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这样过元旦(元旦的日子),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这样过元旦(元旦的日子)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这样过元旦(元旦的日子)

《 向未来睁大好奇的眼睛》(2022),《成长是人生最好的姿态》(2021),《让教育沐浴人性的光辉》(2020),《让传播美好成为本能》(2019),《让思考为行动导航》(2018)《筑造人机共生的新家园》(2017),《学力就是创造力》(2016),《爱教育就是爱自己》(2015),《每朵乌云背后都有阳光》(2014)。

向未来睁大好奇的眼睛

——2022年新年致新教育同仁

原创|朱永新

亲爱的新教育同仁:

新年好!

时光如梭。转眼间一年又过去了。

人生就是这样,一日复一日,一年又一年。

不经意之间,可能皱纹就爬上了你的眉梢,白发就出现在你的鬓角。

我们的心智,我们的精神,是否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持续地成长呢?

每一位老师都在帮助他人成长,但是,对于我们每一个人自身,又该如何成长?

面对新冠疫情的反复无常,我们对明天是充满了好奇与期待,还是充斥着焦虑和烦躁呢?

前不久,读了一本钱颖一先生的对话录,记录了他在担任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期间,与世界最顶尖的科学家、企业家等知名人士进行的对话。

我注意到,这本书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汇就是:好奇心。

当问及什么是科学家发明最重要的要素时,他们几乎都没有选择勤奋、努力、数学基础等,而是不约而同地说到了“好奇心”。好奇心是驱动人类发现和发明的原始动力。不仅仅是科学家,许多创业者、政治家、艺术家也几乎无一例外地把好奇心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苹果公司的CEO库克说,他认识的所有成功人士中,几乎全部是好奇心非常旺盛的人,而乔布斯是他认识的所有人之间最具好奇心的人,“他对所有事情充满了好奇。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个性,它能够让你的生活充满着色彩,它能够改变你的思维方式,这也是乔布斯教给我的一点”。

被认为是离诺奖最近的华人科学家张首晟说:“在教育方面,最最重要的是,要激发一种好奇心,并不仅仅是老师要教授多少知识,有了好奇心之后,学生一定会继续追求和学习。”

从某种意义上讲,好奇心不是培养出来的。儿童诞生之际,就充满着好奇心。有人统计过,儿童10分钟提出的问题几乎比成年人10天的问题还要多。心理学家乔治.兰德的研究表明,儿童5岁时的创造力平均是98分,10岁时30分,15岁时12分,成人平均只有2分。我们几乎可以说,儿童就是好奇心的化身。

好奇心或者通过教育、呵护得到保存并成长,或者通过教育加以摧残并消灭。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我们的教育慢慢地泯灭了他们的好奇心。好奇心是教育的一个大问题。

作为老师,呵护、激发好奇心无疑是我们最重要的使命之一。保护儿童、保护童年,首先就是要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就是要认真地对待童年中的每一个问题、每一个异想天开的念头、每一个探索未知的行动。

作为老师,我们更要深知,只有好奇心才能呵护、激发好奇心。我们自己的好奇心,不仅能够让儿童保有好奇心,同时也是成年人处理复杂世界的“终极武器”。因为,好奇心会发起我们身心的“总动员”,驱动我们不断学习,不断超越自我。只有好奇心,才能让我们走出“舒适区”,去重新思考我们的日常,挑战各种各样的“不可能”。

有人说:最顶级的成长,是拥有好奇心。好奇心是成长的代名词。

作为老师,我们需要睁大好奇的眼睛,重新审视我们的职业。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孩子每天都是新的。每天重复昨天的故事,好奇心就在重复之中消弭了。我们需要学会在自己已经习以为常的教育生活中,提出问题,发现精彩。好奇心会引领着我们,拓展对世界的认知,探索对教育的变革。

作为老师,我们需要睁大好奇的眼睛,保持对新事物的敏感性。我们身处信息时代的新背景下,每天都有新的变化。新生事物,是对自己已有认知结构和行为习惯的挑战和重构。面对困难,好奇心强的人不会轻易被失败击退,在探索新概念、新世界时,他们会表现出更好的适应力,甚至在持续的好奇下产生顽强的毅力。

所谓教学相长,我想,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作为老师,我们需要向学生学习那炽热的好奇心。我们要像孩子那样,对世界保持好奇,就能与孩子一起成长,就能够让成长不停步。

亲爱的老师们,亲爱的新教育同仁,在新的一年里,让我们一起睁大好奇的眼睛,当我们行动起来,就能够在自身成长中,共同创造那美好的未来!

