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知青的岁月已成回忆(知青回忆纪实),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知青的岁月已成回忆(知青回忆纪实)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知青的岁月已成回忆(知青回忆纪实)

农场生活杂忆

——精彩春节游园会

  作者:黄缵文

  “作公道” 

  “作公道”就是按人头出资购买并平分享用食物。国外叫“AA制”。内地叫凑份子。作为一种民间习俗,流传于海南广大农村。

南俸农场红流队靠近万泉河边有一个万泉公社作业班。有一天,作业班的妚禄从万泉带回一只鹅招呼大家“作公道”。什么是“作公道”?开始,我们也是一头雾水,经妚禄解释后,我们几个知青欣喜万分。那个年代没有“肥猪粉",连队猪栏内的猪总养不大,我们已是数月不闻肉味啦,有如此好事岂能错过。

傍晚,我们来到作业班时,远远就闻到了肉香,进到庭院已见数份鹅肉摆在桌上,盘子下面压着纸条,纸条上面标有 *** 数字。原来是等人到齐抓阉后按抓到的数字取肉,并不是随意选择盘子的。每份鹅肉各部分都有,就连鹅血也是平均分配的。煮鹅的汤用来煮饭,真是饭热菜香,我们饱餐了一顿。

琼海地区民间的“公道”真是公开透明、公平合理。这是我第一次吃“公道”,也是最后一次。至今仍记忆犹深。

  偶遇野山猪 

红流队原为加盆作业班,仅十来人,后来来了许多知青才扩展为连队。连队所在地没有一棵橡胶树,四周都是处女地,深山老林人烟罕见。据说我们开垦出的那片花生地,原是琼崖纵队的后方医院,怪不得我们刨地时经常见到盘尼西林针瓶。

经过数年的劈山开垦,好多个山头都种上了橡胶苗。那时我在芽接班,经常要一人负责几个山头的点苗和修枝工作。点苗就是统计定植后橡胶苗的成活率,并提供补植数字让领导安排作业:修枝就是把不是芽接身长出的枝条修掉,以保证芽条的养分。

有一天下午在靠近万泉河边的那个山头,我正在半山腰边点苗边修枝,突然,在我下面两个环山行的位置发出“嗖嗖”的响声,顺声一看,只见两只百多斤的山猪摇摆而过。那时胶园的标准是行距6米,株距3米,我距离山猪仅12米。我曾听闻常有野猪伤人的事件,不由得身冒冷汗。

那时我们点苗总是习惯从山顶到山脚,我心想若再快10分钟就会与山猪正面遭遇,我的命运将会改写。每每想起都心有余悸。

  我与胶苗一起成长 

南俸农场原是育种站,后由于知青和军工的大量涌人,先后新建了红流队、红星队、双滩队、油茶队、春牧队、茶场队,南俸农场才得以扩展。因为原是育种站,所以种植的橡胶树都是高产、抗风的,诸如107、600号、R86等优良品种。南俸也曾培育出海基1号新品种,兵团时叫201即二师一一团之意,后经台风考验不抗风,且树皮薄而天折。

由于南俸种植的橡胶大多都是优良品种,八九十年代南俸的产胶量是名列垦区前茅的。橡胶的产胶期一般为30至35年,前些年回红流,胶林已在更新换代。

  翻开老相册,面对“我和胶苗一起成长”发黄的相片,只有一丝无奈的苦笑,胶苗不在,容颜也不再了。

  春节游园会 

20世纪70年代初,“游园”在城里已是司空见惯,而在南俸却还是“新生事物”。春节在原地“接受再教育”过“革命年”已不仅仅是口号,还是上级的指示,如何在这缺少文化娱乐活动的南俸山区丰富群众的生活?时任场部政治部文化干事的王若娴提议举办春节游园活动。此议一提,立即得到知青的热烈响应,经报团部同意,筹备组立即进行组织筹备工作,由王若娴干事总负责。

为了做好游园活动的筹备工作,王干事还安排我回海口,到市文化馆取谜语资料。那时还没复印设备,结果我抄了一个上午,第三天才有班车回南俸。为赶在春节举行游园活动,我们常常工作到深夜。

记得除夕夜,我们将活动项目布置好后已是深夜丑时,此时我们三人都肚饿肠饥疲惫不堪。潘先权提议煮面条充饥,我找来两块断砖头架起小锅,没有柴火,我们就将废报纸拧成条状,延延相继,终于也将面条煮熟充机。虽然艰苦却也是我们下乡后除夕夜的美好回忆。

游园活动场地定有场部舞台前的空旷地,由潘先权(海口知青、场电影队放映员)负责活动场地的装饰设计与安排,王若娟、潘先权、黄缵文(场部宣传队员)负责项目的策划与设计,宣传队负责广播、音乐播放、奖品兑换以及主持各项游园项目。

游园项目设有:猜谜、瞎子打锣、圈鹅颈、套活鸭、重走长征路等十几个项目,另外我们还自行创新设计了两个项目,即“定点空投”与“一帆风顺”。“定点空投”,即用小手巾制作成降落伞,伞下吊一动物玩具,经参与人抛向空中,降落伞在空中打开,然后飘落在指定地点就为 *** 。“帆风顺”即是事先找工建队的工人制作两个1.2米的长方梯形木制水槽与小木帆船,两个水槽注满水后小帆船放在槽边起航点,两个参与人站在槽边用口吹气,缓缓将小帆船送至彼岸,先到达者为胜( *** )。

大年初一大早,连队老工人身着新衣纷纷携妻带子赶至场部,附近农村老百姓也来赶场,广州、潮汕、海口知青云集,场部家属、学生拥挤,高音喇叭响彻云端。一时游园活动欢颜笑语热闲非凡,给南俸山区的春节抹上了一道热烈、祥和的色彩。

“一帆风顺”项目甚是吸引人,那些步人壮年的老工人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结果鼓气一吹,小帆船却被吹沉了,经过数次失败,终于掌握了胜利的几要素,缓吹稳吹长吹。“瞎子打锣”更是笑煞人。参与者蒙上眼睛后转上儿圈,已是晕头转向,有些人竟举着木槌追向主持人敲打;有些人在亲友团“向左”"向右"“向后”的喊声中团团转;有些竞被人忽悠,"向前进!向前进!”结果是头已碰上铜锣,出尽洋相。真是笑翻一拨又一拨的观众。

“套活鸭”项目是重头戏,更是人山人海。套中者把活鸭拿走,这在缺油少食的山区是十分吸引人的项目,因此, *** 者每每迎来阵阵欢呼声喝彩声。“猜谜”是知青的专利。被他们转上几圈后,谜单已被攻下“半壁江山”。团部中学李成登老师(海口知青)更是屡屡获胜,被人们戏称为“谜圣”。

游园项目设备虽然简陋粗糙,但却带给人无穷的欢乐。即使仅获一粒糖,人们也感到无限的满足与快乐!此后,知青陆续返城,那个年代的游园活动成了南俸一代人幸福快乐的回忆。

作者:黄缵文,海口市上山下乡到海南农垦南俸农场知青。 

来源:一壁残阳

(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知青的岁月已成回忆(知青回忆纪实)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