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徐凝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扬州明月的诗句是),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徐凝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扬州明月的诗句是)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徐凝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扬州明月的诗句是)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唐·鱼玄机《江陵愁望寄子安》

就像唐代女诗人鱼玄机诗中所写,当回忆是一种单向奔赴的思念时,一个人的回忆,是一份在心中炙热燃烧的情愫,跨越时空的思念就是对一个人的依恋。一念起,过去的点点滴滴都会出现在回忆里,像 *** *** 细流一样在心头流淌,在心间萦绕。

我们用指尖翻阅枕边诗书,我们用心灵与诗歌交汇。当我们的眼神与诗歌中的某一行、某一句中不期而遇,并沉浸在诗歌中唯美动人的意境时,似乎就在这一刹那间,我们会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甚至会产生与诗人成为异代相逢的知己的喜悦中。

唐代诗人徐凝在游赏扬州的时候,邂逅了一位心仪的女子。后来,当他离开扬州并回忆起这位在扬州邂逅的女子时,写下了一首传唱千年的诗篇《忆扬州》:

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长易觉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千载之下,每当重读此诗,诗歌的意境会在不经意间触动读者的心弦,并裹挟着读者的思绪梦回到大唐的扬州,与徐凝一起重拾扬州的记忆、感受扬州月夜、邂逅扬州的爱情。

徐凝,唐代诗人,睦州分水(今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人。徐凝有才华,诗名显著,但他屡次科举都以失利告终,遂寄情山水,吟诵诗歌,潜心学问,布衣终却一生。

徐凝的《忆扬州》,单看诗题,很可能会误以为是一首描摹城市风光的怀旧之作,然而内容却是一首怀人之作。诗中的女子,正是诗人在扬州邂逅的情人,诗人在扬州的归宿感就来自情人的缱绻与温柔。

爱有多深,思念就有多深,以至于诗人离开扬州多年后,仍然对她念念不忘,用诗歌的形式聊表思念,甚至在诗中用到了“萧娘”和“桃叶”这样的字眼。

先看“萧娘”,“萧娘”是美女的代名词,在唐诗中经常出现。如杨巨源诗中的“风流才子多春思,肠断萧娘一纸书”,元稹诗中的“揄扬陶令缘求酒,结托萧娘只在诗”,诗人们以萧娘指代美女,不仅避免了直白,反而多了一份让人回味形象的空间,这正是唐代诗人们惯用的含蓄而蕴藉的诗歌表现手法。

再看“桃叶”,桃叶除了植物属性外,还与历史文化名人有关。原来,“桃叶”是东晋名士王献之爱妾的名字。王献之曾在秦淮河的渡口迎接她,作了有名的《桃叶歌》:“桃叶映红花,无风自婀娜。春花映何限,感郎独采我。”

在这首只有四句20字的诗歌容量中,王献之以别出心裁的比喻,将桃花比 *** 妾,不仅写出了桃叶的娇美与动人,也写出了他对桃叶的爱意和桃叶对他的情意。全诗比喻出彩,纸短情长,堪称爱情诗中的精品佳作。

因为王献之在《桃叶歌》中流露出的动人心扉的情感,以至于后世诗人经常将“桃叶”采撷进诗歌中,如许浑赠别诗中的“导引岂如桃叶舞,步虚宁比竹枝歌”,李贺诗中的“彩线结茸背复叠,白拾玉郎寄桃叶”,李涉诗中的“君到扬州见桃叶,为传风水渡江难”。

诗歌文化有着一脉相承的内在逻辑,诗人徐凝则为“萧娘”和“桃叶”这两个文化符号渲染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徐凝诗中的“难胜泪”和“易觉愁”两处描写不难看出,这是诗人回忆当年离开扬州之际,与情人难舍难分之际,情人愁眉泪眼的动人形象更为这场离别平添了无限愁绪。诗人将桃叶、萧娘互文对举、同义替换,其实都是指思念的那位扬州情人。

徐凝以工笔细描的手法,从情人的脸颊、眉头写到泪水、愁容。可以想象,她一定是一位多情的女子,她把似水的温柔和似火的爱情全都给了诗人。在诗人眼中,她就像一抹阳光,就像一阵清风。

正是因为诗人徐凝见识过她的温柔妩媚与善解人意,所以她的音容笑貌才会镌刻在诗人心间,成为挥之不去的美好回忆。当他在某个夜深人静、月光悄悄爬上窗楹的时刻,他就会想起那位似月光般温柔的扬州情人。

即使诗人记忆深处的往昔美好画面被时光荡涤得微微泛黄,起了褶皱,有些甚至支离破碎,但是诗人依然会将这些画面视为生命中最重要、最珍贵的东西。他会轻柔地擦拭画面,他会温柔地抚平画面,他会认真地拼接画面。

