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发生在汉中之战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张郃、徐晃、黄忠、赵云和曹操。原文如下:
却说张郃、徐晃领兵追至蜀寨,天色已暮;见寨中偃旗息鼓,又见赵云匹马单枪,立于营外,寨门大开,二将不敢前进。正疑之间,曹操亲到,急催督众军向前。众军听令,大喊一声,杀奔营前;见赵云全然不动,曹兵翻身就回。赵云把枪一招,壕中弓弩齐发。时天色昏黑,正不知蜀兵多少。操先拨回马走。只听得后面喊声大震,鼓角齐鸣,蜀兵赶来。曹兵自相践踏,拥到汉水河边,落水死者,不知其数。赵云、黄忠、张著各引兵一枝,追杀甚急。
操正奔走间,忽刘封、孟达率二枝兵,从米仓山路杀来,放火烧粮草。操弃了北山粮草,忙回南郑。徐晃、张郃扎脚不住,亦弃本寨而走。赵云占了曹寨,黄忠夺了粮草,汉水所得军器无数,大获胜捷,差人去报玄德。玄德遂同孔明前至汉水,问赵云的部卒曰:“子龙如何厮杀?”军士将子龙救黄忠、拒汉水之事,细述一遍。玄德大喜,看了山前山后险峻之路,欣然谓孔明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于是玄德号子龙为虎威将军,大劳将士,欢宴至晚。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曹操亲率四十万大军来到汉中,将大军粮草囤积在北山山下。诸葛亮得知此事后,派黄忠与赵云前去烧毁曹军粮草。黄忠一去不回,赵云放心不下,率领三千人马前去查看,这才发现黄忠陷入曹军重围。赵云抖索精神,不仅救出了黄忠,还在营寨前巧设埋伏,将曹军杀得大败。战后,刘备亲自来到战场查看,对赵云夸赞不已,并委以虎威将军之职。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文中提到的“自相践踏”, 意为自己人互相踩,形容军队溃败时各自仓皇逃命的狼狈情形。这也是由《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所首创的一句成语。
小说中提到的此次战斗,在历史上的确发生过。据《三国志·赵云传》注引《云别传》记载:“曹公争汉中地,运米北山下,数千万囊。黄忠以为可取,云兵随忠取米。忠过期不还,云将数十骑轻行出围,迎视忠等。值曹公扬兵大出,云为公前锋所击,方战,其大众至,势逼,遂前突其陈,且斗且却。公军败,已复合,云陷敌,还趣围。将张著被创,云复驰马还营迎著。公军追至围,此时沔阳长张翼在云围内,翼欲闭门拒守,而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云雷鼓震天,惟以戎弩于后射公军,公军惊骇,自相蹂践,堕汉水中死者甚多。”与真实的历史相比,小说唯一虚构的地方便是黄忠被张郃、徐晃围困的情节。之所以如此虚构,目的很明确,是为了突出赵云的神勇无敌。
从真实的历史来看,赵云不仅在战场上有着突出的表现,同时还具备良好的大局观,是刘备集团不可多得的儒将。不过,赵云在刘备时期并没有得到重用。不仅关羽、张飞、马超三人被委以前、右、左将军的要职,就连老将黄忠都被委以后将军的重任,而赵云却仅仅是个杂号的翊军将军。而在夷陵之战期间,刘备更是宁愿用吴班、冯习这样的无名之辈,也不肯用赵云这样曾经威震北山的名将出征,足见赵云在刘备心中的地位不高。
为什么刘备不重用赵云呢?这还要从赵云加入刘备集团后的表现说起。赵云在加入刘备集团早期,并无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记录,主要事迹都与刘备的家小有关。第一次是在当阳之战期间,刘备保护甘夫人和后主刘禅在乱军从中脱险。第二次是在镇守荆州期间从孙夫人手里夺回了后主刘禅。从这两件事情可以得知,赵云此时的主要任务是保护刘备及家眷的安全。赵云的任务完成的如何呢?
在得知刘琮投降后,刘备立即率部向江陵方向撤退。作为保护刘备家眷的赵云而言,理应以最快的速度前进,避免被曹军追击。但从《三国志·赵云传》中“云身抱弱子”这几个字的描述来看,赵云显然遭到了曹军的攻击,迫不得已才放弃理应提供给刘备家眷的马车,目的是尽快摆脱曹军的围攻,迅速逃离战场。这就说明赵云准备不足,令刘备家眷遭遇险境。
如果说当阳之战仅仅是一次意外的话,那么在数年后赵云从孙夫人手里夺取阿斗之事更能说明赵云的巨大失误。据《三国志·赵云传》注引《云别传》载:“此时先主孙夫人以权妹骄豪,多将吴吏兵,纵横不法。先主以云严重,必能整齐,特任掌内事。权闻备西征,大遣舟船迎妹,而夫人内欲将后主还吴,云与张飞勒兵截江,乃得后主还。”
赵云之被刘备委以“掌内事”之责,除了限制孙夫人的随从之外,更为重要的任务是看好刘禅。但从这一事件的过程来看,显然赵云有失职之嫌,让孙夫人抱着刘禅登上了东吴派来的大船。结果赵云一人还解决不了问题,还要张飞出马才能将刘禅救回,这足以说明赵云的疏忽和失职。
单单在保护刘备家眷这一个问题上,赵云就先后出现两次险情,这又怎能不让刘备彻底绝望呢?尽管赵云在北山之战中表现出色,又在刘备夺取益州后提出稳定局势的正确意见。但一位该管的事情没管好,不该管的事情偏偏去管的下属,又怎么会得到刘备的赏识呢?也正因为如此,赵云在刘备时期彻底失去了被重用的机会。
参考书籍:《三国志》、《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