你的朋友:朱永新

2022年元旦

成长是人生最好的姿态

——朱永新2021年新年致新教育同仁

亲爱的新教育同仁:

随着新年的钟声敲响,我们又长大了一岁。

在刚刚过去的这一年里,我们成长了吗?

过去这一年的岁末,新教育的老朋友章敬平先生为某刊物写了一篇文章,其中最后一段文字写道:

认识朱永新这些年,我对变老这件事开始有了新的认识。17年过去了,朱永新的头发,已经越来越白了,但你走近他,你会感慨,他在成长。

一个年过六十的人,还在成长,听起来不可思议,确是真的。

的确,“长大”与“成长”,是两个问题。

正好最近读到另一位老朋友俞敏洪的新书《我的成长观》。他在自序“相信成长的力量”中也讲述到“成长”与“长大”(“变老”)的问题。他说,“成长”和“长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长大,可以说是这个世界上最容易的事情,只要时间不停,我们就可以年龄增加、体重增加、肉体衰老……但是,成长不一样,除了自然的成长,我们更多指的是心理的成长、认知的成长、能力的成长等等。

长大是不需要努力的。生活在岁月里,每个人都会自然而然地长大。就像刚刚过去的一年,处境再艰难,努力不努力都一样,一下子也就过去了。长大,变老,是客观规律,儿童、少年、青年、壮年、中年、老年……是生命的不同发展阶段,就像树的年轮一样,时光在人的身体上留下印记。从出生到长大,再到衰老、死亡,人的生命力,就像一条正态分布的曲线。

但是,长大不等于成长。长大与身体有关,与岁月有关。成长与心灵有关,与学习有关,与时间无关。成长,学习,也有客观规律,却是可以跨越不同的年龄段。一个老年人,同样可以像孩童那样充满好奇心,敢于挑战权威,同样可以很纯真,不受世俗影响。很多人,一直在长大,却没有成长。很多人在离开校门以后就很少学习新知,很少反思自己,结果在忙忙碌碌的生活中,变得碌碌无为。这样的生命,心灵和身体一样,随着长大而不断下降。

每个人都在长大。但是,并非每个人都在成长。如何才能健康地成长呢?

梦想,是成长最重要的灯塔。有了梦想,人们就有了方向。人的生命就是一个从摇篮到坟墓的故事。善于成长的人,能够为自己的生命寻找原型,选择榜样,能够把生命的故事变成一部伟大的传奇。所以,梦想,方向感,是照亮成长之路的灯塔。俞敏洪说,就像爬山的时候,就算看不见山顶,但只要你知道自己在向上爬,知道爬的路是对的,那么爬上山顶只是时间问题。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计较的不是你的起点,而是你能走多远、走多久。只要前进的方向和目标是清晰的,未来你就能走出别人没有走出来的距离,就能看到别人没有看到的风景。梦想不仅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才能让梦想变成现实,而且也是需要守护的,需要用心经营的,这样才能守护梦想不被现实伤害。

阅读,是成长最重要的阶梯。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既然成长更多地与心灵有关,与精神有关,阅读无疑是成长最重要的梯子,帮助人们不断前行。只有通过不断阅读,才能形成独立思考,才会有自己的思想,才能不断成长。否则你的思想永远是周围人的思想,也就意味着永远超不过你周围的人。超不过周围的人,你永远不会有真正的机会。俞敏洪曾经说过,如果让他在新东方和阅读只能选一个,他会选阅读。为什么?很简单,新东方是阅读创造出来的。只要有阅读,他就能够不断创造。

坚持,是成长最重要的基石。

成长是不可能一帆风顺的。生命中的遭遇能否变成成长的机遇,取决于我们是否能够坚持。

困难、矛盾、挑战……会在生命的不同阶段中,以不同形式,不断出现。我们甚至可以说,这一切就像空气一般,组成了人生。如果遇到压力就退缩逃避,结果必然一溃千里。如果平静地坚持,就发现一切并不可怕。把困难的石头压在背上是前行的包袱,放在脚下却是坚实的地基。不抛弃,不放弃,很多事情,咬咬牙就过去了。行动,就有果实,就有收获;坚持,才有成长,才有奇迹。

亲爱的新教育同仁,回顾我自己这些年的成长,我最强烈的感受是:与大家在一起,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是取之不竭的精神养分。

成长是人生最好的姿态。成长是生命最美丽的模样。作为教师,成长更是我们幸福的源泉。当我们在职业生涯中,感受到与孩子一起成长的喜悦,听到自己生命拔节的声音,才能把普普通通的每一天变得有滋有味,才能真正品味出我们教育生活的幸福。

亲爱的新教育同仁,在新的一年里,让我们一起努力成长,享受成长!

