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秦腔 花旦(秦腔花脸唱腔荟萃),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秦腔 花旦(秦腔花脸唱腔荟萃)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秦腔 花旦(秦腔花脸唱腔荟萃)

刘亘天,男,生于1932年,病逝于2013年,长安县兴隆乡人。刘亘天幼年念过六年私塾,13岁时,因为家境贫寒无法继续读书,通过时任陕西省教育厅厅长郭启儒先生的介绍进入了封至模先生主持的西安上林剧院学习秦腔艺术,主工须生,他的蒙师是“活关公”杨启华先生,发蒙戏是《烙碗计》。另外名家李可易、安鸿印、刘毓中、封至模等人都给他说过戏,尤其是李可易先生,更是给他倾注了大量心血。在这众多名家的栽培下,刘亘天很快就显示了超人的艺术天赋,当时的《西京晚报》载文称他在同学中具有领导地位,是西北戏曲舞台的希望之星。当时群众把上林剧院出色的十名学生称为“三杰八义”,刘亘天同吕宁馨,李茗馨被列为更加出色的“三杰”(其中的“八义”有:杨作翰、高汉民、李靖邦、冯则敏、杨清芳、王新邦、李清印等。

1946年,上林剧院跟乾县晓钟社合并为西安市晓钟社,移驻西安市狮子庙街。在晓钟社,刘艮天已经是剧社须生台柱了,他除了受到名教练惠济民的指导,还观看了名须生刘易平同名坤生黄金华大演对台戏的盛况 眼界大开。晓钟社很受坊上 *** 的拥护,经常拉他们在坊上大吃大喝,结果,刘艮天就因此失声了,嗓音不佳成了他一生的遗憾。

1948年,随着封至模先生离开晓钟社,剧社大乱,社员纷纷离散。1949年,刘艮天加入了中国人民 *** 西北军区干部巡演队,参加了著名的扶眉战役,随即加入了西北戏曲剧院(今天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的前身),1953年随陕西省晋京剧团到北京演出,他饰演《赵氏孤儿》中的公孙杵臼(其中赵毓平扮演程婴,田德年扮演赵盾,罗士奎扮演屠岸贾等)受到好评。

1955年,随着西北军政委员会解散,刘艮天随剧院并入陕西省戏曲剧院一团。1956年陕西省戏曲会演,他跟名家杨金风合演《杀庙》荣获大会二等奖。在陕西省戏曲剧院期间,他同杨金风合作了许多戏,比如《汾河湾》、《杀庙》、《卖酒》、《赶坡》等,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被奉作“佳配”。刘艮天还给名旦苏蕊娥配演过《三娘教子》《二进宫》等戏,都受到好评。

刘亘天的表演自然妥帖,生活气息浓,许多印象中很费力的戏,在他演来如驾轻车,韵味独特。由于嗓音欠佳,他很注重韵味的把握,基本能做到个性清冽,随意而缠弦。他注重表演的真切细腻,为此还专门求教于同村的二黄名须生刘鸣祥先生,他的《杀庙》就多受刘先生指教;他的《烙碗计》受到了同村名须生刘双录的指点。

1965年,刘亘天离开了陕西省戏曲剧院到西安市莲湖区工商站工作,后又到莲湖公安局做侦察员。

1979年陕西省艺术学校成立,应校长马兰鱼之邀到戏校从事戏曲教学工作。期间还曾在陕西电视台协助张西园等人拍摄过戏曲电视。80年代初,刘亘天曾经组织人员对宋上华、杨令俗、杨金风、刘亘天、刘易平、查俊清、焦小春等人的代表作进行了音配像。

刘亘天不仅仅是一位成就卓著的表演艺术家,也是一位敢于思考,勇于挑战权威,勤于笔耕的戏曲作家。当年,年轻的刘亘天认为马建翎先生的代表作《血泪仇》中有两句词不妥,一句是‘但愿得到边区能有下落’,另一句是‘全家人直谁得昏迷不醒’,他认为可以改成‘但愿得到边区能有下场’和‘儿和妹一个个沉睡不醒’,这一改不但得到了马先生的认可,也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另外,秦腔传统名剧《卖酒》,经他跟杨金凤通力改编后也是散发了新的生气。刘先生自己改编的传统剧目已经不下20本,还有大量自己创作的剧本,可惜现在还没有人专门整理。刘先生还独立完成了一部戏曲专著《戏曲演员基础》,洋洋数万字,现在都躺在他的床头。另外还有大量的随笔,感想,有些是自我抒情,有些是对当前戏曲现状的思考,这些作品大多观点鲜明,针对性强,可惜现在都还无法见诸观众。

退休后的刘亘天是陕西省艺术学校的高级教师,也是诸多戏曲学会的会员。晚年的刘先生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勤于思考,思维敏锐。

由于离开舞台较早,刘艮天就成了老戏迷偶尔的回忆,但是,在 *** 坊,他仍然具有广泛的影响。

刘艮天先生2003年去世。

更多秦腔 花旦(秦腔花脸唱腔荟萃)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