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秦腔衰派须生是什么意思?(秦腔须生脸谱),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秦腔衰派须生是什么意思?(秦腔须生脸谱)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秦腔衰派须生是什么意思?(秦腔须生脸谱)

秦腔艺人叫麻子红的很多,最著名的当然是须生宗师李云亭先生。李先生的弟子郗德育在甘肃 *** 也以麻子红艺名为一代宗师。在渭北、宝鸡王景民一带有泰斗之誉的名须生王景民的艺名也是麻子红。

王景民生于民国三年(1914),是陕西省长安县滦镇红庙村人。父亲王步礼,艺名赖子,是清末民初著名的秦腔演员,工须生。他师从清末秦腔须生巨匠黄娃,同著名小生于福庆(艺名福庆子)、满曹子(姓徐),著名须生冉娃子、双喜儿(王文鹏)、黄玉亭,著名旦角水娃子等人为师兄弟。清光绪末期,长安县王曲镇马厂村武秀才刘玉润在自己家中创建秦腔戏班鸿泰班,聘请原春盛班著名须生黄娃执教,培养了许多秦腔英才,王步礼就是其中之一。王步礼尚未出科就成为戏班台柱,江湖人多称其乳名赖子,鲜有人知其大名。因为后来的著名须生郑生云乳名也为“赖子”,更因为郑艺术风格多宗王步礼,就被称为假赖子,江湖遂有真假赖子之说。王步礼演戏情况如何已不可知,只知他早年就患有严重胃病,病发难以登台时,就由本工丑角老旦的师弟王文鹏顶替演出。王文鹏日后成名就是这样打下的基础,但当时驰名的还是王步礼。

红庙村地处沣河东畔,这里土地肥沃,素有长安粮仓的美誉。肥沃的土地就引发了严重的土地兼并,也就产生了大量的失地贫民。求生之法,就去演戏。所以,这一带就有“戏窝子”的叫法晚清,这一带就出现了润润子(太原庄人)、薛五喜(秦镇人)等秦腔巨匠,影响之下,穷人家孩子入梨园求生就蔚然成风。这里涌现的秦腔名流有多少,现在谁也难以说清。光一个当时不足百口人的红庙村就有名小生王德孝、李益中、骆彦芳,名花脸王徳荣,名旦骆福生等,没有留下名子的还不上算。比如王步礼的两个侄子(哥哥的儿子)王庆民、王庆林后来在西安三意社学戏,也都是驰名西北的人物。王步礼给儿子的谋生安排也未能免俗。只是那时候,演戏还是被人歧视的,如果一家人都演戏更被认为是奇耻大辱。因此,王步礼就安排大儿子居家守业,未与传艺,这位公子就是后来名丑王升堂的父亲。

在王景民十岁的时候,王步礼主要在泾阳秦镜社搭班演戏,在渭北影响很大,这也是王景民后来也在这一带红透半面天的重要原因。秦镜社成立于民国五年(1916),是陕西民国元勋胡景冀的胞弟胡景瑗创建的。该社聚集了名青衣党甘亭、李清云、闻宝英、刘金声、杨金声,名须生麻子红、木匠红、赖子、赵炳兰,名小生晏保,名花脸三道腰、窦思忠等名流。这个剧社在演戏的同时,响应西安易俗社的号召,大力培养学生。这些学生皆以镜字为名,后也多作景字。秦镜社培养出的秦腔名流有陈景民、刘金荣、赵景兰、杨景成、程镜生、李景魁等。民国十三年(1924),王景民由父亲引荐,在秦镜社开始学习秦腔艺术,拜师甘振武,主工须生,兼演贫生。由于王景民平时随父亲就学过一些戏,加上嗓子好,几个月后,在泾阳口镇就以《辕门斩子》打炮成功,知道他是“赖子”的儿子,群众就更加赞誉不断,并送给他麻子红(因脸上有几颗麻子)艺名,他一登台亮相就成为在渭北一代广受热捧的新秀,这实在是奇迹!

