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多项研究发现,早起可以令情绪更积极,头脑更清醒,能够帮助人们更有效率的处理学习、工作,还能降低抑郁风险。
Twitter创始人、移动支付公司Square首席执行官Jack Dorsey坚持每天5:30起床。
Aurora Fashions首席执行官Mike Shearwood坚持每天5点起床。
前氧气媒体公司(Oxygen Channel)首席执行官Gerry Laybourne坚持每天6点起床。
成功人士都习惯早起,我们也期望自己做一个早起的鸟儿,成为一个努力家。
然而一次次下定决心,却又一次次按掉了铃铃响的闹钟。为什么我就是无法早起?
从生物学角度看,睡眠是一笔必须偿还的债务,我们可以坚持1至2天不睡觉,时间稍长便会屈从睡意。人和动物只有在必要的场合(需要注意力和行动的时候)才会勉强醒来。饱腹且处于安全状态时,只要有条件睡觉,便倾向自动让大脑和身体得到休息。因此,睡眠和清醒的天平,在通常情况下总向睡眠一端倾斜,除非需要保持清醒时,起床问题直接受制于先天的生物属性。
有些人喜欢设置好几个闹钟,间歇性的连续催促自己早起,却似乎没有任何作用。当我们要起床的那一刻,人体下意识迅速进行博弈:立刻起床,或者再睡一会儿。刺耳的闹铃把梦打碎,困意弥漫在意识中,大脑为了弥补“睡眠债务”,下意识地将一切抛之脑后,关闭闹钟再度进入睡眠。除非有强有力的内心动力(例如,上班要迟到)等,即使如此,在勉强起来后,下意识里也觉得亏欠了自己什么,导致“起床气”的发生。久而久之,起床的不愉快便深深地印刻在我们脑中,恶性循环,一面临“起床”,身心便萦绕着不良的情绪感觉。
那么,如何才能顺利早起?
▷ 确 定 睡 眠 时 间
早起的前提必然是早睡,而无法早睡是因为你晚上的时间规划一团乱。
现代人的生活忙碌,我们早已睡得不够,若又设法在晚上把所有事情做完,只会让生物钟变得糟糕。试着计算自己一天所需要的睡眠时间,从晚饭时间开始调整晚间的习惯,而不是把事情堆到最后一刻,而不知不觉熬起了夜。此外,我们感觉疲惫有睡意时就应该准备睡觉,而不是刻意制止睡眠。人们往往容易忽视大脑发出来的疲劳信号,认为即使有了睡意也应该坚持完成工作,殊不知这样的做法会使睡意在漫长的等待中不断被消磨,直到最后我们真正躺在床上睡觉的时候却睡意全无。
▷ 制 造 早 起 的 期 待
有时,你不是起不来,你是不想睁开眼面对你乏味重复的生活。
为此,你需要为自己早起制造某种期待。比如说:你在睡前想好,明天一早要去公车站邂逅某个美妙的人,或者去一家美味的早点档吃一枚漂亮的单面煎鸡蛋。最低限度,想着明天抢在所有人之前用一下马桶,蹲在上面的时候默念:我击败了全公司99%的员工/我击败了教学楼99%的同学。
▷ 设 置 意 识 闹 钟
如果第二天有重要的事情需要早起,我们却意外地在闹钟响之前的几分钟醒过来。
德国贝吕克大学最近进行了一项实验来说明此现象,被试对象在睡觉前被告知第二天早上起床的时间。从规定起床时间前一个小时左右起,实验对象血液中的副肾皮质荷尔蒙开始增加,这是身体在为起床做准备。这说明人可通过意识间接控制身体以适应特定的苏醒时刻。在不提前通知起床时间,突然被叫醒时,实验对象的血液中就不会发生上述荷尔蒙变化,身体由于不适应起床的时间,便会引发一系列的负面情绪。第二天必须早起的意志能够支配大脑、控制身体的活动,这一点印证了精神动力学的观点:行为是由强大的内部力量驱使或激发的。
你擅长早起吗?
早起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