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文|聂非池
对于每个流行歌手来说,拥有一首烂大街的代表作,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呢?华语乐谈今天想跟大家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先说明一下,这里的烂大街并非贬义,不是说烂俗的口水歌,仅仅指传唱度高,非常高,高到这首歌已经成为了此歌手的另一个艺名。一提到这个人,就想到这首歌;一听到这首歌,就想到这个人。
也许有人说,那当然是好事啊,有一首歌全民传唱的歌曲,难道不是每个歌手梦寐以求的事吗?有了这首歌,就再也不怕没人认识你了;有了这首歌,以后走遍天下都有饭吃了。确实,在大多数人眼里,一首传唱度高的歌曲,就是衡量你有没有作品的唯一标准。缺少一首这样的作品,你唱得再多,别人也会说你没有作品。比如说,袁娅维,个个都说她唱功不错,但她唯一烂大街的作品,却是翻唱别人的一首《说走就走》,所以一直被人说没有作品。事实上,她已经发行两张个人专辑,怎么可能没作品呢。甚至还有的歌手,人已经很红了,就是因为没有广为传唱的歌曲,就一直也被人说没作品。比如华晨宇、李宇春等。
对于还没有代表作的歌手来说,有一首烂大街的歌曲,可能真的非常重要,或许从此让他们的演艺事业迎来春天。但是,当他们因此而成名后,很多人发现,这首烂大街的歌曲渐渐成为了他们的烦恼,甚至说是噩梦。因为别人已经把你与那首歌曲牢牢地捆绑在了一起,随便你去哪里,都会被要求唱那首歌,唱到你想吐,他们还是要听。对于真正想做音乐的人来说,这无异于一副镣铐,因为你花了很多精力做的新歌他们不听,就爱听那一首。有的一边听还一边嘲讽:你看这人,一辈子就这首歌。
比如崔健,当年吼了一首《一无所有》,震动了歌坛,也奠定了摇滚教父的地位。但后来多年,去每个演出现场,大家都希望他唱《一无所有》。崔健就表示一脸无奈:这样以后我都不用写歌了,这辈子就唱这个歌了?
比如杨坤,一首《无所谓》让他红了,但此后他的每场演出,首当其冲肯定是唱这首歌;还有逃跑计划,一首《夜空中最亮的星》让他们从一众乐队中脱颖而出,每每演唱这首歌都能让全场亢奋不已;还有齐豫,一首《橄榄树》,已经深深篆刻在了每个华人的心底。但在《歌手》舞台,他们都一致不会选唱这样的歌。因为在歌手本人看来,唱自己最烂大街的歌,简直就是看轻自己。
还有当年黑豹走红时,不管到哪个场子,只要窦唯吼出那首《无地自容》,场面就炸了。30年过去,即使现在,只要黑豹一露面,谁还不是要听他们唱《无地自容》。记得多年前我看过一个拼盘摇滚音乐会,现场气氛很一般,到苏见信唱一首《死了都要爱》时,气氛才热烈了一阵。但他却说:是这首歌让大家认识我,但我希望有一天演出时可以不用再唱这首歌了。
拥有许多金曲的齐秦,也表达过当年唱《大约在冬季》的苦恼,因为在内地演出天天是重复这首歌。同理,任贤齐刚来内地时,到哪里不是唱《心太软》?萧敬腾当年走红时,如果只能唱一首歌的话,那必须是《王妃》啊。
烂大街的歌曲,是歌迷最愿意听到的,其实却是歌手本人最不愿意唱的。你要不要唱,这直接反映一个歌手当时的分量。一般来说,在刚开始走红时,以及过气后,没有太多选择权,只能讨好歌迷。而中间阶段,当你积累了一定人气,也有能力拿出更多新作品时,你才有底气不需总是重复自己。比如周杰伦,2003年之后他还需要不停地唱《双截棍》吗?比如BEYOND,在1989年以后还需要反复唱他们的成名作《大地》吗?不需要,他们有能力很快撕掉被大众贴上的标签。
反观很多歌手,一辈子也摆脱不了成名曲的标签。要摆脱,除非退出歌坛。比如网络歌手大壮,斗胆上《好声音》,直言是想摆脱《我们不一样》的标签。比如实力歌手沙宝亮,当初在某节目上翻唱了一首《野子》,唱完后感慨地说,希望以后大家想到沙宝亮的时候,能记得他除了唱过《暗香》,还唱过《野子》……
这样的例子太多,一首众所周知的代表作,曾经是他们的梦想,是他们的辉煌,但最后,却成为了负累与桎梏,牢牢地将他们困住了。这是一种幸运,也是一种不幸。每一个歌手,都希望自己的每一首歌曲都能得到大家喜欢,一样的喜欢,而不是一首爆款,其他很多却无人问津。然而这终究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几乎没人能做到。
一直以来,有部分人常怀这样一种偏见,当一首歌传唱度特别高时,就慢慢开始觉得这首歌low了,不屑地冠以口水歌三个字,因为他们觉得,只有少数人听的歌才是高级的歌。所以,烂大街是把双刃剑,没有时,求之不得;有时,却似乎让作品瞬间掉价。要不,为什么汪峰的歌与BEYOND的歌常被摇滚迷嗤之以鼻,说这样的口水歌哪里能叫摇滚?
真正的口水歌是什么?像《老鼠爱大米》、《两只蝴蝶》、《学猫叫》等除了旋律洗脑外再无可取之处的,称之为口水歌情有可原。但是,这跟流行无关,流行并非原罪,还是有很多歌曲,它烂大街也有它烂大街的理由,不应因它的流行就否定它的作品价值,以至于让歌手羞于提起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