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从前有一位老人(以前的老人),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从前有一位老人(以前的老人)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从前有一位老人(以前的老人)

2011年,广东一位七旬老人无意中从祖宅内翻出一张借条,他发现借条上的巨款竟然高达3万亿,于是他拿着借条去找 *** 要求赔偿。

这到底是一张什么样的借条?最后 *** 将欠款还给他了吗?

梁诗伟照片

一、突如其来的借条

2011年春节刚过,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民政局来了一位“讨债”的老人,只见老人身着破旧衬衫,看上去十分寒酸,可他的手里却拿着一张“天价欠条”,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老人的名字叫做梁诗伟,是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棠下镇大井头村的村民,平时他需要靠着 *** 的补助来过日子。

而就是去年发生的一件事,让梁先生对生活又有了新的期盼。

首饰盒

原来梁先生去年回老家修缮祖宅屋顶时,意外在屋顶的瓦片下发现有一个隔层,并从里面找到了一个非常精致的女人首饰盒。

盒子虽然已经被风雨腐蚀以后变了模样,但从它的质地和款式上来看,像是一个古董。

梁先生将它拿下来擦拭干净,然后小心翼翼地打开盒子,里面装着一个羊皮钱包,可让他出乎意料的是,钱包里面没有钞票,也没有首饰,里面居然藏着一张游击队写下的欠条。

羊皮钱包

梁先生的借条一看就知道很有历史感,只见它纸质都已经泛黄,而借条上面的内容却令梁先生大吃一惊,原来借条上面写着:

今借到鸿文三姐白米共38石70斤、大洋5000元、金条8支,每支1两。待胜利后由当地县 *** 偿还,此据在偿还之日终结。

落款人:新鹤人民抗日游击队三中队李兆培。

时间是民国33年12月29日。这张借条在1944年的时候被写下,距今已过去了67年。

借条照片

我们将借条上的物品换算一下,一石米约等于六十公斤,也就是120斤,按照38石70斤米换算下来就是4630斤大米。

1944年的5000元大洋相当于现在的500万人民币,再加上8支金条,粗略计算, *** 现在连本带利需要偿还3万多亿人民币。

这么一笔巨款听着就让人害怕,3万多亿是什么概念呢?

GDP数值

2010年的时候,整个广东省的GDP才4.5万亿人民币,如果真的要偿还的话,那这张借条就价值广东省三分之二的GDP。

一张借条拖到67年以后,国家居然要偿还3万多亿,那么这张借条上的数字究竟是真是假呢?它的背后又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呢?

二、老来得子

原来借条上的“鸿文三姐”是指梁先生父亲的三姨太。梁先生的父亲叫做梁鸿文,梁鸿文小时候家里条件困苦以乞讨为生,直到十几岁时被陌生人拐到美国做农工,他在美国一呆就是58年。

梁鸿文照片

梁鸿文早年因为家境贫寒,他在国外备受欺凌,于是他发愤图强,决定不再让自己就这样窝囊下去。

经过梁鸿文不断努力打拼,他从一个农场的打工仔逐渐发展成一名富商,赚得盆满钵满。

梁鸿文在美国有钱有地位,生活逍遥又自在。可他到底是异乡人,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还是难抵思乡之情。

思乡心切的梁鸿文决定落叶归根,回到祖国的怀抱。于是他带着在美国打拼多年存下来的积蓄回到国内,在广东蓬江区大井头村落户。

网络配图

当年,他用手里的积蓄在家乡置办了一栋大宅子,还购置了许多土地,一跃成为了大井头村的“大富商”。

房子和票子都有了,可梁鸿文此时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儿子继承家中财产,如果自己去世了,那自己多年打拼的积蓄不就拱手相让了吗?

梁鸿文越想越不甘心,于是他娶了6房姨太太为自己生儿育女,延续家族传承。

梁先生虽是梁鸿文之子,可他并不是他父亲的三姨太所生,他的母亲是六姨太。

网络配图

但梁先生是他父亲的老来子,他一生出来就备受全家人的宠爱,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可是好景不长,在他3岁的时候,父亲去世。

梁鸿文离世前他曾考虑过把遗产留给谁,是留给还不会走路的梁诗伟?还是忍痛交给自己的其他兄弟,让他们替自己将梁家传承下去?

