护合也做出来了。
那么引申一下,上颌在调中线的时候,可不可以用这个方法,16 26牙近中弯制停止曲控制牙列长度?其实不太需要,因为,上尖牙的宽度不容易丢,尖牙不容易舌倾,下颌牙可以卡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