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至2017年初,我国在收入和就业、卫生和健康、教育、养老和扶贫等关乎民生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喜人的成果。
第一,居民收入持续提高。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稳定增长。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21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16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63元,分别比2012年的24565元和7917增长了36.6%和56.1%。若干年份中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率快于经济增速。
第二,传统就业稳定增长,新就业成为新时代的新特色。在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实现了年均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300万以上,几年来,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保持在4.1%左右,低于“十二五”规划5%的控制目标,在2016年达到4.02%,为多年来最低。同期,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也保持在5%左右的较低水平。这与 *** 协调就业政策与宏观政策协调、统筹发挥市场与 *** 作用的多重努力是分不开的。特别是配合大力推进“双创”工作,推出创业引领计划,高校毕业生就业稳中有升。在推动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为在城乡创造了大量的新就业。
第三,基本医疗卫生在制度上实现基本全覆盖,工作重点从深化医改提升为健康中国建设。2015年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6.34岁,比2010年提高1.51岁,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进一步下降。我国在“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方面,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在保障方面,基本医保已经覆盖95%以上人口,编织起全球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在服务方面,人均公共卫生经费水平逐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县医院和城市公立医院的条件和服务水平都明显提升。特别是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从正式提出健康中国建设,到《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健康中国”建设八个方面内容,到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明确“健康中国”建设的目标、原则、重点内容,再到《“健康中国2030” 规划纲要》通过,“健康中国”成为国家战略,并进入实施阶段。通过启动家庭医生签约制度、试点医养结合等,开始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健康。
第四,教育事业迈上新的台阶。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始终保持在4%以上,奠定了教育共享发展的坚实基础。我国各级各类教育加快发展,教育普及程度进一步提高。2016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77.4%,比2012年提高12.9个百分点,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小学净入学率99.9%,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04.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3.4%,比2012年提高1.6个百分点,普及程度超过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7.5%,比2012年提高2.5个百分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2.7%,比2012年提高12.7个百分点,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远程教育、社区教育、老年教育蓬勃发展,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不断加快。通过教育信息化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五年来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从25%上升到94%,多媒体教室比例从不到40%增加到80%,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直接服务于近1亿农村中小学师生,全国6.4万个教学点实现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
第五,应对老龄化的养老等政策不断完善。先后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养老服务设施用地指导意见》《民政部 国家开发银行 关于开发性金融支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关于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等,逐步完善多支柱、全覆盖、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支持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
第六,脱贫攻坚战成绩显著。*** 全面推进脱贫攻坚,仅2016年一年,全国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超过1000亿元。五年来,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年均脱贫人口1200万以上;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累计解决13034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决定性进展。
过去五年我国医卫成果。
看病数量:2016年全国诊疗量79亿人次,55%在基层覆盖城乡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建成,居民的就医可及性和方便程度提高了。像2016年,全国诊疗量达到了79亿人次,这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这说明人民群众得了病,都能够及时就医。其中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量超过了55%,也改变了过去基层看病人少、门可罗雀的情况。
家庭医生: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已经覆盖4.3亿人中国人也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已经覆盖了4.3亿人。通过发展医疗集团、远程医疗协作网等医联体的形式,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较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便捷就医: 80%以上的居民15分钟内就能到达最近的医疗点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立柱架梁的任务基本完成,初步建立了分级诊疗体系,以基层为重点,配置医疗资源,80%以上的居民15分钟内就能到达最近的医疗点。
远程医疗:90%公立医院参加医联体改革,6800家开展远程医疗现在,全国90%的公立医院都参加了医联体改革,有6800多家公立医院开展远程医疗服务。在北京,就可以为居住在大草原上偏僻的农牧民进行远程医疗服务。
对贫困地区的对口支援,包括对一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对口支援,通过远程医疗,通过“组团式” 援疆 *** 援助那些最贫困的县,已经对全国834个贫困县建立了对口支援的长效机制。
基层崛起:县域内就诊率已经达到了82.5%小病不出乡镇,大病不出县城,预防保健在基层。
以强基层、补短板为重点,我国医疗资源的配置均衡性,这五年来有了很大改变。我国分级诊疗制度初步建立起了,合理就医秩序正在形成。
通过改革,取消了实行60多年的公立医院“以药补医”旧机制,逐步建立起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
社资办医:民营医院数量超过57%十八大以来,我国健康产业实现蓬勃发展。如今深化“放管服”改革后,取消后下放了委本级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取消非行政许可事项,社会办医环境不断优化,预留社会办医发展空间,消除了政策障碍,落实同等待遇。
2013年到2016年,我国民营医院数量年均增长13.3%。截止2017年6月底,民营医院占医院总数比重由2013年的45.8%上升到57.7%,已经超过公立医院数量。
同时,我国也促进健康养老、旅游、互联网+医疗服务等融合发展。国家健康信息平台实现与所有身份联通,开展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与产业园建设国家试点,打造经济发展新功能。
医疗费用:个人卫生支出总费用下降到30%以下目前,我国已建立起由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应急救助、医疗救助构成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实现了异地就医住院的直接结算,保障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从医改前2008年40.4%下降到30%以下,也是近二十年来的最低水平。
据国家卫计委发布公开数据,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由2012年的240元提高到2017年450元,政策范围内门诊和住院费用报销比例稳定在50%和75%左右。
救治扶贫:健康扶贫救治患者360多万“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我国深入实施的健康扶贫工程,因人因病施策,如今已分类救治了贫困患者360多万人,开展对口医疗支援,贫困地区医疗水平也在明显提升。
此外,我国对农村贫困人口实行倾斜性城乡居民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政策,探索开展健康扶贫补充保险,建立重病兜底保障机制。
十八大以来,连年开展的大型义诊周活动,组织了300万医务人员上山下乡,累计为8000万人次提供诊疗服务。
十八大以来,民生领域许多方面的建设都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城乡差距、区域差距、不同人群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增加,特别是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比如幼儿教育、弱势人群扶持服务等,需要继续推动发展,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