可他还是希望能将遗产留给梁诗伟,梁鸿文决定将偌大的梁氏家族交给三姨太管理,待梁诗伟长大后,三姨太便会将梁家交还给他。

按照习俗,姨太们所生的孩子若是男孩,就要抱到当家主母身边去抚养,但梁鸿文的前两位姨太相继去世,所以梁先生3岁以后是由三姨太抚养长大。

三姨太对梁先生视为己出,他读书到半夜的时候,三姨太也会陪着他一起,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三姨太也会及时给他解答。

鸿文三姐照片

在他的印象中三姨太是一个聪明贤惠的女人,可以说她将梁先生当成了亲生儿子对待,而梁先生也将三姨太视为生母。

聪明能干的三姨太在梁鸿文去世后成为了梁家的“掌舵人”。

梁鸿文走后,三姨太领着一大家子的日子并不好过。因为那时日本觊觎中国领土,入侵中国抢占土地,日寇四处烧伤抢掠,无恶不作,大井头村的日子也不太平。

这个时候,三姨太一方面要提防日寇的骚扰,保护好家人,一方面还要面对家族资产纠纷,担心其他几房姨太太为争夺财产而起内讧,所以她每天夜不能寐,茶不思饭不想。

网络配图

好在大井头村是抗日游击队的重点活动区域,日寇有所忌惮,不敢太猖狂。

三姨太为了避免给自己家里引来杀身之祸,所以将游击队的欠条藏在房顶的瓦片下面,直到去世也没有说出欠条的下落。而那张借条也一直没有被众人发现,直到2011年,梁先生翻出借条,他才想起家中原来发生过这件事。

三、借条由一张变两张

据梁先生说,他拿到借条后,马上就给民政局的副局长打了电话,副局长建议他将借条捐出去。

梁先生认为自己的母亲当时借给游击队队长的借条,对他而言意义重大,更何况有借有还。

可是借条上面写明找当地的 *** 部门偿还,粱老先生又为何要去找民政局呢?

随后梁先生打电话给民政局副局长,从副局长刘正运口中我们才得知,第二张借条对民政局来说,确实没有依据能处理。

副局长刘正运

在此之前他们之前已经对梁先生家进行过奖励和帮助。借条上涉及的金额较大,因为没有相关法律参考,不能擅作主张对梁先生偿还。

刘局长表示这是第二张借条,难道在这之前还有第一张借条吗?

第二张借条就在夹层中

梁老先生回忆道:之前在祖屋中的确是找到过一张借条。在2009年的时候,他在神阁祖宗牌位内的夹层里找到了第一张借条,当时他按照借条去找到市 *** ,要求给个说法。

市 *** 一开始查找关于偿还借条的法律法规,可法律上显示债权类的纠纷最长有效期是20年,如今过去了67年,按理来说他们无权进行偿还。

民政局照片

*** 的工作人员几经商量以后吗,他们无奈地将此事交给民政局处理。梁先生只好去寻找民政局副局长,他要求民政局给他个说法。

民政局也是第一次遇见这样的事情,于是他们让梁先生将借条先拿回家里,三天后他们会尽力给梁先生一个满意的答复。

既然第二张借条借出去了那么多钱,那么第一张借条又写了什么呢?

第一张借条

只见第一张借条写道:

今借到大井头村鸿文三姐白米60斤,代胜利后,由当地县 *** 每年一倍偿还,如此类推。

立据人:新鹤人民抗日游击队三中队李兆培。

时间是民国33年10月13日。

据梁诗伟老人回忆,在1944年10月13日那天晚上,家里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6岁的梁诗伟闻声去开门,发现是梁鸿文二哥的女儿梁月娇。

梁月娇还在读书时便看不惯日寇迫害老百姓,所以刚成年的她,就不顾家人反对去参加抗日游击队,还成为了当时赫赫有名的新鹤人民抗日游击队三中队中的一员。

梁月娇照片

他许久未见梁月娇,心中非常高兴地去迎接,可梁月娇却显得心不在焉,她带着几个不认识的男人在门口左顾右盼,看街道上空荡荡的,他们不敢在外耽搁,迅速进门后还把门反锁上。

梁先生的母亲看到他们饿的都快直不起腰来,立即吩咐厨房为梁月娇和她的战友们煮了一大锅热饭,热情地招待他们。

和敌人周旋两天还没吃上一口热乎饭的梁月娇,此时顾不得什么礼仪,立即狼吞虎咽了起来。三姨太见状,于是关切地问道:“孩子,发生了什么事?有需要帮忙的尽管开口。”

面对家人的关怀,梁月娇毫不客气地说:“我们已经两天没吃饭了,队里还有好多同志都饿着肚子呢,今天回家就是想借些粮食给同志们吃。”听完这话,三姨太立刻派人去拿粮食,战士们对三姨太感激不尽。

战争时期,日寇经常来剥削他们这些富贵人家,梁家也是深受其害,若不是八路军替他们打鬼子,家里这些粮食怕是早被一抢而光了。

所以三姨太得知游击队的同志们饿肚子,心里很不是滋味,二话不说就要给他们捐粮食。

但八路军是一支为老百姓谋福利的队伍,纪律严明,从来不会拿老百姓的一针一线,即使吃了老百姓的粮食,也是他们借来的,必须要归还。

梁月娇和战士们拿到粮食后并没有立刻离开,只见一个矮矮胖胖的男人对梁月娇说道:月娇你把粮食称称有多少斤,我们很感激你婶婶将粮食借给我们,如果我们就这么拿走了,那她们又该怎么过下去呢,我给你们写个借条。

