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对于手工社的发展(手工业向工业时代的转型期),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对于手工社的发展(手工业向工业时代的转型期)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对于手工社的发展(手工业向工业时代的转型期)

编者按: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70年来,长江首城宜宾与祖国和时代同行,以信仰之光照亮前路,乘风破浪、敢为人先、创新发展,经济社会各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的年份给人们以力量,为解读宜宾70年来的发展历程,解码历史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从即日起,宜宾新闻网推出“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宜宾档案”栏目,带你体味历史细节,带你重回历史现场,进而,重构并获得对于这片土地及其古往今来的历史慧解和温暖情感……今天,敬请关注《第五篇章:三大改造·顺利过渡——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三大改造任务之一。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本着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把手工业个体劳动者组织起来,走现代化生产的道路。在步骤上从供销入手,由小到大,由低到高,从组织供销生产小组、供销生产合作社,到组织生产合作社。

1950年7月,中华全国合作工作者第一次代表会议召开,会议明确组织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目的是,联合起来,凑集股金,建立自己的供销机构,去推销自己的产品,购买原料和其他生产资料,避免商人的中间剥削,提高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按照此次会议精神,年底,宜宾县人民 *** 即在宜宾城区手工业者中组织互助联营试点。到1951年上半年,宜宾城区即建有手工业联营社10个以上。“服装缝纫工人生产互助社”是其中最大的组织,有80多人。

1951年3月9日,江安县城区成立了红星石印生产社和江安县缝纫生产社两个集体组织,红星社仅6人,缝纫社仅10人。

1952年3月,川南区合作社联合社宜宾专区办事处(即宣宾专区供销合作社的前身)成立后,手工业的发展和生产合作社的试办成为其职责之一。1952年4月25日,宜宾市批准建立市织布生产合作社。5月12日,宜宾市又批准成立市棕绳篾生产合作社。江安县城区成立了染织生产合作社,有社员34人,是全县第一个经批准建立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1953年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公布之后,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全区各地进一步加强领导,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由少数行业试办进入到在多数行业普遍发展的阶段。

1955年下半年,随着全国农业合作化 *** 的到来,全国上下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改造 *** 。在这种形势下,宜宾各县市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在整社的基础上,对手工业的改造也加快了步伐。

1955年12月25日至31日,地委召开第二十七次扩大会议,规划到1956年底手工业者组织起来的人员发展到30540人,到1957年,将全区手工业者全部组织起米。

1956年1月19日,宜宾市在全区率先实现手工业全行业合作化后,进一步推动了各县手工业全行业合作化的进程。5月,四用省手工业联合社宜宾专区办事处成立,紧接着又建立了专署手工业管理科,以加强对手工业合作化的领导。

到1956年10月底,全专区组织起来的手工业合作社、组共371个,社员人

数41200多人,组织起来的人数占全区手工业总人数的95.82%。全区基本实现手工业合作化,比1955年底规划的时间提前了一年多。

社会主义改造使手工业生产面貌一新,产量、产值都有较大幅度提高。手工业实现了合作化之后, *** 宜宾地委、宜宾专署又在手工业中开展以技术改革,提高质量,降低成本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

1957年,全专区手工业合作社、组的总产值达3493.4万元,比合作化前的总产值增长了10多倍,充分显示了组织起来,走合作化道路的巨大优越性。(余丽 张洁 整理)

(史料内容由 *** 宜宾市委党史研究室 宜宾市地方志办公室 宜宾市档案馆提供)

更多对于手工社的发展(手工业向工业时代的转型期)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