你的朋友:朱永新

2021年元旦

让教育沐浴人性的光辉

——朱永新2020年新年致辞

亲爱的新教育同仁:

每一个早晨,都是一天中最宁静的时刻。在书房中的早晨,心灵也格外宁静。

在新年的曙光即将到来的一刻,我们或许应该问自己:教育的光辉,又因何而来呢?前些天,我与冯骥才先生做了一个闭门对话。我们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教育究竟是干什么的?教育究竟有何用处?好的教育究竟应该是什么模样?

冯骥才先生说,做教育的人,如果不把这些基本问题搞清楚,就会迷失方向。

我认为,教育最重要的是两件事,一是让人成为人,二是让人真正拥有幸福。

人类和其他所有动物相比,本能要少得多。刚出生的小牛小马就会站立、行走、奔跑,人类却要经过漫长的哺育才能独立生活。人类的绝大多数能力,都是在后天教育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更重要的是,人是一个符号性的动物。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掌握符号,才能拥有精神生活,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精神的人。正因如此,德国哲学家康德说:“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除了教育从他身上所造就出来的东西,他什么也不是。”

同时,人的意义,自然不仅仅是活着。亚里斯多德说,幸福是人的最高目的。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使命是什么?最重要的任务是什么?其实就是“幸福”两个字,这是我们每个人一生追寻,但又经常被我们忘记的事情。教育一方面教人拥有创造幸福的能力,一方面教育生活就应该是幸福本身。所以,新教育学校常常在最醒目的地方亮出我们的宗旨:“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教育最重要的两件事,都交汇在一个根本上:人。

作为一线老师,我们有着许多无奈。面对各种各样的考试评价,面对各种各样的矛盾遭遇,尤其是面对未来人工智能社会的挑战,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处理,才能让我们的内心充盈而幸福?

我想,唯一的答案,就是让教育沐浴人性的光辉。让教育沐浴人性的光辉,就是要善待我们自己。真正的善待自己,是珍惜时间,张弛有度,让人生丰盈。发现教师职业魅力,做一个善于享受教育生活的人;培养更健康丰富的爱好,做一个有生活情趣的人;与学生一起成长,做一个在教育过程中不断进取的人;不断挑战自我的最高峰,做一个创造自己生命传奇的人。

让教育沐浴人性的光辉,就是让我们善待学生。把学生作为一个真正的人看待,让学生能够张扬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潜能,成为更好的自己。在我们教室里的学生,首先是活生生的生命。我们应该从生命的角度考虑,首先是如何帮助他成为一个人,一个有理想有 *** 有智慧的人,一个能够适应社会并且受人欢迎的人,一个挖掘自身潜能张扬不同个性的人。

让教育沐浴人性的光辉,我们还要努力把教育的温暖传递给社会。许多问题,归根结底是教育的问题。尽管我们任何一个人,作为个体的力量都是有限的,但是,再渺小的个体,都能够温暖身边的人。所以,当我们让所有和我们相遇的人,都能够感受到我们的美好和温暖,这也是让人与人之间、让全社会变得更美好、更温暖的有效方式。

有人性的人是明亮的,有人性的教育是光明的。让教育沐浴人性的光辉,我们的今天将会更加幸福,我们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我们的世界,将会因此璀璨。

亲爱的新教育同仁,我们,正是为了这样的教育,成为幸福的行动者。

在新的一年,让我们继续为此奋斗着!

你的同路人:朱永新

于2020年第一个清晨

让传播美好成为本能

——朱永新2019年新年致辞

又是新的一年。时光向我们铺开了新的画卷。

我相信,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过去的一年,肯定有幸福也有痛苦,有成功也有挫折,有泪水也有欢笑。当然,也有美好或者丑陋。

具体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之中,这一切就像白天和黑夜、太阳和月亮,都是永恒存在的。不同的,只是它们在生活中所占据的比例不同而已。这种不同的比例,也就把我们的生活调整为酸甜苦辣咸的百般不同滋味。

教育是什么呢?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其实就是通过各种方法,有意识调整生活中各种滋味的比例,努力创造自己喜爱的生活滋味的过程。

教育让我们首先从过去之中,撷取一些记忆、选编一些事物。法国思想家涂尔干说:“面对人类成熟的思想文化,教育的责任就是选编。”历史中沉淀的那么多美好,是人类一代代积累所得。

教师就像是厨师,把这些选编的素材,进行搭配、进行烹饪。于是,同样的原材料,经过不同的手,捧出不同的食物。教师的作用,不仅是对已有美好的传播,而且是对新生美好的创造。

