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一首关于元旦的古诗有哪些(一首关于元旦的古诗词),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一首关于元旦的古诗有哪些(一首关于元旦的古诗词)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一首关于元旦的古诗有哪些(一首关于元旦的古诗词)

今天在朋友家里。他雅兴大发,要写两篇字,一时之间不知道写什么。中国古诗词讲辞旧迎新的很多,但那都是农历新年。有人说王安石《元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是元旦,但其实“元旦”二字,直到辛亥革命指的都是农历大年初一。

辛亥革命之初,孙中山提出废除农历、改用公历,公历一月一日改叫元旦。南京临时参议院决议1912年1月1日定名元旦,但以那会的 *** 治理能力,至多发几封通电,根本不可能改变民间流传几千年的历法。

袁世凯当权之后,采取了一种折中的方式,他没有再改元旦的定义,而是把农历大年初一改叫春节(在更早的时候,春节指的是立春),元旦和春节都作为国定假日,都放假。

新中国建立之前的政治协商会议正式给两个节日定名,公历新年叫元旦,农历新年叫春节,一直延续到今天。

现在在网上找民国时期关于公历元旦的诗词,很多都与这段历史有关。比如朱权的《夏历除夕有感》:

新年甫度旧年临,佳节重逢感不禁。爆竹声停忘腊尽,桃符瑞蔼恍春深。帝宫揖让无离黍,民国更张若治琴。愿合五洲联一体,雍雍怀我共和音。

这首诗大概说的是,乡间公历元旦过完了, 马上又要过农历春节。连续过两次新年,清朝到民国没有亡国之痛,民国就是这样用礼乐教化人民。我读起来是阴阳怪气的成分居多。

《申报》发表过一首《新元旦》,我暂未能找到全文,能看到的这两句,基本上是民国初年颂圣诗的样板:

不待梅枝报早春,汉家日月又重新……举杯且饮椒花酒,醉里今朝说贺晨。

这里讲的“不待梅枝报早春”,说的应是元旦的日期比立春更早;“汉家日月又重新”,既说的是新的一年开始,同时也是推翻了满清,恢复了 *** 江山。政治意味相当浓厚。

六十年代初,聂绀弩经常在元旦写诗,比如《六二年元旦寄怀慎之香港》《六三元旦柬慎之》,这里的元旦单纯只是个时间符号了,没有在诗里出现。六三年的这首还颇有几分趣味:

臣居北海君南海,岂少中浮万里槎。却将秋心托明月,化为诗意寄天涯。拍拖有女英皇道,艳福今年处士家。蛮语谈情何不可,多谈几句顶瓜瓜。

民国诗人写元旦的诗里,很多人仍然延续过去的习惯,把农历新年叫作元旦,很难辨别他们说的元旦到底是公历新年还是农历新年。姚华的这首《浣溪沙 腊月六日寿内五十 明日新历明年元辰》,是难得可以确认写的是公历元旦的诗作:

喜见诸男进一瓯。闺中五十已平头。今朝有酒不须愁。劫后沧波清更浅,腊前绿萼雪初稠。明年明日更添筹。第一枝头见早春。明年子作玉厨珍。喜神今日最精神。更是新正兼旧腊,元辰竞道值生辰。妇随姑后自相循。

作者是腊月六日生日,同时当天又是公历的十二月三十一日。“明年明日更添筹”,“更是新正兼旧腊”这句,正是写出了新旧两个历法互相重叠的妙处。

清末诗人许南英的《沪上元旦》据其生平大概是写于民国年间,但他说的到底是公历元旦还是农历新年,我暂时也无从确证:

笙歌黄歇浦,孤客此迎春!风雪停中道,烟花自隔邻。笑书「恭喜」字,自祝苦吟身。闻道垂杨柳,柔条解系人。

许南英的经历非常有时代特色。他是台湾省的第二十五个进士,考中后回到家乡台南,在甲午战争后协助刘永福抗击日本侵略,后来逃到广州,当过清朝的县令、又当过民国的局长,但都做不长。晚年家境窘迫,接了一份苏门答腊的差事,结果客死荷属东印度。

除了中国的诗词之外,还有一类描写公历元旦的古诗词:日本的汉诗。

日本自1873年明治维新时起废除了农历,完全改用公历纪年。自此之后,他们所说的元旦,当然指的就是公历元旦。但日本的汉诗有个问题,因为日本汉字的读音和中文完全不同,含义也有微妙的差别。他们写出来的汉诗,往往有点奇怪——

比如福泽谕吉(就是印在一万元日元上面的那位)写过这首《丁酉元旦》:

成家三十七回春,九子九孙献寿人。岁酒不妨举杯迟,却夸老健一番新。

德富苏峰有过一首《壬辰新年》:

蚊蚋负山志可怜,那将成败问苍天。半宵清籁惊残梦,一瞬星霜九十年。

今天的中国人要庆祝元旦,要去引用日本人的汉诗不论如何是说不过去的。但在中国,公历元旦这个概念自其诞生以来就是高度政治化的,它代表着新的 *** 、新的制度、新的历法、新的思维方式,从来不是单纯的新年。

比如康有为在1918年写过几首元日的诗,我不需要(懒得)继续查资料,就知道他过的十之八九还是农历新年,而不是公历元旦。

我们今天可以把公历元旦当作一个单纯的节日,只庆祝它辞旧迎新的含义,而不需要考虑它背后的政治意涵,这也代表着那个大变革的时代彻底过去了。

附:我对诗文研究不多,这次简单的检索势必挂一漏万,欢迎各位指教

更多一首关于元旦的古诗有哪些(一首关于元旦的古诗词)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