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提到山塘街,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
七只狸猫?姑苏第一名街?
还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即使对山塘街很熟悉的苏州人,
或许都不曾对
紧挨着山塘街的北浩弄有印象。
北浩弄/姑苏行
北浩弄2号是一座普通的两层小楼,
住在附近几十年的老街坊,
也未曾觉得这里有什么特别之处。
然而,这里却因为一个人
显得格外的不同!
他就是从这里走出的“中国舞王”
——吴晓邦!
吴晓邦/网络
太仓第一大户
天之骄子、吴家的小少爷
清末,太仓沙溪有家姓吴的大户,不但在苏州附近有千亩良田,开了规模很大的“万和祥南货店”,而且在沙溪镇最繁华的街市上,拥有专门收租子和买卖粮食的“吴大有栈”。
太仓沙溪/网络
这家有位出生于光绪三十二年的公子,他是吴家老太太第二个儿子房中的独子,未来财产的唯一继承人!人们口中的天之骄子、吴家的小少爷:吴晓邦。
太仓吴晓邦故居/谷浪图说浪游
得知身世之谜
不愿再做富人家的傀儡
1914年,因母亲接收吴家在苏州的财产,吴晓邦随全家迁入浒墅关邢村,后搬到浒墅关镇上,在浒墅关小学读书。从未见过父亲的吴晓邦,除了感到孤独之外,还经常受到母亲的谩骂和冷淡。
吴晓邦手稿/舞蹈杂志
偶然的机会,他得知自己并非母亲亲生的孩子,自己的存在也只不过是保住吴家财富不会外流。从那天起,他的心受到了重创。
吴晓邦/百度百科
就这样,他逐渐与这个家拉开距离,盼望有一天能离开这里,找到真正的亲人,过真实的生活,而不再做富人家的傀儡。
舞台上的吴晓邦/百度百科
12岁时
迁居北浩弄2号的吴宅
1917年,吴晓邦12岁时,迁居苏州胭脂巷吴宅。也就是现在的北浩弄2号。来吴宅不久后,他就进入东吴大学附中读书。
吴晓邦故居/网络
1923年冬,他们全家搬至上海。在苏州这6年时间里,他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其中有精巧的园林艺术、庄严的庙堂大殿……
吴晓邦故居/苏州日报
与舞蹈结缘
开办第一所现代舞蹈学校
吴晓邦的原名叫吴祖培,因仰慕波兰音乐家肖邦而改名为吴晓邦。1929年~1935年,他三赴日本,随高田苗子、宫操子等舞蹈家学习音乐、舞蹈。
民国二十年(1931)秋,吴晓邦在上海开办第一所现代舞蹈学校。民国二十四年(1935),举办中国现代历史上第一次个人舞蹈作品发表会,此后一直投身于新舞蹈的创作、表演与教学之中。
吴晓邦在指导学生上课/舞蹈杂志
他从现实生活的角度出发,塑造出了摇尾乞怜的《傀儡》,象征中国旧制度灭亡的《送葬》,还有表现中国青年苦苦挣扎的《浦江之夜》等作品。
吴晓邦在表演《阳春白雪》/舞蹈杂志
以舞言志
他创造了太多的“第一”
抗日战争爆发后,吴晓邦以舞言志投身到抗日救亡的行列中。舞蹈《义勇军进行曲》和《游击队歌》是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品。这两个舞蹈情感质朴、炽烈,在人民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共鸣。
吴晓邦在曲阜孔庙收集艺术资料/网络
作为20世纪中国舞蹈的先驱者、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舞蹈学术的领军人物,吴晓邦确实令人敬佩!他创造了太多的“第一”:
•第一个走出国门学习德国表现主义的现代舞艺术,开拓了中外舞蹈文化的交流史;
•第一个将《义勇军进行曲》《游击队员之歌》等编排成舞蹈进行抗日宣传的舞蹈家;
•创作了中国现当代舞蹈史上第一部舞剧《罂粟花》;
•创作了第一部反映中国农民贫苦生活的舞剧《虎爷》和感人至深的小型舞蹈《饥火》;
•撰写并出版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本舞蹈理论专著《舞蹈艺术概论》;
•第一个在中国倡导“新舞蹈艺术”,举办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舞蹈干部培训班……
吴晓邦与其它舞蹈家在一起/舞蹈杂志
灭顶之灾
演出《游击队员之歌》告别舞台
忆及20世纪六七十年代,吴晓邦的妻子盛婕用的标题是“横祸来临,灭顶之灾”。惨遭批斗,吴晓邦在文化部“大庙”监禁,写交代材料,但他内心仍渴望着从事舞蹈工作。
吴晓邦与妻子在重庆的结婚照/网络
1977年8月,“文革”宣告结束。1978年5月,吴晓邦先生任中国舞协筹备组组长,次年,当选为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在文代会的联欢会上,吴晓邦演出了《游击队员之歌》,从此告别舞台。
吴晓邦在外地讲学/舞蹈杂志
自从1960年被迫离开舞台,已是18年的时光流逝;他在74岁之时,用这个印有他青春和希望的舞蹈作为自己舞台生涯的句号。
吴晓邦手稿/舞蹈杂志
吴宅庄园
如今俨变成了私人红酒庄园
吴晓邦故居,距今已有110年的历史。现为三路两进两层小楼,建筑面积500多平方米。2010年,四川宜宾商人江启祥租下了吴晓邦故居及周边房屋,随后花了38个月进行整修,建成了吴宅庄园。
吴晓邦故居/苏州日报
虽然这里是吴晓邦故居,但毕竟年代久远,原先的物品早已不复存在。二楼西侧最北面的一间屋子,紧挨着天井,曾是吴晓邦居住的地方,房间的格局与墙体没变,还是老式的雕花窗。
吴晓邦故居/苏州日报
吴宅庄园被很多人称之为苏州现代版缩小的园林,早在2005年就被列入了苏州市第一批控保建筑,如今却成了私人红酒庄园……
曾经,这里四处弥漫着一代舞蹈大师的艺术之韵;而今,这里充斥着浓厚的商业气息,不禁让人扼腕叹息……
*部分图文素材来自苏州日报、舞蹈杂志、百度百科等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看见苏州综合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