这一年,胡景翼部接受冯玉祥改编,成为国民二军,并随冯移驻北京,胡景瑗随兄进京前,就把秦镜社移交给绰号“党跛子”的同乡党玉琨。

党玉琨是陕西靖国军将领,属郭坚部。党玉琨小老婆“小白鞋”张彩霞处世强悍,喜欢看戏,尤其痴迷秦镜社社长名旦张贵民,还与之姘居,党玉琨接手秦镜社就是她唆使的,这个剧社也由此开始被张彩霞实际掌控。张彩霞给这个戏班改名“秦贵社”,俗称党跛子戏班,仍由张贵民任社长。慑于张彩霞的酷烈,当时,许多老艺人纷纷离社。

民国十三年(1924)10月,党玉坤部移驻礼泉县(党任团长),司令部驻县城豪富罗家大院。秦贵社随之进驻礼泉。这段时间,王景民在兴平、礼泉、乾县一带十分红火,这里后来也一直是王景民演出的热点地区。

民国十五年(1926)4月,党玉坤率部进驻西府名城风翔县(时党任师长),师部驻城内周家巷周家大院。秦贵社又随之进入凤翔县。而王景民却随师傅离社到西安正俗社搭班演戏。

那个时侯的正俗社是同赫赫有名的西安易俗社、西安三意社分庭抗礼的大班社,经常有秦腔名流在这里献艺,高天喜,王文鹏,刘立杰,毛金荣,郑生云、车云亭等名须生都是这里的常客,一般演员都以能在这里演戏为荣。当时的王景民正是青葱少年,不知畏惧。头场演出他的看家戏《葫芦峪》。当时名须王文鹏的《葫芦峪》声震西北,诸多名流都望而却步。听说有少年演员在王文鹏的地盘演这个戏,当时就来了许多等着看笑话的猎奇者。偏偏王景民天生一副好嗓子,清亮绵软,更有鼻音共鸣润腔,韵味悠长之余更有流水潺潺之妙,头场演出观众大呼意外,反应热烈,有人鼓噪超过了王文鹏。王景民那时也就有些飘飘然,演完戏往后台走,心里正美哩滋滋地,师傅却迎上去就是两个大嘴巴,他正发愣,师傳甩了句‘你自已想去!扭头就走了。

不久王文鹏也来正俗社演出《葫芦峪》,那一招一势一锤一脚的妥贴精妙,王景民观罢大吃一惊,这才恍然醒悟了师傅的苦心。那是他让我不能骄傲王景民自己后来总结说。

知不足而后进,好在正俗社名流不断,还有父亲、师傅的人情,加上自己的聪慧、好学,王景民的艺术水准突飞猛进,迅速跻身名流行列。正俗社的这段经历一方面让王景民开了眼界,长了见识,另一方面也让西安剧坛记住了他,可以说影响重大。

王景民在正俗社演戏不到一年,就被秦贵社召回,开始在宝鸡凤翔一带演戏。他跟赵振华、杨宝喜等人同为秦贵社的台柱,深受宝鸡群众的拥护,甚至有人称之为须生泰斗。

民国二十七年(1928),宋哲元攻陷凤翔城,击毙党玉琨,活捉张彩霞,秦贵社解散。王景民跟赵振华、杨宝喜组织剧社余部在宝鸡一带巡回演戏,人们仍然俗称这个戏班为党跛子戏班。

民国二十三年(1934),王景民应汉中新汉社之邀,赴汉中演戏。未赴汉中之前,王景民被派回长安为新汉社招收学生一批。这批学生计有高新岳(1922~1968,陕西武功县普集镇义乐寺人,当时寄居在长安县五星太原庄村)、靳新安、刘新惠、乔新贤、王新华(1916~1985,西安北郊大白杨村人)、苏新恭、侯新贵、侯新基、姚新汉、张新堂、王新成、王新芳、陈新民、陈新润、刘新学、强新彦、王新兰、赵新启、姜新培、姜新雅、焦新印、李新圃、韩新田、杨新善、阎新俊、张新明、王新国、曹新敏、魏新泉、李新洪、孙新科等。这是王景民从事戏曲教育的开始,这年他20岁。