诗人徐凝不会让时光的尘埃落在画面上,不会让时间的力量弄皱画面。他会让昔日重现,他会让时光的滤镜高清还原往日情景,他会让那一帧帧在生命里如浮光掠影般闪现的记忆碎片纷至沓来,投射到瞳孔、投射到脑海,投射到心间。

在所有与过去时光有关的画面里,有一个早已定格在徐凝的记忆库中。诗人不用刻意回忆,也是那样历历在目,那就是当年他与情人在扬州街头道别的那个晚上。

那是一个伤离别的夜晚,那一夜月光如水,他与情人终因为不可抗拒的外部原因而分别。诗人情难自抑,他不忍直视情人噙满泪水的双眸,其实诗人的双眼也是热泪盈眶。

他们什么都没有说,唯有“执手相看泪眼”。诗人徐凝抬起头来,试图化解一下“无语凝噎”的伤感氛围,但就在这一瞬间,他看到了夜空的一轮明月。但此时的月光又是如此明亮皎洁,如此妩媚温柔,更加让诗人不忍直视。

离别的情绪与动人的月色交织在一起,加重了诗人的离愁别绪,让本来就已不堪重负的烦扰之情变得无以复加。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诗人在深夜抬头望月的时候,原本是消解当时的离愁别绪,却想不到连月光都是这样缱绻动人。这让诗人的所有情感如同月光的清辉一样瞬间流泻开来,一发不可收拾。

这月光不禁让诗人想起过去的一个个相似度极高的画面,那是他们携手漫步在被月光浸染过的扬州街道上的画面,他们坐在月光坐过的台阶上你侬我侬,他们在花前月下诉说着浪漫的爱情故事。

扬州的温柔月色是他们浪漫之旅的见证,每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都是他们金风玉露般的旖旎情事与缱绻过往的见证。

回忆是思念的苦,回忆是爱的一种延续,如果对往事没有爱意,思念便无从谈起,如果爱意永驻心间,思念就会与回忆交织在一起,缠缠绵绵没有界限。哪怕是上扬的嘴角,眉宇间的忧郁,抑或是轻声的叹息,都是那样清晰可见。能接受在哽咽与欢愉中失去彼此的结局,也就能接受在思念与回忆中重拾印象的开局。

离别是一件难事。若真忘了一个人,又怎么会接纳与他或她有关的点滴往事在心里泛起涟漪?

久违芝宇,时切葭思。徐凝与扬州情人离别之后,时光虽然冲淡了往日的情愫,但当诗人在某一个瞬间不自觉地追忆起在扬州与情人邂逅的点点滴滴时光时,那月光下的情人的愁眉和泪眼,都成为诗人无比怀念的不堪往事。

这种思念依旧会如潮水一般涌来,缠绵的思念挣不断、解不开,所以诗人提笔写下了后两句“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诗人为这首相思之作《忆扬州》画上了含蓄蕴藉、耐人寻味的句号。

细细品味徐凝的《忆扬州》,只看诗题,说它是一首怀念扬州的诗并不为过,但诗歌内容却是一首“满纸相思泪”的绮怀的诗。

因为这首诗没有去描写扬州城的繁华富庶,没有描绘扬州城的宜人景色。而是通过回忆情人离别之际的情景和月光,来抒发绵绵不尽的离愁别绪和离别后的深切怀念。

诗人徐凝用“三分明月”来描写皎洁的月光,用“二分无赖”来形容扬州的明月夜,就是要说明天下的月光共有三分,无奈何,竟让扬州独得月光专宠,竟然占了二分。这样的表达不但在写法上极具特点,在艺术表达上也极具感染力,因而产生了独特的审美艺术效果。

诗人以这种极度夸张的美景和不落窠臼的行文来反衬自己极度深沉的离愁别恨:普通的月光已能增加恋人离别时的痛苦感受,而在这集中了天下三分之二月光的映照下,这种离别之苦岂不是更加令人无法忍受?

诗人面对这轮过于明丽、过于妩媚、过于动人的月光,不去吟咏它,却嫌它多事,令他徒增烦恼。因为在成年人的感情世界里,所有的轻描淡写,都是无可奈何。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站在月光如水、清辉四溢的扬州城中,踏着被月色浸染过的青石小道,在袅袅的晚风中,那沐浴过徐凝的轻柔如水、朗然如璧的月光轻柔地落在游人的肩袖上,人们何尝不会想起徐凝《忆扬州》那动人的旋律和抒情的文字。

李白说:“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是啊,每场如期而至的月光,都是月亮献给夜晚的温柔;大自然调和出的柔和的月色,晕染着夜空,晕染着大地,也浸润着扬州的每一个角落。

月光给扬州带来了温柔、浪漫的底色,夜晚的喧嚣也被月光偷偷地切换成温柔的旋律,给予人们些许慰藉与掩护。在无数个月光下的成双成对的背影中,有徐凝,有你,也有我。

更多徐凝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扬州明月的诗句是)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