教学就是我们将这些食物,不仅自己品尝,而且馈赠他人。在这样教学相长的过程,通过共享与分享,让自己的身心强健,让他人也因此强壮。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亲的多方成长,是一段美好的旅程。

这样,美好的教育,就能在年轮画下一个圆圈的时候,让每一个人感觉圆满,并且心满意足地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

亲爱的新教育同仁,新教育实验倡导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正是为了传播那些选编的美好,从而在传播中创造美好。

新教育实验一直在努力汇聚各种美好。我们不仅仅向传统中的美好致敬,并且深刻汲取其中的营养。我们同时珍爱来自一线的美好,重视那些活生生的当下。我们也在不停向世界各地的探索者学习,把异国他乡的美好,或嫁接或移植,丰富我们的教育家园。

对于我们每一个个体而言,传播这些美好,就应该成为我们自觉的选择。

之所以新教育实验能够星火燎原,从本质来说,就是因为有着一个又一个的新教育人在自觉传播美好。

在大江南北,无论是一线的教师,还是各级教育管理工作者,或者是父母朋友,他们因为真正践行着新教育实验,就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为美好起来。他们所传播的新教育实验,言行合一,这样的传播具有极大的感召力和吸引力。

同时,这些传播新教育实验的践行者们,因为选择了传播美好,意味着更加自觉地要求自己,所以更加迅速地成为了美好。

每个人都不完美,传播美好并非意味着自己没有缺陷。但是,因为传播美好,自己会更加重视修炼自我。生活也不会完美,传播美好并非意味着自己的生活不需要改变。但是,因为传播美好,哪怕置身困顿之中,也永远朝向明亮,以乐观积极的方法面对教学中的重重挑战。

就像那个“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情的“花婆婆”那样,传播美好,坚持行动,本身就在创造美好,我们自己也会变得更加美好。日复一日的坚持,朝朝暮暮的耕耘,美好的传播自然也会收获了更多美好:个人的成长,事业的成就,家庭的成功……

我一直说,哪怕戴着镣铐,也能跳出精彩的镣铐舞。任何追寻梦想的行动,都是对现实的改写,当然会遇到阻力。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从事的就是传播美好、创造美好的工作,如果能够把传播美好变成本能,我们的努力将会事半功倍。以美好为目标去行动,又以行动传播美好,我们自己就能够从生活之中收获更为丰厚的幸福。

亲爱的新教育同仁,年轮一圈又一圈划过,时光在不断涤荡着自我。一年又一年,一次又一次,我们把每一年视为一次新的启程。

那么,在前行的起点,在这时光的初始处,请不要忘记,带上一个美好的心愿,带上一种美好的心境,以传播美好的行动,不断去播撒这些美好的种子吧!这一切,让我们自身变得更加美好,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2019,就是我们必须去创造的更加美好的一年!

你的同路人:朱永新

2019元旦

筑造人机共生的新家园

——朱永新2018年新年致辞

亲爱的新教育同仁:

当2018年的脚步声匆忙响起的时候,我们也许还没有来得及盘点即将逝去的2017。

然而,无论我们是否盘点,在刚刚过去的一年,有一位风云人物,我们无法绕过:人工智能机器人。

无论是阿法狗(AlphaGo)三场连胜人类的围棋冠军,还是医疗机器人用4.8秒诊断100份病历,和专业医生的诊断结论100%相同……剧变,如同潮水一般铺天盖地,汹涌而来,将我们推向了新时代的港口。

这一次,和60多年前刚诞生的人工智能,截然不同。因为,在这一年,我们已经看见了彼岸的新风景。

但是,人类最终所想拥有的,绝不是强悍却坚硬冰冷的机器,而是温暖美好的未来。

处于这样一个新时代的港口,我们看见了彼岸,看见了岛屿,看见了丛林,我们心中满怀 *** ,渴望拥抱新的一切。

然而,我们又不无忧虑,担心新的环境里,不仅有着诸多不确定,还有着隐藏的危机。

面对越来越智能、越来越仿真的机器人,人与机器人该如何共处?

人类世界里的道德伦理,如何约束规范机器人?

机器人的发展,是否会取代人类?

总而言之,我们在即将抵达的彼岸,在那新的丛林之中,能够真正筑造起辽阔而美好的新家园吗?

那么,具体到教育而言,在这新的时代里,我们还有更多细节需要深入。

我们如何才能抓住人工智能的发展,及时进行教育创新?

我们如何借助于机器人,从而让我们的教育更为公平和高效?

我们如何引入和怎样引入机器人系统,才会对教育冲击更小、提升更大?