在招生期间,王景民还在来西安演出的咸阳益民社客串演出,计有:

《五丈原》(6月6日)

《哭五更》(6月7日)

《探监》(6月14日)

《祭灯》(6月17日)

《逃国》(7月23日)

《全家福》(7月27日)

《下河东》(8月1日)

《苏武庙》(8月11日)

合演的演员主要有何毓华、刘毓华、杨安民、彭易国、唐理民、赵定国等人。

民国二十四年(1935),新汉社社长张志林踌躇满志的带领新汉社离开汉中,开往西安,声言凭借著名须生张金鉴要跟王文鹏一决高下,殊料翻越秦岭时,士兵在驱打轿夫的过程中,枪械走火打死了张金鉴,张志林一见,就当时泄气,只得士气低落地边演戏边往西安进发,这样就到了宝鸡凤翔县。

自从城破后,凤翔就在慢慢聚敛元气。民国二十三年(1934),县长张景西就起意创办了秦腔风易社,他自任社长,指派县保安大队大队长贾宗义具体经办。风易社正在用人之际,大名鼎鼎的王景民到了,机会岂能错过?这样,王景民就脱离新汉社,成为了凤翔风易社的创办者之一。入社甫定,就先安排王景民、程东源负责组织戏曲培训班,王景民即回长安县老家在秦渡镇附近招收了段育民、李五中、张学民、王建民等50多名学生。这是宝鸡地区最早的戏曲培训机构,也是宝鸡地区培训西安乱弹艺人的开始。这时前后加入风易社的江湖艺人有蒲城培风社的卓振义、董化清,西安三意社的周登云、王彦坤,还有来自陇东的华启民等人。

风易社分中路秦腔(西安乱弹)班、西路秦腔两个演出队,各自演出。风易社是最早在宝鸡地区演出西安乱弹的剧社,比后来进入宝鸡地区的新汉社、新声社都要早一些。

王景民以他最拿手的《葫芦峪》、《辕门斩子》、《牧羊卷》、《状元媒》、《洪洋峪》等戏在风易社担当头道生有四年之久。

民国二十六年(1937),日冦犯华,中路秦腔班散班。王景民就在新汉社、益风社、新民社等剧社搭班演戏。

王景民他们是最早把西安乱弹带入西路秦腔腹地宝鸡的那批人,对于西安乱弹的传播作出了特殊贡献。通过在宝鸡地区的演出,王景民学习了大量的西府剧目和演技,极大丰富了腹笥,成为了人称"肚肚满"的戏母子。这段时间,他走遍了陕西西部、甘肃东部各地,也把他的艺术在这些地方传播开来。据王升堂老师讲,他1980年代在甘肃平凉、庆阳一代演戏时,老观众知道他是王景民的侄子还非常热情地跟他打招呼,为王景民竖大拇指。

民国二十七年〈1938)王景民收到了来自 *** 的邀请。陈景民是一位卓越的戏曲活动家,他在 *** 创办秦腔新兴社屡次兴衰,矢志不移。民国二十四年(1935),他精心复办新兴社,一边延请大量陕西名流,献演轰动金城,一边大办培训班,培养新生。三年后,随着新生的成熟,新兴社达到了事业頂锋。木秀于林,风必吹之。驻守陇南的军官张汉山强行挖走了几个主要演员,新兴社一时就演出困难。这时,陈景民就想起在宝鸡大红的老同学王景民,请求支援,王景民接到请求就慨然应允,还带领着王新成、王新华、陈新民等人一同前往 *** 。

