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有人说:隔壁老王会算命,所以他懂风水;
有人认为:东边老孙懂周易,所以他会风水;
有人觉得:西边老陈会看相,所以他是风水师;
有人以为:南边有个和尚会念经,所以他通风水。
有人言辞凿凿:北边有个道士懂法术,所以他风水一定很厉害;
大错特错!
①
先让我们来看看,风水是什么。专业的就不说了,我这两篇文章有详细介绍:风水十大核心、风水第一爆文
风水,在先秦时期就有了雏形,在东汉形成了系统理论,在唐代形成了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在宋代达到了顶峰,在明清开始了无限的细分和扩充。
今天我们用最为精简的方式,仅用三个字来说明风水的核心:
形、理、课
形,是指以山川的形势为理论依据,选择阴阳宅。
形,以东汉末期的管辂和郭璞为代表,在唐僖宗时期,杨筠松先生把理论和实践做到了高度结合。形的主要概念为:天、地、人三才,以及龙、穴、砂、水、向。
其中,《葬经》提及的“目力之巧,工力之具”,“目力”是指洞察山水的眼力,而“工力”也等同于施工,是形学中的核心要素之一,可惜“工力”现在几乎已经失传了,仅在世界风水发源地江西兴国三僚的一些明师作品中,可见一斑。
理,主要是以方位的顺应生克等为依据。
理,综合了河图洛书,阴阳,八卦,五行,天干地支,二十八宿等等理论共存的一系列理论。
理气崛起于宋代。我们发现,大部分理气大家,他们都是出生自平原地区,山势一片渺茫,小山丘都罕见,更别提形势中雄伟的太祖山、少祖山了,所以理气也是迫于环境因素的一种创造。
比如清代的蒋大鸿,他发现老家周边都是大片水流,并无山势可看,所以就发明以水为龙,著了《水龙经》,以至于当今香港,香港能找出几个太祖山、少祖山呢?所以,玄空能在香港盛行,也是和地理条件局限有关。
至于香港现在流行的命理风水,那都是民国之后发明的,之前是绝对没有这玩意的。
课,主要是我们在乔迁新居,或者安葬先人的良辰吉日的选择。这个在很早的春秋战国就有了,衍生到今天,最少分八个门派,比如:造命、斗首、演禽、奇门等等,课也叫日课,是中国人选应“天时”的博大学问之一。
②
纵观历史,我们发现,形势论和日课最早出现在中国人的生活中,理气是宋代以后才大量涌现的,这个先后关系非常确切,没有问题。
我说过,郭璞被誉为风水鼻祖,是因为他第一次将风水理论系统化,并第一次提出“藏风得水”之说,风水一词由此产生。
而杨筠松被世人称为风水祖师爷,也是有其伟大之处的。他有三点,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在他之前,风水是禁术,也是帝王之术,是他第一次把风水带到了民间。
他亲自操作的阴阳宅,至今流传于世。所以杨公是著名的实战派,这在江西、福建、广东、广西等地的地方誌以及望族族谱中有大量记载。
他的徒子徒孙,非常出色,有几十个是国师,比如帮明成祖朱棣勘察坟墓的廖君卿就是杨公的徒孙,这在史书中有明确记载。
而恰恰是因为杨公把帝王之术带到民间,书籍散落到民间各地,自此以后,大量的文人、佛、道等名流也参与到风水的行业当中来。
比较著名的文人有程颐、朱熹、蔡元定、刘伯温等人,佛教方面有司马头陀,道教方面有陈抟等人。
在宋代,虽然各界名流都加入风水行业,但由于杨公真法都是口传心授,师徒秘传,因此很多人其实根本无法得到杨公真法。
因此他们就依据典籍,加上自我的理解与整合,开宗立派,因此宋代门派就数以百计,明清更是上千个派别,这导致了直到今天,风水术的门派是中国五术中最为复杂的一个。
▲ 朱熹
但万法归宗,无论你何门何派,如果你敢说你懂风水,那就必定离不开形、理、课三个核心纲领。
风水虽源自周易,但风水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形、理、课系统理论。所以,并不是懂周易的人就一定懂风水。
懂子平八字学的,懂算命看相的,如果不掌握形、理、课三个核心知识点,也绝不是专业的风水师。
懂法术、懂佛经的,如果不研习形、理、课三个要点,一样和风水半毛钱关系都没有。因此,你所认识的所谓风水师,或许他们连风水的门槛都没摸过。
③
现在很多年轻人,大多不信风水。
一是因为有以上这些原因,对风水有着很大的误解;
二是因为风水是一个长期发力的过程,所以不到一定年龄,就不能体会到风水的力量。
要知道,当年英国首相丘吉尔的城堡,以及城堡边上的家族阴宅,就是清朝风水师跨洋过海去勘定的。
▲ 丘吉尔庄园
须明白,著有风水经典《地理啖蔗录》的袁守定,他年轻时就很排斥风水。
但在其父亲逝世后守孝期间,他发现了风水的巨大能量,于是弃官回家,从此终生潜心研究风水。我们现在可以在网上购买到他这本书,从书中可看出,他的知识之渊博,阅历之丰富,文采之斐然,我们一般人断断难以望其项背。
正如此睿智的官员,丢弃功名富贵去潜心研习的东西,难道会百无一用吗?
我们常说:中国现在急需树立文化自信,而正确看待风水文化,又何尝不是其中一种方式呢?
真心希望,不要让我们对风水的误解越来越深,更不忍看到外国人当宝的风水,我们却视其为废物,这是何其的可悲?!
希望看到此文的你,转发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谢谢!
作者:益福堂
图片摄影 | 不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