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小Y是一个听话的孩子,父母说“你也在外面待了1年了,现在回来吧,给你找了一家事业单位,待遇好,还清闲。”于是小Y听话地回到老家,安稳地在那家事业单位度过了半年,然而,总有一个问题困扰着她年轻的脑袋:这样的工作有什么意义?我要在这儿干到什么时候?我能创造什么价值?
35岁的尹小姐在一家外企工作了12年,上不去又冲不破,温水煮青蛙,找不到自己的价值,也经常问自己:我该去读在职MBA吗?我该换一个行业吗?还是该安于现状呢?我的工作有什么意义?
我们发现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什么是工作的意义?我们为什么要工作?
如果你试试问身边的人,也许会得到三种不同的回答:
第一种:为什么工作?赚钱呗!为什么赚钱?养家呗!为什么养家?不然呢?你替我养啊。(聊死了)
第二种:“我要证明我的价值”,如果你再顺着问下去,会有更深入的思考——证明的意义是什么?证明意味着寻求认同;证明给谁看?给自己、家人、朋友、社会……
但是也会有人这么回答:工作是为了活出自我,实现自己对世界的价值。稻盛和夫在《活着》中认为工作即道场,工作的目的是“自我修炼”,为了让自己拥有“美好心灵、圆满人格和智慧”;李开复说“做最好的自己”;乔布斯说“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
这三种回答没有高低之分,分别代表着工作带给人的三种意义——生存、被认同和自我实现。
一份完美的工作,包括三个部分:让我生存,让我被认同和被尊重,同时在其中实现自我和社会的价值。
我们都期待能够拥有这样一份工作,成功人士也都宣称自己有这样的工作,他们收入不菲,让人尊敬。巴菲特说自己每天拿着星巴克咖啡去办公室的时候,恨不得在电梯里面跳舞;乔布斯把每天都当成最后一天;马云总是那么 *** 四射又潇洒自如;杨澜高贵大方有智慧。他们好像活在自己的梦想中,对比之下,你现在这份痛苦、无聊、收入又低,还没什么创意的工作,还真是让人绝望啊。
作为职场人,我们都想找到这样一份完美的工作,可事实是:
大部分工作是累死人不偿命的(如程序猿、销售);
还有一些是很受认同的(如企业老总、培训师、高校老师),然鹅,这些职业你又没办法轻易拥有,门槛高;
看得上你的职业(义工、NGO人员),又不能养活你;
还有一些看起来完全满足三者(作家、导演、创业者),但是你去招聘网站上搜搜看,有招导演的吗?
所以,现实和理想总是相差甚远。很多时候,我们在追求理想的路上跌跌撞撞走的太久,被现实磕得头破血流,慢慢的,我们或许会放弃理想,或许会忘记理想。走着走着,我们渐渐忘记了当初出发的理由。
直到有一天:30多岁的你早上起来站在浴室的镜子前,挂着假模假样的微笑,发现自己变成了小时候最讨厌的那种人。才惊觉:当初那个想要改变世界、想要在职场闯出一片天的年轻人去了哪里?
找回当初那个有抱负的年轻人
在我们的职业生涯中,一共会包括三个阶段:生存期、发展期、自我实现期。
同时我们看到三条线:生存线、发展线、事业线。
生涯三阶段
工作之初,我们只有一个目的——养活自己,不再靠父母生活。
当你的发展线慢慢超过生存线,开始进入发展期,需要思考自己的职业方向和工作的价值、意义。这时候,你还需要在工作之余开始投入一些精力来探索你的事业线。
就像上面的小Y,通过不断询问、思考“工作的意义是什么?我想要对这个世界产生什么影响?我想要创造什么价值?”来摸索自己的事业起点。这是没有捷径的,你只能通过并不断了解自己的优势、性格、兴趣、爱好、能力等来探索适合自己的事业(当然,你也可以找生涯规划师帮你探索,但这个过程跳不过,但却可以加速),这时候的事业线的收益是负值,需要你投入精力和金钱。到发展期的后半程,事业线开始有所收益,并越来越好。
可是,不是所有人都有事业线的,我们的父辈,大多的模式是这样的:工作——赚钱——攒钱——投资到下一代——帮他们度过生存期——支持他们的发展期(照顾孙子辈)——希望他们能好好发展自己的事业,最终做到自我实现。
可是对我们来说“工作的意义”不是为了让下一代来实现的,你的“自我实现”必须由你自己完成。
那么,如何找到事业线?