这一切,意味着我们对于正在到来的新时代,需要确定目标。

目标,是我们前行的方向,根据目标,才能进行心理上和行动上的建设。

人类,永远渴望自我超越。在既有的发展里,人类已经借助于先进的科技,一次又一次使自身抵达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教育,永远协助人类超越自我。在既有的教育历史上,人类通过教育而成为人,通过教育成为更智慧更强大的人,教育也因为不断发展而呼应着时代的需求。

一个真正以人为本的新机器时代,应该是一个“人机共生”的时代。一个真正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教育时代,应该是一个“人机共教”的时代。这,才是我们应该抵达之处。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并不久远的明天,人工智能将深入到家庭,深入到教室,深入到教育中的各个角落。

每一个技能的培养,都将因为人工智能的陪伴,变得深入。父母不必再把宝贵的时间耗在对孩子的培训上,转而把时间用于高质量的心灵交流,用于对孩子人格的引领和提升。

每一个知识点的学习,都将因为人工智能的运用,变得简洁。教师不必担忧学生在基础知识上的学习,从而有足够的时间,去更为关注学生的潜能挖掘,综合发展。

因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我们将迎来教育资源极度丰富,教育力量空前强大,教育效率飞速提高的教育腾飞之机。这腾飞的教育,将人类的视野与行动,送上更高处。

我们通过人工智能机器人所创造的,不是把人与机器人作为竞争与取代的关系,而是力图创造一个人机共生、人机共教的全新未来。

亲爱的新教育同仁,在未来人机共生的新家园、人机共教的新学校中,学会做机器人无法做的事情,学会让机器人为我所用,是我们必须谋划的自我教育,是我们必须学习的新本领。

亲爱的新教育同仁,当我们教育工作者和人工智能机器人,共同携手,取长补短,人机共生的奔跑在丛林中,我们势必开辟出远超今天所能想象的教育田野,势必在美丽的新天地中,筑造起新的家园。

亲爱的新教育同仁,在我们的劳作中,这样的美好未来,随着新年的钟声,随着我们的脚步声,正在到来!

你的同路人:朱永新

2018年元旦

让思考为行动导航

——朱永新2017新年致辞

亲爱的新教育同仁:

迎接新年的第一缕曙光,总让人心生感慨。既满怀对一年时光匆匆流走的留恋,又满怀对新的日子的期待。

在2016年即将结束的时刻,我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一本名为《心灵深处点盏灯》的书。它是一本评论书的书,是我写的《致教师》一书的评论集,汇聚了专家学者、一线教师、匿名网友等不同读者朋友的近百篇评论文章。

当我阅读这些文章时,就像看着飞溅的思维火花,心中感动而振奋。写作是对思考的梳理和固化。或许我写作的《致教师》只是一块石头,但是,读者们的思考就像巨锤。石头和巨锤在相遇中,迸发出的火花,就为世界增加了一丝光亮。

人之所以成为人,是从思考开始的。

人们的思考,总是从天性出发,也在思考中不断呈现自己的天性。所以,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对世界会有许多奇思妙想,那些都源自生命最初的渴望。所以,从教育的角度,当我们关注对方的思考,才是开始关注到教育本身,才可能主动开始教育。

人的精神成长,是从思考开始的。

就像大家所知道的那样,这些年来,我一直在强调阅读对于精神成长的意义,新教育实验也一直把“营造书香校园”作为十大行动之首。阅读正是提供思考的原材料。孔子强调的“学而不思则罔”,正是对学习中思考这一环节的关注。如果不思考,再多阅读都只是原材料的堆砌,而不是原材料的消化。教育所要做的第一步,就是为人们提供思考的方法。

精确的思考,是从写作开始的。

没有写作,我们往往就没有思考的习惯和动力。我们就很可能拿着一张教育的旧船票,每天重复昨天的故事。写作是最好的思考的训练。写作帮助我们更理性地认识自己,认识生活,面对未来。哈佛大学对本科生要求的唯一一门必修课就是写作课,叫做Expository Writing。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从2009年开始开设中文写作课,并且把这门课程视为“落在实处的与批判性思维相关的课程”。而我们新教育实验强调的专业写作,也是希望让教师学会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学会通过写作与学生共同编织有意义的生活。

人的心智的成熟,是从独立思考开始的。

独立思考,才是教育最需要对人做的事。独立思考这四个字,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非常艰难。人是社会化的动物,小到生活习惯,大到习俗法律,从行动到思考,其实都在无形中接受周围的影响。只有独立思考,才能确定自我的主体意识,才能在思想的弱水三千之中,只取自己最喜爱的一瓢,才能最终成为自己。教育,从更深层次上所要做的,是为人提供独立之根本——正确的价值观,思想观。