据辛景瑞在《戏海拾珍》一书中说:"人未到, *** 城大什字即贴上了大幅戏报,上书:由陕新聘须生泰斗王景民不日到来","过了几天,王景民刚到 *** ,剧社又大书而特书巨幅剧讯,由陕新聘须生正斗王景民,已经到来,不日择吉登台演出"。

王景民在 *** 演出的具体情况沒有留下记载,只有歌红在《 *** 秦腔述略》中有所提及。

民国三十年(1941),凤翔风易社重组,易名移风社,还招唤远在 *** 的王景民回社负责招生。王景民随即回到西安,在老家附近招收了贺振民、史生民、屈生民、李毓华等30多个学生。他带着学生就又来到了宝鸡,回到了凤翔。在西安招生期间,他还在当时经营困难的集义社客串演戏:

1月2日演出《葫芦峪》(注明:新到驰名须生)

1月4日演出《辕门斩子》(注明:新到须生)

1月5日演出《葫芦峪》(注明:政界来函时烦)

1月6日演出《拆书》

1月8日演出《斩韩信》

1月10日演出《辕门斩子》

1月11日演出《哭秦庭》

1月12日演出《春秋笔》

1月13日演出《走雪山》

1月14日演出《葫芦峪》(注明:政界特烦)

1月16日演出《闯宫抱斗》

1月17日演出《烙碗计》

1月28日演出《十道本》

1月31日演出《烙碗计》

2月1日演出《哭秦庭》

2月2日演出《探太君》

2月3日《葫芦峪》

2月5日《天门阵》(全本)

2月11日《状元媒》

可见,这时27岁的王景民已经成为成熟的艺术家了。但是他能演《拆书》还是叫人诧异。

这一年,他还在日渐衰落的李正敏的正艺社搭班演戏,计有:

7月12日 大回荆州(合演李正敏)

7月17日 辕门斩子

7月21日 春秋笔

7月22日 蝴蝶杯前后本(合演李正敏、安鸿印)

7月23日 烙碗计

7月24日 绣花鞋(《八件衣》)

7月26日 辕门斩子

7月28日 席棚会

7月29日 黄金台(合演李正敏)

8月1日 探太君

8月2日 拷吉平

8月3日 哭祖庙

8月5日 铡美案(合演李正敏)

8月8日 春秋笔

8月9日 草坡战(即《草坡面理》合演徐正田)

8月10日 葫芦峪

8月14日大拜寿(合演李正敏)

8月15日斩韩信

8月22日玉虎坠(合演李正敏)

8月26日辕门斩子

8月28日卖画

8月30日二进宫

凤翔地处内陆深处,改组后的移风社也有商会支持,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这里就如同一处世外桃源。王景民在这里除了到处搭班演戏就是教授学生,悠闲生活一晃就是七年。

民国三十七年(1948),咸阳益民社班主郑四去逝,兴平人窦学义在咸阳重组益民社,创建义兴社,邀请王景民入社,他跟名旦杨文华同为义兴社台柱,轰动古城咸阳。

1951年,义兴社因为管理不善,混乱一片。户县成立英化社,广招演员,王景民就受邀加入英化社(不久更名宣化社)。在户县,王景民同曹韵清、童胜民、焦晓春、贾秀芳、斯凤琴、贾正礼等名流同台演出。

1953年,户县剧团内讧四起。3月在王福振的邀请下,王景民加入了西安新民社,不久名旦宏秀云也由三意社来到了这个剧社,从此新民社进入了以王、宏为招牌演员的鼎盛期。在新民社,王景民任社务委员和学生部主任。

