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红包”作为我们中华民族长久以来的传统习俗,代表着长辈们对小朋友的祝福,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能够给他们带来好运。而现如今“红包”的用途和含义除表示新年的祈愿之外,还用于喜庆时馈赠的礼金和 *** 他人的钱财。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红包”的来源!
关于红包的起源,其实和其它传统习俗一样,均来自于民间传说。红包作为中国民间的一种艺术工艺,很难找到周密详尽的记载。有一种说法是这样的,相传古时候有一种名叫“祟”的妖怪,每逢大年三十的晚上都会趁着小孩子熟睡的时候,出来用手去摸他们的头,小孩子们都会吓得哭起来,接着头疼发热,到最后变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当晚亮着灯坐着不睡,防止这种事情发生,当时称这种做法为“守祟”。
后来有一对夫妻老年得子,他们对自己的孩子非常珍视。当到了大年三十的晚上,他们很惧怕“祟”出来伤害他们的孩子,于是就拿出八枚铜钱同孩子玩。孩子玩累后睡着了,他们就把这八枚铜钱用红纸包着放在孩子的枕头下边,夫妻俩不敢合眼。到了夜里一阵阴风吹开房门,吹灭了灯火,“祟”刚伸手准备去摸孩子的头,枕边就迸发出道道光芒,吓得“祟”逃跑了去。第二天,夫妻俩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告诉了大家,后来大家都纷纷效仿,然后小孩子们都没有再出事了。后来就有了每逢过年就给小孩子“押祟钱”的习俗,也就是现在的“压岁钱”(传统的压岁钱和红包表示同一物品)。
过新年给红包,早在唐代时就开始了有明确的记载。唐代时期,朝廷盛行春季散钱之风,当时的春节称为“立春日”,是宫中相互祭拜的日子。《资治通鉴》第二十六卷记载了杨贵妃生子一事,“玄宗亲往视之,喜赐贵妃洗儿金银钱”。这里说的洗儿钱除了贺喜外,更重要的意义是长辈给新生儿的避邪驱魔的护身符。而到了宋元以后,正月初一取代了“立春日”,称之为“春节”。许多原本属于“立春日”的习俗也转移到了“春节”。后来这种在春日散钱的行为演变成了给小孩子们压岁钱的习俗了。
“红包”这种习俗源远流长,它代表着一种长辈们对晚辈的美好祝福,祝愿孩子们在新的一年里能够健康吉利。之所以称之为“红包”,是因为红色在我们华人心中一直代表着喜庆、 *** 以及团圆和好运的寓意。所以在这里小编也祝愿大家红红火火,幸福绵绵,平安一生,健康到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