深刻的思考,必须以行动为目的。

哲学家埃德蒙·伯克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虚伪喜欢躲藏在最高尚的思考之中。它从来企图脱离思考,因为思考能使它不费吹灰之力就获得高尚的美名。”所以,在强调思考时,我们特别需要注意:思考不是结果,而是过程。如果思考仅仅是思考,那么,我现在还是大学里的学者,以记录和传播思考为乐,而不会发起新教育实验。思考就像导航仪,目的是为了准确地为行动定位。生活的纷繁复杂,意味着我们的行动也有着无数可能,必须运用思考定位,才能在有限人生中做出最有意义的行动。对于教育来说,思考和行动的关系更是如此。如果只有思考而没有行动,就根本不存在教育。

亲爱的新教育同仁,在这新一年的第一天,特别把这些关于思考的思考,和大家分享。在新教育的路上,只有娴熟的思考,才能最大限度地节约时间;只有正确的思考,才能最为准确地瞄准方向;只有深刻的思考,才能最为有力地坚持前行。

愿我们在新的一年里,以思考促进行动,以行动滋养思考,让思与行结合,让思考为行动导航,让我们继续并肩前行在幸福完整的路上!

你们的同路人:朱永新

2017年1月1日晨于苏州滴石斋

学力就是创造力

——朱永新2016新年致辞

亲爱的新教育同仁:

新的一年又如期而至。往年写新年信,还会有一段时间的斟酌。不知道为什么,今年在准备给大家写这封新年信的时候,标题一下就跳了出来——学力就是创造力!

或许,这个标题的出现,跟我刚刚看见的一则新闻有关。

不久前,李嘉诚出巨资推动成立了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87岁的李嘉诚在奠基仪式上说:“创新力是无法模压的。” 希望大家能够 “让今天成为明天奇迹的开始”。

作为亚洲首富,李嘉诚的人生就是一个奇迹。他的奇迹是如何开始的呢?曾经有外商问过李嘉诚类似的问题。李嘉诚的回答是:“靠学习,不断地学习。”

酷爱学习的李嘉诚有着动人的读书故事。早在青年打工期间,他就坚持“抢学”。事业有成之后,他又聘私人教师求学,每天早晨7:30上课之后再上班。每天晚睡前更是他自学的时间,因为读书太入迷不小心会到凌晨,他常常订上闹钟,不是提醒自己起床,而是提醒自己睡觉。

所以李嘉诚说:“在知识经济的时代里,如果你有资金,但缺乏知识,没有最新的讯息,无论何种行业,你越拼搏,失败的可能性越大;但是你有知识,没有资金的话,小小的付出就能够有回报,并且很有可能达到成功。现在跟数十年前相比,知识和资金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所起的作用完全不同。”

对于经商,学习尚且如此重要,成为首富,还如此坚持学习,而教育本身就是学习,教师自己就应是榜样,学习不更是不可或缺吗?

或许,这个标题的出现,也与我最近对于未来教育与学校的思考有关。

其实,在人类的早期,教育与学习几乎是同一个概念。那时没有专门的教导和哺育,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一边行动着,一边向前辈学习行动所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即使是有了专门的教育机构以后,学习仍然是教育最重要的内容,教育最重要的任务以及衡量教育成败的重要标准,就是帮助学生形成学习的兴趣、能力和习惯。

2000多年前,孔老夫子曾经发出过“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的感慨。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他的感慨将成为新时代网络居民的生活方式。未来的学生完全可能是在家里学习,在图书馆学习,通过网络来学习,通过团队来学习,自己来解决学习过程中大部分的问题。未来的学生一人一张课表,不必按部就班地学习各门课程,而是基于个人兴趣和问题解决需要而进行的自主性学习,建构自己的个性化的知识体系。

在未来的社会,学力将比学历更重要。对于学生来说如此,对于我们自己来说不也是如此吗?学历只证明着过去,学力才意味着未来。美国教育界流行一句话:“如果你不能比谷歌带给学生更多知识,你还有什么作用?”这句话值得我们深思。如果我们不能够成为一个善于学习的人,我们不仅会被时代淘汰,也会被我们的学生抛弃。

幸运的是,时代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学习和成长的机会。无论是网络上的慕课学习,还是传统的阅读自学,甚至许多正规大学也开设了网络课程,学习之后可以积累学分……总而言之,一个真正有志于学习的人,尤其是一位真正有志于学习的教师,肯定能够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学习之路,从而走上一条风景最美好的人生之路。

最让我自豪的是,亲爱的新教育同仁,在许许多多场合里,我都曾听过这样的评价:“参加新教育实验的老师,最大的特点就是充满 *** ,热爱学习!”最让我开心的是,从2005年以来,每年《中国教育报》评选的推动阅读十大人物中,总有我们新教育人的身影,新教育人是一群酷爱学习的人!

