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胡适张爱玲:短暂交往的前世姻缘,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胡适张爱玲:短暂交往的前世姻缘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胡适张爱玲:短暂交往的前世姻缘

张爱玲,一个永远不会过时的名字,一个谁也模仿不了的天才作家。

有人评价她:如果这世上只有一个人能同时承受灿烂夺目的喧闹与极度的孤寂,那这个人就是张爱玲。

年少成名,在上海时她的文采名气叱咤风云。

半生孤寂,在美国时她深居简出且一人独居。

如果当年,她不从上海去了香港,又去了美国,或许她的一生又是一番前所未有的光景。

但是与当时的导演桑弧分手后,加上那时的窘境,32岁的张爱玲,毅然离开大陆去了香港。

在香港时,张爱玲结识了终身挚友宋淇夫妇。

宋淇夫妇

宋淇夫妇本是张爱玲的忠实读者,香港一遇,在谈论古典文学时,发现他们都是红楼梦的忠实粉丝,至此祁文美成为张爱玲的闺中密友。

为什么要提这对夫妇呢?

因为张爱玲在去世前,曾写的一封遗书中就向友人转达:去世之后身边所留遗物,尽数留给宋淇、祁文美夫妇。

去香港后的张爱玲,做起了翻译工作,也出版了人生中的第一本全英文小说《秧歌》。

她再一次的演绎了传奇,胡适、夏衍等文人学士曾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但是这本小说,打开了国外市场,国内销量很是惨淡,具体原因是曾经帮助过她的柯灵这样评价:

“《秧歌》和《赤地之恋》的致命伤在于——虚假。描写的人、事、情、境,全都似是而非,文字也失去了作者原有的光彩。”

在香港待了三年,文学转型,并未成功,经过考虑,张爱玲以难民的身份登上了克利夫兰号游轮,远渡重洋,去了美国。

初到美国,她几乎举目无亲,那时唯一的幸运是,张爱玲的闺蜜炎樱从日本移民到了美国纽约,也不算一人孤独的流浪他乡。

炎樱

然后她和炎樱一同去拜访了胡适,二人一见,由此成为忘年之交。

胡适那时,年过六旬,张爱玲,三十有二。

对于胡适,我们再熟悉不过,一生之中来美国多次,来美国留学,来美国讲学,来美国参加学会……

要说他与张爱玲的渊源,还从“笔友”说起。

- 在香港时,来往信笺 -

在张爱玲的《忆胡适之》一文中,曾详细的写出了她与胡适是如何相识的。

那时张爱玲从上海去了香港,刚写成短篇小说《秧歌》,去信给胡适请他来写书评,很巧的是,因为胡适一直有记日记的习惯,就将张爱玲的书信内容记录在了其中,我们也看到了当年张爱玲写给胡适书信的内容:

适之先生:

请原谅我这样冒昧的写信来。很久以前我读到您写的《醒世姻缘传》与《海上花》的考证,印象非常深,后来找了这两部小说来看,这些年来前后不知看了多少遍,自以为得到不少益处。

我希望您肯看一遍《秧歌》。假使您认为稍稍有一点接近“平淡而近自然”的境界,那我就太高兴了。

这本书我还写了一个英文本,由Scribuers出版,大概还有几个月,等印出了我再寄来请您指正。

胡适先生对待学问是很认真的,那时已年过六旬,学问上的建树早已有成,而张爱玲刚过三十,在文学上的卓越才华,也已大放异彩。

所以在接到信后,胡适立马就去看了《秧歌》,并且在回信中对这本小说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先是夸她这本小说很有文学价值,再次觉得她写人情很是细致,另外再问张爱玲之前还写了哪些文学作品,希望能够看看。

自此以后,二人成为笔友,也成就了一段‘忘年交’,多有书信往来,晚年的胡适在美国生活暗淡,除了有妻子江冬秀陪伴身旁,与张爱玲之间的轻薄信笺,也给了他些许的慰藉。

- 祖辈相识,渊源颇深 -

在二人之间的来信中,胡适才知道原来他们祖辈相识,胡适还与张爱玲的母亲极其姑姑张茂渊在同一个桌子上打过牌。

就在张爱玲的祖父张佩伦的《涧于日记》中曾记载过他与胡适父亲胡传的一段过往。

那时张佩伦考中进士后成为一名皇家教师,而胡传只是一介书生,请求张佩伦为他推荐,在人生低谷时,张佩伦仍念旧情,为他伸出援手。

后来张佩伦被夺职流放后,胡传写信慰问,还附上银两以作当年的恩情报答。

除此之外,张爱玲的父亲还买过《胡适文存》和《海上花列传》。

《海上花列传》和《醒世姻缘传》是胡适作序,张爱玲大概上中学时,就极其痴迷醒世姻缘传,哪怕房顶的炸弹快要落下,她第一反应也是:至少等她看完这本书吧。

还有她的弟弟张子静,姑姑张茂渊,都对胡适极其推崇,当年姑姑张茂源在报纸上看到笑容满面,打着大圆点的蝴蝶式领结的胡适的照片笑道:想不到胡适竟这样帅气年轻!

帅气的老胡

- 正式见面,此后一别 -

到了美国后的张爱玲,在还没遇到她的第二任丈夫赖雅时,张爱玲与她最亲密的闺蜜炎樱来往较多,两人一同来拜见了胡适。

因为二人极喜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红楼梦》,所以交谈甚多,并且在作品上胡适写过《红楼梦考证》,张爱玲写过《红楼梦魇》,还在宋淇夫妇的介绍下,为香港邵氏兄弟写过红楼梦的影视剧本。可见他们对红楼梦的喜爱程度。

在《忆胡适之》中,张爱玲回忆起在美国最后一次见胡适的场景:

送适之先生到门外,他的围巾裹得严严的,脖子缩在半旧的大衣里,厚实的肩背,头脸相当大,整个凝成一座古铜半身像。

而她自己只穿着大挖领的夏衣,因为屋里暖气太热,倒也不觉得冷,她向河上望过去微笑着,可仿佛觉得有一阵悲风,隔着十万八千里从时代的深处吹来,吹得眼睛都睁不开,那是她最后一次见适之先生。

三年后,胡适回国。

回国四年,胡适先生在一次就酒会中溘然长逝。

回想两人真正交往的时间,也就是在美国这短短的一段时间中,可胡适对张爱玲在学术研究上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张爱玲在美国翻译她一生中最钟情的两部小说《红楼梦》和《海上花列传》,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胡适研究白话小说上的延续。

张爱玲与胡适的这段前世姻缘,是张爱玲后半生在美国生活时,生命中曾绚烂绽放过的璀璨烟花。

虽然时间极其短暂,可却弥足珍贵。

更多胡适张爱玲:短暂交往的前世姻缘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