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王总公司的技术大神小张,专业能力十分突出,没有他不能解决的难题,因而深受同事们的敬佩和张总的赏识。
和公司一同发展几年后,王总也看到了小张的成长和成就,觉得他的专业能力不错,职业素养高,人际关系良好,遂决定提拔他为公司的技术主管。
然而小张新官上任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把技术团队造的一团遭,员工们怨气满满,项目停滞不前,推进艰难……到底发生了什么呢?王总很是疑惑,不得不调研一番。
“今天让做这个项目,明天让做那个项目,根本不知道该做啥?瞎指挥!”
“这个技术我不懂,讲了半天我也没有听懂,他就不耐烦了,可真把自己当领导了。”
“这项目我又不熟,刚接手还在熟悉阶段,没有达到预想进度,就劈头盖脸说我进度慢,真是无语了……”
听了技术部门员工的“吐槽”,王总好像是明白了怎么一回事,小张专业技术能力很强,但是缺乏管理方法,也就是不具备管理者的能力。
这其实是很多国内企业在提拔和晋升人才的时候,经常犯的一个错误:提拔一个人,更多是因为他的专业能力和业务能力出色,而不是因为管理能力强。
管理和技术是两个完全不同工种,晋升的本质是责任的提升,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胜任管理岗,所以技术大神不一定适合做管理。
把晋升当成对员工的奖励,这样就导致了企业经营管理上的灾难,很多不具备管理能力的人,在管理岗位上,乱使用管理权力,从而把团队和企业的发展引向未知的失控边缘。
虽然一个优秀的管理者需要具备沟通、协调、专业、计划、决策、执行、培训等等多方面的能力。但一个人适不适合做领导这件事,是很容易被发现的,尽管你不能准确说出他到底哪方面做得不好。
想一想,我们以往的那些上级和领导,肯定有几个人你刚接触没多久,就感觉他不适合做领导,但要让你细细说道一番,你还真说不出个所以然。
这其实就是没有领导力的表现。
什么是领导力?这个好像很难去说清楚,讲明白,相关的官方定义也有很多种。美国当代杰出的组织理论、领导理论大师沃伦·本尼斯曾说“领导力就像美,它难以定义,但当你看到时,你就知道。”
领导力就像是一种气场,虽然看不见摸不到,但我们可以透过一个人的行为举止感受出来。
北大博士刘澜《领导力就是说对十句话》中提到了领导力十律,包括承担责任、解决难题、密切联系群众、讲故事、当老师、从失败中学习、反思、深思、认识自己和成为自己。
在日常的管理行为中,领导的三言两语,就可以让周边人感受出他到底有没有影响力。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领导力的十大口诀,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领导者,一个领导力爆棚的领导者。
1、“我来……!”
很多人错误的认为领导力就是权力,就是要维护自己作为领导者的威严。
不管是小管理者,还是大领导者,都应该充分意识到,“总监”“主管”……这些职位虽然给予我们更多的权力,但我们也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只使用权力,不承担责任,推过揽功这是最不具领导力的行为,也是员工最讨厌的一种行为。
所以,发挥领导力的第一步是承担解决问题的责任,要说的第一句话是“我来!”
纵观古今中外的优秀领导者,他们都是在危机关头,挺身而出,把责任担在自己肩上,不仅体现了十足的领导力,更塑造了个人的独特魅力。比如,马丁•路德•金领导了美国的民权运动,并没有哪个上级要求他,而是他主动站了出来……
什么是“我来……”?“我来”是有勇气,当别人都不敢的时候你还敢;“我来”是有信念,当别人都不信的时候你还信;“我来”是有想法,当别人都迷茫的时候你清晰。
但“我来”不是“我来吧”。同样都是承担责任,“我来”是一种有智有谋的带领,与团队成员共进退一起冲锋陷阵。而“我来吧”则是你们不行还是我自己做吧,做完拉倒,是单打独斗,是在逞个人英雄。
比如,销售经理对手下的销售员说“我来”,这是把销售工作包办了,只能累死自己,因为一个经理根本不能干完所有员工的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2、“我不知道”
领导者不是万能的,事事都知道,任何事情都有方法去解决,因为任何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都有自己所擅长的领域。我说的都对,事事按照我说的办,这不是领导者,这是专制独裁者。
所以,发挥领导力要说的第二句话是“我不知道”。这不是推诿,埋怨和逃避责任,而是为了解决问题,就必须承认自己的局限性;为了让团队成员得到成长,就必须让他们也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来”表示领导者要承担责任,但是这个问题是个难题,“我不知道”怎么解决,要去听取专家权威的意见,要号召全体成员,一起头脑风暴去寻找解决方法。
所以,“我不知道”是在有专家在场里的一种谦卑和敬畏,是有勇气带领大家寻找答案的一种责无旁贷,是虚怀若谷找到更好答案的让渡,是发掘他人才智的一种尊重和引导。
“我不知道”其实就是领导者要克制自己,成就他人。
“克制自己”是领导者要克制自己独自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和自我实现的强烈需求。疑难问题千千万万种,丰富的经验有一定的帮助,但并不是万能的,所以领导需要克服自己的习惯和经验去寻找答案,不被已有的成功麻痹,这才是正确解决疑难问题的工作态度。
“成就他人”是动员团队成员一起参与进来,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充分发挥群众的力量,让群众发光发热,解决共同的问题;理解员工的自我实现需求,激发他们思考、执行,达到思想上的提升和同步;留给员工技术性能力的发挥空间,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成长。
3、“你觉得呢?”
