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我国银行体系是怎么样的(我国目前的银行体系),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我国银行体系是怎么样的(我国目前的银行体系)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我国银行体系是怎么样的(我国目前的银行体系)

不知道有多少人跟小咖一样,钱包里钱没多少,但银行卡却是一掏一大把。

看着手里的工行卡、建行卡、招行卡…,小咖除了每天思考为啥自己要用6位数的密码去保护2位数的存款外,还困扰于一个问题:国家为啥要批准成立这么多银行?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银行仅有二字之差,他们到底有啥不一样?大部分银行都可以办理存钱、取钱、贷款、理财这些业务,合为一家难道不行吗?今天,我们就来唠唠这一系列问题。

银行,在我们普遍的认知里就是一个可以放心存钱、取钱及投资理财的地方。但除此之外,其实银行还有着很多不为我们所熟知却极其重要的作用。

而要想深入了解它们各自的作用,解答我国为啥需要成立这么多银行,我们就要了解中国的银行体系。

在解放战争时期,金融领域严重失序,国民 *** 滥发纸币,引发了恶性通货膨胀。原来一百块钱法币可以买下一头牛,如今却只能买到几粒大米。显然,这样的纸币已经没法用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国于1948年组建了中国新银行体系的第一家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并赋予其国家金融产权的唯一代表地位,开始发行人民币。

但大家要注意,此时的中国人民银行是没有存钱和贷款功能的。因为当时处于计划经济时代,所有的生产、资源分配以及商品消费基本上都是被计划好了的,大家手头几乎都没啥存款,也就没人会往银行里存钱。

没人存钱可以理解了,要是有人想贷款创业呢?只能说这个想法在计划经济时代很“刑”,那个时候,哪怕你自己有钱,想偷偷的创业做生意,都是不被允许的。一切的需求,由国家统筹后生产,所以如果国家单位、企事业单位需要钱来进行运转,中国人民银行就会直接给他们拨款。那个时候的中国人民银行,虽然也叫“银行”,但其更像是国家财务总管和国家财政“总管”的结合体,既承担发行人民币、组织和调节货币流通的中央银行职责,又承担着统一管理国家金融机构和金融运转的职能,和现在我们认知里的银行完全就不是一回事。但总是对外拨款,却看不到进账,这搁谁都受不了呀。而且随着国家的快速发展,社会需求也越来越多,有时候就不太好计划了。于是,国家决定我们要进行改革开放,要向市场经济转变。中国人民银行也迎来了第一次改革,即“财政和金融分家”。全国所有的机关事业单位,可以维持国家的运转,但自己不盈利,所以直接由财政拨款。而全国大大小小的企业单位,会赚钱,就可以将钱贷款给他们,赚点利息。简单来说,“财政”是负责拨款的,“金融”是负责贷款的,二者完全两码事,必须分开。

说干就干,1978年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从财政部分立,成为国务院直接管辖的独立机构,这也标志着现代中国金融体系建设的开始。这下财政和金融是分开了,但是总感觉不大对劲,事情还是有点多,管不过来啊。于是,中国人民银行再次划分,设立商业银行来负责存贷款业务,而自己就负责印钱和管理就行。1979年2月,中国农业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的体系中独立出来,负责扶持农业金融的政策性任务;同年3月,外汇相关业务也从中国人民银行分离出来,恢复设立了中国银行和外汇管理局。紧接着,1983年,国务院批准恢复中国建设银行,全国所有用于基本建设投资的相关业务都由其负责实施与监督;同年9月,国务院出台《关于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决定》,决定批准成立中国工商银行,承办原来由中国人民银行办理的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也就是说,你如果想养猪、养鸡,搞农业就找中国农业银行;搞进出口业务,就去找中国银行;想盖楼,搞工程建设就找中国建设银行;想做买卖,搞商业就找中国工商银行。1984年1月起,中国人民银行不再办理针对企业和个人的信贷业务,正式成为专门行驶金融管理、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等职能的中央银行。

至此,新中国银行体系的基本框架初步确立。

话说4大银行建立后,不同领域的储蓄、贷款等相关业务基本上都得到了解决。但在这个过程中,像修大坝、建地铁等此类项目,都属于金额大、周期长、回款慢的项目,长久下来,4大银行也有点吃不消。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993年国家对投资体制和金融体制进行重大改革,将金融管理业务、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业务剥离,并于1994年成立了3家政策性银行,专门承担这类项目。国家开发银行,接过中国建设银行对基础设施建设贷款的政策性业务,专门负责修铁路啦、建隧道啦等等。中国进出口银行,接过中国银行进出口方面的政策性业务,负责办理进出口贸易等业务。另外国家外汇的管理职责也由外汇管理局统一承担,中国银行转变为商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接过了中国农业银行在农业金融方面的政策性业务,负责给农民发种子,发化肥,收粮食之类的。总之,这3家银行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任务就是为特定的项目出钱,而原来的4大银行均转变为商业银行,负责吸收各自领域的存款、发放贷款以及办理票据贴现等业务。

可以说当时的4大银行,在各自的领域里基本上都是“垄断”性质的,咱们想要去贷款创个业,或是办点事情,那可比现在要难得多。

国家一看,这不行,还得改!于是1995年,4大银行也进行了改革,大家打破了专业领域的壁垒,从此不管你是要盖楼还是要养猪,任何一家商业银行都可以办理,大家实行自由竞争优胜劣汰。这下业务范围广了,再加上国家的大力扶持,4大银行业绩直线上升,纷纷挤进世界500强。为了给4大银行一些压力,国家相继又批准成立了中国交通银行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6大银行在国家政策的指导和扶持下,发展越来越大,我们对其的称呼,也渐渐地从“4大行”改为了“6大行”。

新中国银行体系发展到此,已经有了中央银行,3家政策性银行和6家商业银行了,按道理应该够用了吧?

还真不够,因为咱们国家人口实在太多了,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的客户需求不同,要都满足,只靠这些银行还是有点困难的,所以急需一些灵活性更强的银行。于是,股份制商业银行上场了!从1987年到2005年,国家相继批准成立了招商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华夏银行、中国民生银行等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由他们去负责满足更多中小企业的贷款和资金支持。但咱国家不仅人多,地也广啊!各地方差异大,情况多,全国性银行也难免“水土不服”,忙不过来。于是,国家开放了数量更为庞大的城市商业银行,如北京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等。紧接着从城市到农村,又出现了很多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地方金融机构,负责各地的“支农”职能,解决农民跟钱有关的问题。

至此,从单一银行体制到多种类型银行业金融机构并存,新中国的银行体系正式完善。

更多我国银行体系是怎么样的(我国目前的银行体系)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