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那么,从造字的角度,最初古人做了哪些鸟的分类呢?下文举几个例子,有小鸟,也有大鸟。
小鸟最典型的就是“雀”。为什么“雀”是小鸟的典型代表呢?因为“雀”字本身就是在“鸟”字上面加了一个“小”字,即上“小”下“鸟”,组合在一起,会意小鸟。
在甲骨文和金文中,下面鸟的部分更偏向于“隹”字,而在篆字中就明确为“小”与“隹”的组合。因此,很可能古人最初用“雀”字泛指小型鸟,比如我们现在称谓的麻雀、云雀、金丝雀等,也都是体型较小的鸟类。只有孔雀除外,在孔雀的含义中雀替代了鸟,而“孔”字表示大,因此孔雀意为“大鸟”。
在中国古代还有一件解释不清的趣事,即“雀”与“爵”有时被视为同一字。比如《月令》中说:“鸿雁来宾,爵入大水为蛤。”意思是雀入于水中,化成蛤蚌。
其实爵本是一种源自饮酒器的礼器。
《说文》说:“爵,礼器也。象爵之形,中有鬯酒,又持之也。所以饮。”意思是:爵并非日常饮酒器,而是重大活动时用的饮酒器。其形象雀,有头有尾有足。里面盛的是香酒。并以手持之。因为样子像雀,所以用雀字来命名,但这里的“雀”字用的却是“爵”字。因此,最初“爵”的含义就是“雀”。也就是说,“爵”字是“雀”字异写。
因为爵是商代常见的一种来自饮酒器的礼器,出土实物并不罕见,器形为今人所熟知。从上面选出的四种金文字形中基本上可以看出 “爵”字的来龙去脉。金文1基本是爵的简笔画,非常形象,和出土的爵形状几乎别无二致。金文2还描画出器身装饰的花纹,并加了一只持爵的手,为隶变后字形中的“寸”字提供了源头。而金文3则把爵的器形还原为鸟,让我们找到了“雀”“爵”二字互通的根据,古人可以把以手持爵象形为以手持雀。金文4已经靠近今字的字形,而篆字进一步繁化,上半部分是爵的器形,下半部分右侧保留了手,左侧则多了一个“鬯”字,《说文》因此说:“中有鬯酒。”
雀被古人引入礼器的范畴,很可能是古老的鸟崇拜遗留下来的痕迹。远古时期,古东夷族是以鸟为图腾的部族,而商源于东方,也受到鸟崇拜风俗的影响,因此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神话传说流传下来,而雀也就是爵被作为商代的礼器也是商人鸟崇拜的一个佐证。
“天命玄鸟”的玄鸟,一般认为是燕子。玄为黑色,所谓“玄鸟”即黑鸟,燕子背为黑色,远看整体视觉上为黑色,所以称作玄鸟。燕子同样也是小鸟,从“雀”的造字含义来看,既然“雀”意为小鸟,燕子完全可以归类为雀。于是我们可以找到了这样一条线索,玄鸟即燕子,燕子属小鸟,小鸟即为雀,因此商人以雀为饮酒礼器。
甲骨文的“燕”是象形字,是一只燕子一边鸣叫一边向上飞的形象。燕子最大的特征是像剪刀一样的燕尾,所以甲骨文抓住了燕尾分叉的特征。不过篆字把燕尾变得看起来像个“火”字,隶定以后则变成了四个点,即“火”的变形。而燕子的双翅在篆字以后变成了分成两边的“北”字。
燕子除了被商人视为图腾之外,在古代还有一个重要的文化含义,即代表春天的来临。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说:“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晏殊的《破阵子》说:“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都是讲春天来临时可以看见燕子的身影,由此可以用燕子来象征春天。
《礼记·月令》说:“仲春之月”,“ 玄鸟至,至之日,以大牢祠于高禖”。 “仲春之月”即夏历的二月,这个月不像正月那样依旧寒冷,而是开始有一种温暖的气息,正是春天到来的感觉。在这个月里,玄鸟也就是燕子归来,而在燕子归来之日,天子要用太牢的大礼来做高禖的祭祀。太牢是一种祭祀规格,祭品为牛羊豕。高禖又叫郊禖,也就是春天在国都南郊进行的祭祀,祈祷五谷丰登、人丁兴旺。
春天万物复苏,是一个可以充满希望的季节,因此燕子被视为一种吉祥的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