是的,新教育实验,是我和大家在共同创造的伟大事业。真正的创造,不是空穴来风,不是拍拍脑袋想几个新鲜词,而是广泛汲取前人的智慧,应对今天的挑战。正如陶西平先生说的:“新教育的‘新’到底新在什么地方?……不是除旧布新的新,而是推陈出新的新。”没有良好的学习,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创造,没有丰沛的学力,就不可能有蓬勃的创造力。

因此,新教育实验的探索之路,也就是我和大家共同的学习之路。

尤其在刚刚过去的一年,我在连续6年担任新教育实验网络师范学院的院长之外,又亲自在网师里开设了“新教育通识课”,每个月都要和学员们共同探讨、学习。这些学员基本都是老师,大家来自天南地北,来自城市乡村,来自教学一线……我们一起并肩学习着。

我常想,我并不是一位优秀的老师,但我绝对是一个勤奋的学生。在过去一年的不断学习中,我特别深切地感到:来到我们面前的,不是新的一年,而是新的时代。在这个新的时代里,教育工作者应该以自我学习、不断创新作为自己新的使命。真正的教育,也是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创造,一起成长的过程。

亲爱的新教育同仁,智慧就是生产力,学力就是创造力。让我们一起学习吧,不断探寻新知,以新教育创造我们的新一年,以不断的学习创造生命的奇迹!

同行者:朱永新

2015年12月31日于北京滴石斋

爱教育就是爱自己

——朱永新2015新年致辞

亲爱的新教育同仁:

2015年的钟声敲响了。岁月的年轮刚刚又划上了一个圆。

辞旧迎新的时刻,也是温故而知新的时刻。回忆过去的一年,不是一些宏大的、激动人心的数据鼓舞着我,却是一些琐碎的小小片段,让我感到持久的温暖。

我想起一个新教育的孩子。刚走进小学半年,天真的孩子告诉我,他最喜欢上学和小朋友一起读书,他最喜欢的人是妈妈、老师、爸爸。他的妈妈在一旁含泪笑着解释:因为孩子先天患有一种疾病,加上父母不懂正确的教育理念,此前的家庭教育恶化了孩子的病情,是老师半年中的帮助,不仅改变了孩子,整个家庭也随之改变了……

我想起一位新教育的教师。她是新教育个体户,单枪匹马在教室里开展实验项目。她说,我不是为了其他人在做新教育,我是为了我自己,尽管我的孩子已经读大学了,可我从这样的教育中体会到自己和学生一起成长,这让我觉得特别幸福……

我想起一位新教育的校长。他所在的县城初中是当地生源最差的学校,从建校之初践行新教育已近6年,各项考核指标全面超越其他学校。他说,比分数最重要的是,我们全校师生的幸福感更是远远高出其他学校……

我想起一位教育局长。他说,他考察了近一年,感到新教育充满理想、饱含人性、面向平民、促进幸福,既有理论引领又有具体操作指导,这些特点强烈吸引着他和他的团队……

是什么让这些人品尝到了教育的完整幸福?是因为新教育实验吗?

我想,或许更本质的一点,是因为爱。

这种爱,是对生命的珍惜,对自我的珍重。这种珍惜与珍重,转变为对教育的渴望,最终体现为对新教育的热爱——因自爱而自强,而努力追寻;通过自我教育,改变了自己;通过美好自己,最终美好了世界。

爱教育,就是爱自己的最好方式,就是爱世界的最佳办法。

因为爱教育,才走到了探索好教育的路上,我们才在新教育里相遇,我们才共同创造出新教育,我们才共同拥有了新教育。

因此,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和以往每一年一样,既沐浴着阳光,也经历过风雨。我们始终坚持“行动,就有收获”的信条,无论顺境还是逆境,我们的耕耘从未懈怠。

因此,尽管我们努力控制实验的规模,可仍然已经发展到49个实验区、2240多所实验学校、230余万师生组成了一个追寻教育理想的大团队。

因此,尽管我们并不曾刻意去追寻,可我们已经引起国外学术界的关注,新教育理论著作已经被翻译为英、日、韩、 *** 等文字。2014年,新教育实验入围卡塔尔基金会评选的WISE 教育项目奖(WISE Awards)15强,是中国年度唯一入围的项目。

回顾成绩,并不是为了炫耀收获的果实,而是为了盘点劳作的经验,从而能够更好地享受劳作的过程。因为人生的幸福在过程之中,而不在终点之处。

那么,什么是我们值得带入新一年的经验呢?