领导要承担解决问题的责任,但要号召下属一起去解决问题。那么如何去动员大家呢?这就需要和下属们建立良好的关系,他们会更愿意听从领导的动员,也更愿意投身其中,让自己改变。
因为工作中主要就是处理一个接一个的问题,不是说动员下属们解决完一个难题,大家就可以散伙了,而要跟他们建立长期的良好关系,这样大家才愿意追随领导去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
这也就是“领导力十律”的第三律——密切联系群众,对应的领导力第三句话是“你觉得呢?”,让下属独立思考得出答案,并了解信息和建立关系。
“你觉得呢”是从姿态上建立关系。不要等到对方来请示汇报时才问,你可以主动去问,表示你尊重和重视对方的意见,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关系。
“你觉得呢”是从信息交换的角度建立了关系。两个关系越好的人,他们之间共享的信息越多。你们之间分享的信息越多,彼此了解就越多,就越有利于工作上的合作。问“你觉得呢”还有第三个功能,是启发对方。
领导者在用“你觉得呢?”这个句式时,首先感知下属的情绪,是愤怒、迷茫还是平静?因为人都是感性动物,我们可以在第一时间,根据下属的情绪做出响应反馈。其次,要让下属感受到你不是在反问,而是在带着正面鼓励和真心商量的态度的“疑问句”。
领导力的体现是可以通过一次或几次沟通要让下属向你请示时给你做的是选择题而不是问答题。
“领导,有件事想向您请示一下……”
“你对这件事是怎么看的?”
“我也不清楚,所以才来向你请示的。”
“是这样的,现在我也有些情况需要搞清楚,才能给你一些建议,不如我们一起分析一下吧。你先来说说你的看法,你觉得目前的难点在哪呢?”
……
通过这样的沟通交流,不仅可以让下属独立思考得出答案,还可以了解相关信息,并建立关系。
如果员工确实是能力问题,我们就可以在讨论中帮助他找到方法;如果他是出于不想承担责任的考虑,也可以让他在讨论中说出自己的意见,倘若他的方法合理,领导就可以把责任扛起来,让他放手去做。
4、“我讲故事...”
《人类简史》说了这样一件事,大约200万年前到1万年前之间,整个世界同时存在着多个不同的人种,有安德特人、直立人、梭罗人、鲁道夫人、匠人……以及智人,也就是你我。
为什么最后唯独我们智人可以以一敌百、成为霸主?根据史学家的考证,只有智人能够表达关于从来没有看过、碰过、耳闻过的事物,并且讲的煞有其事。
也就是说因为当年智人会讲故事,并且讲得好,才让人类在今天成为了地球之主、走上了食物链的顶端。
智人利用讲故事的能力,从而虚构出一种部落信仰或是种族崇拜,可以更快速、更高效地聚集起强大有力的团队,从而拥有更强大的战斗力。
讲故事一直都是领导者的核心领导力之一,比如马云、任正非等国内一流的企业家们不仅都是讲故事的高手,而且还非常热衷于讲故事。
现实中,大部分的领导也很喜欢讲话,但讲话不是讲故事,更不是讲道理。尤其是有很多领导,特别喜欢给下属讲大道理,自己说的头头是道,员工听得昏昏欲睡,一点用也没有。
讲故事的目的也是为了讲道理,但为什么讲故事更有效呢?因为在这个过程中,道理没有发生变化,而情感产生了改变。要知道,人往往不是因为道理而行动,而是因为情感而行动。
比如大家都知道早睡对身体很好,但总也忍不住熬夜的乐趣。如果直接苦口婆心劝说大家不要熬夜,不利于身体健康,也只会得到口头上敷衍的回应“恩恩,好的”,私下该怎么做,还怎么做。
但要是引用一个鲜活的身边人的例子,某某长期熬夜,结果最近公司组织体检,查出来XXX疾病,医生说都是熬夜引起的,现在正接受治疗,人很憔悴,还花了不少钱……这就会引起大家的反思,并开始思考尽量早睡一点,然后可能会先坚持一段时间,不管能持续多久,但最起码有了行动的欲望和举动。
所以,在职场工作中,领导者要动员群众解决难题,讲故事就显得特别的重要,把故事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述出来,产生情感的共鸣,大家才愿意跟着你一起去面对难题,共同解决。
(未完待续)
总结:没有领导力,就成不了好领导
领导力是一个做管理者的必备素质,如果一个普通职场人没有领导力,那么他根本成为不了领导,这一辈子可能就是个普通人了。幸好,领导力并不是天生的,可以后天学习和培养的,每个人都有改变和成为更好自己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