梁月娇点了点头,可是他们出来的着急,连食物也没有,更不要说携带纸笔在身上,当时战士们挠了挠头,然后纷纷看向三姨太。

三姨太懂得他们的窘迫,于是对着梁诗伟招了招手,让他拿出自己的笔和作业本,他将自己作业本的最后一页撕下递给男人,男人思索一会儿后写下借条。他清楚地看到男人的名字叫做李兆培,所以梁先生才对这件事印象比较深刻。

游击队借走大米的时候是1944年,到今天已经过去了67年,那么民政局该如何偿还梁先生呢?接下来让我们看一看。

四、 *** 的补偿

梁先生按照约定三天以后,再次找到民政局时,民政局考虑到梁先生家的实际情况,针对第一张借条提出了3个处理意见:

第一、由当地民政局奖励20000元,以表示对当年支援游击队的感谢。

第二、由于鸿文三姐已故。奖励款项由梁老先生代为领取,同时他们将收回借条。

第三、如果梁先生平常生活上有困难,可以按照救济救助途径帮忙解决,但是不能再以借条为由,提出其他的要求。

*** 处理意见

半个月以后,梁先生拿着 *** 补偿的2万元去修补梁家祖宅,在检查房顶漏水问题时,意外在祖宅屋顶的瓦砖下发现了第二张借条,梁先生认为第二张借条所借的数量和金额与之前都不一样,所以,应该另作补偿。

之前也有人对第二张借条提出质疑,他们认为第一张借条所借60斤白米很贴近现实。

金条

可第二张借条上面不仅有粮食,还有金条,这在当时也是一笔不菲的数目,梁家财力就算再雄厚,怎么会这么爽快就借出去呢?更何况4000多斤的粮食以当时的情况要如何运走呢?

梁老先生表示,第二张借条的粮食数量虽多,但都是累计数量,并不是一次性运走的。

农民帮助游击队运送粮食

说到这张欠条,很多人都会怀疑当年抗战胜利后,国家曾统一处理过这些欠条,当时三姨太为什么没有拿出借条找国家兑现呢?

原来是因为1952年土改运动时,梁家家财万贯,被划为地主阶级,成为老百姓痛恨的对象。

而三姨太作为梁家当家人,自然受到了广大民众的批斗,最后郁郁而终。家人怕再次受到牵连,对借条一事只字不提。

大当家死了,借条藏在哪里更是无人知晓。

三姨太死后,出生富贵之家的梁先生,在那一段时间经历了贫富的大起大落,后来他靠着亲戚资助去了广州念书,而那段时间他也没有再回过家里。

到了晚年,因为生活实在困难,申请了贫困低保,每个月靠着 *** 发放的690元补助勉强度日,除了 *** 的补助之外,他平日里就靠着和妻子捡废品换钱为生。

他发现欠条后,去 *** “讨债”,一方面是想借此改善家里的生活条件,而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想通过 *** 为去世的老人和家人正名,他们曾经帮助八路军抗击外敌有功,最终却被当成地主残害致死。

梁先生手上拿着借条

梁先生手里拿着的不仅仅是一张借条,而是梁家在抗战时,对人民子弟支持的证明书,没有他们的支援,不可能在艰苦的环境中支撑。

正是 *** 带领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同仇敌忾、不怕牺牲,才有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有了新中国,才有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

在 *** 的领导下,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在改善,脱贫攻坚战略取得新进展,贫困率相比以前大幅度降低,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发展,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逐渐提升,死亡率相比以前慢慢降低,走向实现中国梦的道路越来越近,路上的荆棘也越来越少。

在不知不觉中,中国也逐渐驶向强国的彼岸,在此向那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的 *** 员致谢!我们应以他们为榜样,为骄傲,不忘初心,牢记自己的使命。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张借条的历史意义已经远远地超过了它的内容,也能证明梁家在全国抗战的危难时刻,也做出了很大的爱国行为。

老话常说: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梁诗伟老人在发现自家有这张借条之后,想要讨还回自家曾经借出去钱的想法很正常。

但从现在法律的层面来说,这张欠条年数太久债权类的纠纷最长有效期是20年。而这张欠条已经超出期限太久,无法受到法律的保护。

梁先生现在已经一直在接受 *** 的照顾,而 *** 也会给梁先生这张借条一个合适的处理方法,与梁先生达成共识。

更多从前有一位老人(以前的老人)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