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春节,中国人意识里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牛年春节即将到来,各地的人们都在遵循千年古礼忙着准备年货,扫尘等,只为欢欢喜喜过大年。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但那时年味并不浓,等到小年之后,离家的游子归家,一家人团聚,此时年味渐浓。
在腾冲这个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边境小城,人们对于春节的重视不亚于民族节日。
一座世界名山,一个独特的地质奇观,一块百看不厌的翡翠,一条古往今来的通道,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一部散落边地的汉书。
六个主题,六句话足以概括腾冲的一切。
临近春节,我们借着节日氛围了解一下腾冲文化里的一小部分——银杏村里的新年习俗!
江东银杏村历史有600多年且深受汉文化影响,形成了属于自己独特的新年习俗。
从过去直到今天,银杏村依然保留着很多新年传统习俗。
在固东江东银杏村历史中,迎接春节从腊月初开始,村内一直流传着“腊七腊八,杀猪宰鸭”的习俗。
在腊八节前后,村里养猪的人家便逐渐开始宰年猪,制作腊肉,晾干的腊肉作为一家人一年的肉质品,同时也会出现在春节的餐桌上。
腊八节早上,村民会去水井里挑干净的水,这些水俗称“腊八水”。
他们通常会把这些水存储起来,并把水用来制作咸菜、酿酒等等。
到了腊月中旬,家家户户的人开始“舂粑粑”,在过去舂粑粑都是手工制作,因而在这段时间里村里最常见的声音就是“舂碓声”。
舂制完成的粑粑是江东银杏村人家过年赠送亲朋好友的礼品,舂制的粑粑有饵块、小粑粑、糍粑等。
到了腊月二十三或者二十四,距离春节还有一个周左右,银杏村内的人家又开始准备“祭灶”,又叫送灶,意为祈求来年四季无灾。
祭灶的仪式是把加了糖的糍粑糊住灶君的嘴。
到了除夕或者正月初一,进行和送灶相对的“接灶”仪式。
除夕的接灶和腊月二十三的送灶相比更加隆重、热闹,更加有仪式感,更能让人感觉到年味。
大年三十,全家人都忙碌起来了……
第一步,银杏村内的人家会在家堂前放置八仙桌,并把已经准备好的香灯纸火、茶点酒水等整齐摆放到桌子上。
第二步,将三牲(猪、鸡或鸡蛋、鱼)等摆放到“五福堂”前,敬奉天地。
第三部,把用家里最好食材做成的佳肴,摆放到“流芳堂”前,并点燃香柱插在中堂、大门左右。
第四步,全家人一起祭拜祖先,然后吃年夜饭。
第五步,饭后全家人围坐火塘旁边吃东西边聊天,一直到到凌晨十二点以后,跨入新的一年。
第六步,进入子时(23:00——1:00)后,家里的女性会在大门前摆上各种水果和糕点、热乎的斋饭、净茶净水,点烛燃香,此时接灶仪式才算完成。
接灶仪式的寓意为:把天上的神仙——灶王爷接回家中,祈求新的一年五谷丰登、吉祥如意,接灶仪式极为重要,不论富贵人家还是贫寒人家都会尽家庭所能准备最好的接灶仪式。
江东银杏村的村民对接灶仪式的重视可以用一句歇后语体现“三十晚上敲砧板——有菜无菜都要应应节气”。
过了除夕,进入大年初一,在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就已经从旧的一年跨入新一年了,所以在江东银杏村人的习俗里对大年初一到初三的过年习俗格外重视。
大年初一的清晨,村里的人家会开“财门”。
通常由家中的孩童第一个打开大门,并念“财门财门大打开,金银财宝滚进来,滚进不滚出,金银堆满屋……”等传统吉利的话语。
紧接着去家堂处叩拜,然后取走长辈压在香炉下面的红包,晚辈向长辈拜年,长辈赐下红包,如果出门遇到村民,大家也要相互拜年问好。
大年初二,每家每户都要进行“招财祈福”祭财神的传统习俗,这种习俗又称“打牙祭”。
大年初二的祭拜仪式为:宰杀一只颜色鲜艳的大公鸡,准备三牲酒礼等在院子里摆桌祭财神。
大年初三,家家户户开始清扫初一、初二的垃圾,俗称“扫穷鬼”,而这一天村民基本不出门,不拜年,因为怕被别人家当做穷鬼扫走。
大年初四以后,各家各户开始准备走亲访友,准备宴请亲友或者新婚夫妻,俗称“请春客”。
到了正月十六,江东银杏村人的元宵节这一天,江东银杏村人先祭祀,然后吃汤圆、赏灯会、猜灯谜等来庆祝节日。
江东银杏村人的元宵节推迟到正月十六是因为深受佛教文化的影响。
旧时,江东银杏村人信奉佛教,在佛教文化中,年长的妇女初一和十五食素,俗称“吃花斋”,以表示敬畏之心,所以把元宵节推后一天,久而久之就成为江东银杏村独有的习俗。
江东银杏村人除了遵循以上这些习俗和仪式,还有其他的庆祝春节的方式和仪式。
春节期间,各村各寨都会在打谷广场和村口空地上立起秋千举行祭秋神,新妇祭秋等仪式,在元宵节过后拆除秋千和搭秋天的工具,然后移交给下一年“秋首”人家保管,来年春节再使用,此习俗现今依然存在。
过了元宵节,年味渐淡,春节进入尾声,而银杏村人也逐渐恢复平静的日常生活。
【编辑】阅云南 一静
【备注】转载请注明,部分素材由腾冲四季江东景区开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提供或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