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出门靠谚语,遇啥天气都随缘。我们老一辈儿大都有着这样的自信,凭借着自身行走大半辈子的经验,以及口耳相传的谚语,看天气心里也大抵有个六七成把握。
气象谚语,真的靠谱么?弱水三千,我们不妨选几条验验真伪。
蜻蜓飞得低,出门戴斗笠。
这句话说的是蜻蜓飞的很低,说明当时的气压大,这个时候要下雨了,所以带个斗笠比较好;这都是判断下雨的办法。
但这个方法是有局限性的,首先蜻蜓飞得低得是大量蜻蜓,普通三五只蜻蜓不足以采信。其次,季节上是有限制的,蜻蜓活跃的时间以夏季和秋初为主,要恰好看到这样的场景很难得,也就是实用性非常低。最后,这还有地理上的局限性,长江流域等南方区域蜻蜓比较活跃,实用性就进一步降低了。
另外,从生物习性上看,有一些体型较小的蜻蜓就是喜欢低飞的,尤其是低空食物比较丰沛的时候,蜻蜓就会出现集体低飞的情况。
综合来看,这句不全对,且实用性比较低。
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
清晨喜鹊一边跳跃,一边发出婉转的叫声,有可能未来1-2天是晴天;如果它乱叫,鸣声参差不齐,未来1-2天里比较大概率会下雨。动物在对天气的感知上各有神通,喜鹊、蚂蚁、青蛙等确实能感知到空气中的水分含量变化、气压变化等等,来大约预测短时间内是否会下雨。
但是,这个方法有比较难的界定边界,喜鹊鸣叫如何算是婉转,如何算是乱叫,需要一定时间的观察和对比,作为经验积累。
综合来看,这句基本对,但门槛比较高,毕竟你可能连是不是喜鹊在叫都不确定。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朝霞出现预示着天将下雨,不宜出门;晚霞出现预示着天将转晴,可以远行。
朝霞在太阳升起的时候形成,云层裹挟着尘埃和水汽,这时候这些水汽是在观察者所在地上空的,如果发展旺盛,有一点冷空气激活,就会产生明显的降雨!
晚霞在太阳落下的时候形成,云层和水汽已经飘过了当地的天空,不会发生空气剧烈对流,气压是比较稳定的,第二天大概率是晴天。
不过这句话还是有很大局限性的!主要出现在地域上,在北方地区,这句天气谚语的准确性十有八九。但在南方,靠近沿海而且容易受到副热带高压控制,不稳定因素太多了,朝霞和晚霞对突发天气并不能准确预测。
综合来看,这句对一半,基本算北方专属的谚语。
有“保质期”和使用说明的谚语!
谚语发源于黄河流域,核心地带是现在的河南等地。我们耳熟能详的气象谚语,很多都很契合河南、山西、河北一带。
如果不考虑气候变迁,那么大部分谚语主要适用于黄河流域,到别的地方准确率就会打折扣。而再考虑气候变化的话,冷期、暖期的变化给同一个地域带来不同的气候体验,适用性和适用范围也是在缩小的。
谚语,作为古代劳动者利用那个时代的“大数据”得出的经验,是先人们智慧的结晶。但在这个时代,我们有海量实况、算法、观测、人工智能和模式预报参与的更便捷、更准确的天气预报,不是更香吗?
笔者:冯喆,气象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