你的事业一定是让你在“热爱的领域努力地玩”,同时满足你的兴趣、能力、价值观。常见的方式有两种:
1、成为Pro-Am(Professional Amateur)
意思是:用业余时间来做,并不作为主业,却在专业水平方面达到了职业水平的人。
简单点说就是,在做主业的过程中,利用业余时间发展你的第二职业。
业余作家写出《追风筝的人》
2003年,当卡勒德·胡赛尼发表他关于阿富汗的小说《追风筝的人》时,他是一名从医10年的专业医生。因为想诉说苏联入侵之前他在阿富汗的童年生活,自己在行医过程中,断断续续地记录下来一些灵感,在假期里完成了这部小说,并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反响。
在专利局上班的贝斯手
在2011年新精英做自己论坛上,有这样一个演讲者——崔凯,毕业后做着一份安稳到要死的工作——专利局审查员,而崔凯却有一颗贝斯手的梦想,并跟小伙伴们组了乐队。在他考虑要不要辞掉专利员专职做贝斯手时,找到新精英寻求答案。通过不断梳理和职业调查,并亲自走访后海的乐手,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后,知道了还有Pro-Am这种方式的存在,毅然选择在做专利局职员的同时,用业余时间开展自己的贝斯手事业。
现在的崔凯是个快乐且能平衡生活的乐手,每天五点半从单位下班,然后换下蓝衬衫,套上有汗味的T恤,披上皮衣,背上贝斯盒子去后海弹奏。如果哪天你在后海,看到22点多闹着要回家的贝斯手(因为明天还要上班),也许就是他。
2、转行或创业
除了在业余时间发展自己的事业线,你还可以全职发展,在你的职业线发展的顶端,突然华丽转身,投身一个全新行业,这是很多职场传奇不断发生的方式,但这种方式未必适合所有人,门槛还是挺高的。
比如,你是一个有大量跨公司或行业资源的人;或者是财务自由的人;再或者是一个有韧性的梦想家,做好了三年无收入的准备。
如果这些你都没有,那还是想一想如何利用好业余时间来发展自己的事业线吧。
最后讲个故事:QQ和宝马的对话(古典的脑洞)
你知道吗?当主人锁上车,离开停车场,汽车们就开始用车灯说话了。
有一天在停车场,宝马对旁边的QQ说:看你这个穷酸样,买我一辆够买你10辆了。
QQ说:我比你老,也的确比你便宜,但我载过第一天买车的主人,他按着喇叭,车上挤满了哥们儿,打闹着从城市一直开到大海边。我载过结婚纪念日的女主人,看到塞满后座的玫瑰花,一边说浪费,一边流下感动的眼泪。我载过冬天路边的陌生老人,他向玻璃哈气,前窗雾气腾腾,一篇朦胧。我去乡村小学的路上车厢满载,回来空空荡荡,夜里月亮弯弯,我的主人目光明亮。
而你却总孤零零地开着,后座轮换着各色官员、商人和艳丽女生。你的身上滑过辉煌的高楼和凌晨三点的霓虹灯的影子,却不知道要开往何方。咱们车最重要的,不是多贵,而是谁在开、他们去哪儿、他们要干什么。
QQ说完,熄灭了灯。两车从此一直沉默。
部分内容整理自古典《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
整理:慧莹
关注【生涯研习社】回复“霍兰德”测一测你喜欢做什么?适合做什么? 有哪些职业与你最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