在新年的开端,让我们把这个最简单也最美好的字,带入新的一年吧:爱。

热爱每一个到来的日子,热爱每一个相遇的人。让我们在新教育中探索着最美好的教育,让我们在新教育中进行最好的自我教育,用2015的百花,酿造出新一年的蜜糖,让我们继续行动!

同行者:朱永新

2014年12月31日于北京滴石斋

每朵乌云背后都有阳光

——朱永新2014新年致辞

亲爱的新教育同仁:

时光正在以不变的步伐从容前行,我们跟随着来到了又一年的关口。面对崭新的2014年,我们准备好了吗?

这一年来,和大家一样,我也在新教育的路上继续行走。和往年一样,这365天一天天地走过,我也一天天地收获着感动。

7月的新教育萧山年会,11月的新教育国际论坛,更有全国各地新教育实验区几乎全年无间断举行的开放周……在一个个不同的场合下,我看到那些埋首教室潜心耕耘的新教育教师,那些幼吾幼及人之幼的新教育父母,那些满怀理想又脚踏实地的新教育管理者,当然,我更能看到那些成长中的孩子,他们欢笑着,勇敢地向前奔跑……

这动人的一幕幕,一次又一次地让我笑容满面,让我热泪盈眶。

我越来越清晰地感到,我心中萌动的希望,那对新教育的希望、对中国教育的希望,那希望的幼苗,正是由于扎根在这现实的大地之上,由这些感动来滋养,才日复一日地愈发茁壮!

银蛇曼舞恋安泰,骏马驰骋逐春来。我相信,2014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因为,在刚刚结束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关于教育的723字表述里,有着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前所未有的深度、广度与力度。

近些天,我也连续写下了好几篇文章,展望着教育的未来——我关注这新的一年里,立德树人,有无新的举措?教育公平,有无大的进展?民间财智,能否受到重视?慕课浪潮,能否席卷大学?减负困局,能否有效突围?就业难题,有无绿色之道?高中教育,能否创新变革?高考改革,能否如愿试水?

这些问题,其实也是我对中国教育的期待和希望。希望,永远在我们自己身上。

我一直相信,教育可以改变世界,但这个改变,不是从改变社会、改变别人开始,而是从改变自己开始。当我们真正改变了自己,让自己不断变得美好,就必然影响、改变着别人,事实上也就已经在改变社会。我们永远不应该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寄托到外部环境上。

亲爱的新教育同仁,真正的希望,就是理想。路是自己走出来的。在不理想的境况面前,只有坚持行走,才有可能走出一条路。如果因为害怕碰壁而裹足不前,就只能在家面壁,就永远没有机会。碰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在心中给自己建筑起一堵高墙,成为面壁先生。只要上路,就有希望,就有各种可能性。怀着这样的希望上路,就是把理想装进了行囊,把动力装进了心中。

亲爱的新教育同仁,希望的最高境界,是志向。志向是已经被现实磨砺过的理想,也就是最为从容坚定的希望。它就像一轮明月,或许会随着境遇时有圆缺,但是,越在黑暗的夜里,越会发出宁静圣洁的光芒,指引着我们前行的方向。在志向的光芒下,越是崎岖的山路,越是人迹稀少的小径,越是风光无限。

亲爱的新教育同仁,新教育实验就这样满怀希望地一路走来,成为我们共同的理想,更是一道指引我们人生的志向之光。我们为此汇聚着,截止至2013年,已经有42个实验区、1800多所学校和200余万师生参与实验。

在越来越多的人用星火燎原来形容我们的实验时,我则想用新教育人常说的另一句话,来形容我们自己:心为火种。

心为火种,所以,只要我们愿意,我们的生命一定能够绽放光芒。这火光,将随着我们心脏的每一次跳动而明亮,而温暖。这火光,当我们聚集在一起时,它是如此蓬勃而灿烂;当我们分散在各地时,也同样平静而有力。只要活着,火种就不会熄灭。这火种,就是希望。

我们永远不可能攀上比我们的希望更高的山峰。我们对明天的希望,决定了今天的行动。如诗人说的,每朵乌云背后都有阳光。那么,在我们遭遇的每次雾霾背后,蓝天其实一直存在。

希望,就是阳光,就是蓝天。当我们深信希望的永恒存在,把希望变成理想去坚守,把理想作为志向去践行,我们就能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亲爱的新教育同仁,新的一年,让我们热切地拥抱希望吧,让我们把心中的希望之火,燃烧得旺一点,再旺一点,更旺一点!在教育之道上,我庆幸这一生能与大家为伍,在新的一年,让我们继续坚定行走在路上!

同行者:朱永新

2013年12月31日于北京滴石斋

更多这样过元旦(元旦的日子)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