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作者:小墨年糕
在写网文的时候,尤其是涉及现实或者古代场景的时候,各种节日的描写也是必不可少的。不过我们司空见惯的节日却有不少鲜为人知的秘密,为了防止我们在写作时候遇到节日习俗的问题,学习相关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春节又快来临了,我们每年都要过的春节,其实也有一些不为人知的小秘密。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陪伴我们成长的春节都有什么冷知识吧。
1.春节以前不叫春节;
在以前正月初一不是叫春节,而是叫元旦,直到辛亥革命之后,采用公历纪年之后,公历1月1日成为元旦,而农历正月初一则变成了春节。
2.历史上的春节指的是节气;
而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以前所指的春节其实不是节日,而是特指24节气中的立春。
在《后汉书·杨震传》中就有对这一名为春节节气的详细表述:“春节未雨,百僚焦心,而缮修不止,诚致旱之征也。”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春节指的就是节气中的立春,而到了南北朝之时,春节甚至指代的是整个春季。
3.农历十二月为什么被称之为腊月?
一般来说,农历最后一个月,也就是农历十二月,被我们称之为腊月,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与我们祖先的祭祀活动有关。在商朝,人们在过年期间要举行祭祀祖先的活动,因此将过年称之为“祀”,而这种祭祀活动,古人又称之为“腊”或者“蜡”。
这两个蜡都是有用的在周朝时,“腊”指的是祭祀祖先,而“蜡”则是指专门祭祀百神的活动。直到秦汉时期,这两个字才统一称之为“腊”。由于“腊”的祭祀活动,都在农历十二月举行,所以农历十二月,也便称之为“腊月”,另外举行冬祭的这一天也被称之为“腊日”。
4.春节时贴的春联是由桃符演化而来的;
每到春节,家家户户都不会忘记贴春联,那么天长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在春节的时候要贴春联的呢?
根据《后汉书·礼仪志》中描述:“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中可以看出,古人在正月初一的时候,一定会制造桃符,以用来驱鬼避邪。
5.最早的春联是什么样的呢?
造桃符的习俗演化变成春联最早的记载出现于五代十国时期,据记载后蜀主孟昶曾命学士张逊在桃木板上题词,学士写完之后蜀主感觉他写的不对仗,便提笔写道:“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据传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幅春联。
不过此时,人们还是习惯称这样对仗的题词为桃符,而到了宋代,将桃木板更换成红纸张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了,不过直到明代,桃符才正式以春联的形式亮相。
6.最早的爆竹竟然真的是竹子;
文献中关于爆竹最早的记载可见于南朝梁代宗懔的《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谓之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噪恶鬼。”
此时的爆竹指的就是把竹子放在火里烧,由于竹子内部中空,加热之后空气膨胀,竹子在火中爆裂,即可发出“噼噼 *** ”的声响,所以才被称之为爆竹,而古人在新年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要驱鬼辟邪燃烧爆竹。
PS:现在的我们,生活环境比古人要好太多了,完全不必担心山中的猛兽进入城市所以为了环保,小伙伴们还是要减少燃放哦。
7.春节时人们为何要走亲访友拜年呢?
这一习俗据说是起源于一种怪兽——年(也有说为夕)。这种怪兽每到除夕都要来人间干坏事,因此人们每到那个时刻都要家家户户紧闭门窗,以防怪兽来袭,直到第二天来临,人们才敢走出门户,幸存下来的人们相互道贺庆祝存活,春节拜年的习俗就这样延续了下来。
当然关于除夕会有大怪兽跑出来这件事仅仅是传说而已,不过《吕氏春秋·季冬记》中记载,人们在新年的前一天,会使用击鼓的方法来逐除“疫疠”,而这个“逐除”才是除夕真正的由来。
8.古代的压岁钱不是钱不能花哦!
每到春节,尚未成年的小伙伴们多半会收到来自长辈的压岁钱,而在古代压岁钱却是不能使用的。
根据传说与记载压岁钱最早叫“厌胜钱”、“压胜钱”、“压祟钱”。
“压胜钱”起源于西汉,特制的压岁钱是一种仿制钱,填上面一般刻有吉祥如意、福禄寿喜等吉庆字样,这种钱本身是含有祝福意义的,但由于是仿制的,所以并不能用于流通,可见在那个时候,压岁钱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