新民社是山西商人王焕章1949年在西安西关创办的,王焕章购得原民盛社戏箱,并邀请原民盛社领班王正秦继承领班,在西关搭台演戏。新民社小生、小旦、花脸都颇具实力,而秦腔最看重的青衣、须生行一直较弱,虽然有江湖艺人搭班可以舒缓一之急,但这毕竟不是长久之策。王景民和宏秀云的到来,让社里的短项一跃而为强项。王景民的《葫芦峪》、《辕门斩子》等戏在王文鹏之后就代表着最高水平。他跟宏秀云合演的《赶坡》也被同行广为推崇。因为他两个人在,新民社(后来的长安剧团)同眉县剧团、兴平剧团分庭抗礼,同西安城内大剧团相比也毫不逊色。60年代初,长安县剧团碰巧与西安易俗社同在三原演出,头场易俗社落了下风。第二场,易俗社急调衰派老生名家刘毓中演出他的看家戏《烙碗计》救急,长安县剧团由王景民领銜演出《回荆州》(据郭继民老师回忆演出的是王景民主演的《苏武牧羊》,具体剧目待考),双方最终落了平手,三原戏迷却乐开了花。

新民社的精湛技艺被新成立的长安县领导瞄上了。1956年, *** 一纸调令,新民社离开西安西关,从此定驻长安县韦曲镇,并更名为长安县剧团,王景民担任副团长,还兼任过工会主席。

剧团名字变了,人员走马灯般来来往往,但是王景民作为头牌须生的地位从来没有变化,提起长安剧团,人们马上想到的就是王景民、宏秀云。本来他们是艺人,只要有戏演,生活对于他们就是快乐,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先是1968年宏秀云被下放回老家,一位著名艺术家就这样消失在历史的瀚海中了!接着1970年演了一辈子戏的王景民也被下放回家了。回到红庙老家后,王景民靠放牛、打草帘聊度时光。1972年的一天,剧团来电召他回团演戏,老汉欣喜万分,招呼一帮乡党治酒庆贺。他兴奋地一杯酒端起,还未说话,高大的身躯却轰然倒下,不治而亡,享年58岁!

应该说王景民的一生是顺风顺水的,由于天份极高,演戏对他来说就只是享受;由于出名早,进大剧社早,每到一处都能享受最高待遇;他为人豁达,不拘小节,嘻笑怒骂无拘无束,各处人缘也都很好。只要有戏演,他就很知足,闲暇溜溜鸟,悠然自得,别无所求。当命运偏不让他演戏时,他就只有悲壮地死去,如此决绝,无需导演设计,一切天成!

由于家庭渊源以及师授传承,王景民和王文鹏形成了客观上的艺术承续关系,尽管他并没有跟王文鹏学过戏。王景民的代表作跟王文鹏也大体一样:《葫芦峪》、《辕门斩子》、《洪羊峪》、《状元媒》、《四郎探母》、《斩韩信》等。他以唱功驰名:唱腔明亮清快如 *** *** 细流,行腔高扬低遏畅快自如,鼻音透彻,绵软沁脾,每曲歌罢观者如醉,举重若轻全无梆子腔之火爆,实为古调新声。由于一唱出名,加上坐科初期,秦镜社动荡不安,王景民基本功较差,一生不擅武生,在长安剧团主演《九江口》、《破宁国》等戏都很不成功。演这些戏这只能说明他不安现状,欲求弥补,惜乎岁月已失,不复我求,后来从业者能不汲取?

由于解放后身居基层,留下的录音唯《司马拜台》一折,封至模、王绍猷等专家著文也不见提及,其它资料错讹不堪,叫人痛心。他主要活动的宝鸡、长安地区戏曲志皆无传记。

王景民腹笥深渊,且乐于教人,从新汉社开始屡次招生训教,在剧社辄为教学主管,须生演员贺振民、段育民、彭毓中,郭继民等人为其高足,名家焦晓春一生执弟子礼,念念不忘。

鸣谢一痴兄弟戏报相助,王升堂老师不厌其烦,尤其感谢已故的宝鸡人民剧团毛老师一峰团长资料相助。本文经王景民弟子郭继民老师过目。但是,文责由作者自负。

更多秦腔衰派须生是什么意思?(秦腔须生脸谱)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