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这个问题不太确切。中国古代文学的范围比较广,古代的文学含义和我们现在是不一样的,奏章、铭文其实都可以算是文学,比如出师表。
在古代,抒情和言志是两条路线,不同的文体承担着不同的功能。就词来说,绝大多数都是抒情的,因为唐宋时期的言志功能由诗和文承担,词是用来歌娱遣兴的,是用来酒席之间传唱的,类似今天的流行歌曲,这当然就不能体现什么深刻的思想内涵。当然,苏轼和辛弃疾提升词体地位,到清代的陈维崧等人,词在某些人的手里拥有了和诗一样的功能,这是另一个问题的。
题主之所以会有此问,我觉得是因为在非专业人士的阅读和欣赏过程中,接触到的绝大多数古代文学作品都是诗词。而这些诗中,基本很少如魏晋的玄言诗和宋代的理学诗,被大众所熟知的、被媒体所宣传的,当然都是那些能够触动人情感的,集抒情言志为一体的名篇佳作。
所以这个问题本身就是片面的和不完善的,题主并没有说是古代文学中的哪种文体,而诗、词、文中又分很多种具体的题材和风格。就我所了解,以文来说,很多名篇都是政治话题,比如司马光和王安石的论辩,欧阳修的奏折等等,这些都是流传千古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的文章,但普通人是不了解的。入选课本的如苏轼的赤壁赋之类的,显然又是另一种类型,是一种骈散结合的改良的赋,并且其中也不都是抒情啊,也有一些宇宙观啊,人生观啊,这在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也有体现。
至于抒情文学这种说法,我觉得抒情这个定义没有明确。人写东西都是有主观性的,即使是 *** 文章也多多少少有情感倾向,广义上讲似乎也和抒情沾边。文学是人学,心动而发,所以文学作品归根结底都是人内心有所感发而创作的,这种感发绝大多数都是情感的涌动。这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学,任何文学都是如此。可是,如果按照题主的意思,抒情应该是一个更小的范围,但题主并没有给出定义,那我是不是可以认为,题主所说的抒情是严格意义上的抒情,比如很多写男女艳情的宋词,比如宫体诗。这样一来,古代文学就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严格抒情,一是 *** 公文还有玄言哲理,还有一类我觉得是抒情和言志结合体。比如出师表,思想上完全是政治的吧,劝谏后主要亲贤臣远小人,可是情感上是满满的忠君之情啊。比如石壕吏,是抨击黑暗现实的吧,可也有对民众的同情。这类作品才是最为我们所熟知的。
楼上有一位说这是诗经传统,诗经中的爱情诗是谁都不能否认和忽视的,这种情感的兴发也确实对后来的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可是,诗经中同样有很多讽谏诗,这部分是不是也可以说是开后世政治讽谏文学的先河呢?要说抒情,我个人认为,楚辞的抒情性要胜过诗经。
最后,我对主流这个概念有疑惑。谁是主流要如何判断?是作品数量占优势?是影响力?是知名作家?还是历史价值?而且这个主流是在古代还是当代?古代对于诗经的解读和今天可是完全不一样的,那是经,是要考试的,关雎还被解释成后妃之德呢。而词在唐宋时期更被认为是小道,是无法与诗并提的。当然,在今天,抒情因素较多的文学自然影响力更大,这和课本选择和媒体宣传都有很大的关系,可以另外开辟一个问题了。因此,我觉得这个部分还需要有个明确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