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今天,2022年7月7日,是卢沟桥事变爆发85周年。恰好最近我在读王树增的丛书《抗日战争》,于是便借这个机会,思考思考,总结一下。我以为,在这个时间节点,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勿忘国耻的同时也应该牢记,为什么全面战争是从位于北平城外的卢沟桥爆发的?为什么正面战场会打得如此艰难?为什么国民 *** 迟迟不肯宣战?为什么会出现集团性的精神沉沦和人格沉沦?
一.为什么全面战争是从卢沟桥爆发?
金一南教授曾经在讲座中提到:“如果一个孩子向我们发问:为什么全面战争在卢沟桥爆发?卢沟桥是中国和日本的边界吗?恐怕有时间很多人都不知道如何回答。”
这个问题可谓是正中要害,我们需要反思究竟是为什么?答案就是:我们至近代以来到全面抗战前,我们几乎没有胜利过,我们一败再败! *** 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九一八事变,我们的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妥协,一次次的割地求和,让列强一步步地蚕食中国的领土,为“七七事变”的爆发埋下火种。现在的你能否想象,当时的华北,外国人就在你的眼皮地下驻军!单是日本,驻军就从400名的“清国驻屯军”暗中扩编为六七千人的“中国驻屯军”。
俗话是:“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酣睡。”可是在我们国家的核心地区,却让敌人久居于此。现在来看,这确实是很荒唐,可是这就是当时的国情。
当年希特勒进攻苏联,发动“巴巴罗萨”计划。希特勒有一句话:“苏联就是个破草屋子,我一脚就可以踹倒它。”希特勒错了,把自己的脚都踹断了,满盘皆输。但是当时的中国,是个真正的草房子,谁上来踹一脚,倒了;弄一个梁撑起来,再上来一个人,一脚又踹倒了;再撑起来,再被踹倒。
一个中国人,如果不了解当年中国政治有多么腐朽,中国军事有多么衰弱,就不会明白腐朽与衰弱将会带来多么巨大和深重的灾难!
二.为什么正面战场会打得如此艰难?
正面战场的主力是国军,不可否认, *** 军队在与日军的战斗中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他们中的有些军队本来可以把战打得更好,把伤亡再减少的,可是却往往事与愿违,每次作战计划从理论上都是行得通的,可是一到实际作战往往不如人意。为什么会这样?正所谓人心齐,才能泰山移。可是当时的国军中,不乏有思维充满局限的将领,不乏有避重就轻的将领,他们或者心存侥幸,认为日军就是做做样子,不会动真格,消极备战;或为了保住自己的地盘,防蒋胜过防日,于是违背中央,私下与日军谈判,让日军赢得为新一轮攻势准备的时间;或者为求自己辛苦培植出来的军队不受较大损失,于是在战场中,“友军有难,不动如山。”在中央的一再催促下才慢慢地调度军队,让友军当炮灰。抗日战争下,关乎民族危亡的重要时刻,却还有如此多的领导者同床异梦,各种打着自己的小算盘,本来实力就弱,如此一来,更是增添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伤亡。
再者,平时战备的松弛,在建造防御工事时不知有多少国民 *** 官员在期间捞了多少油水。等到国军从第一战线退到第二战线是才发现,号称投入巨资的防御工事,居然就是几个小土包,一个小碉堡,仅仅只能容下一人,更多的还是未完工的半成品。士兵们往往需要重新构建防御工事,可是为时已晚,还没建到一半,日军就攻了过来,只好仓促迎战,又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第三,战争前期一旦到战术撤退时,国军就会乱成一锅粥,明明是担任留守掩护的部队,却变成了第一支脱离战场的部队。明明还未接到撤退命令的部队,看到其他部队开始撤退,自己也跟着撤退。而且许多部队撤退没有明确有序的路线,居然曾出现几万人拥挤在一座小桥边等待过河,给日军战斗机和轰炸机提供活靶子!
由此可见,当时的国民 *** ,上至将领,官员,有为求自保之徒,有中饱私囊之徒;下到士兵,缺乏组织与纪律。这样的实体,怎么能够跟初具现代化的日军硬碰硬,我们要牢记,我们本可以用更少的代价来赢得战争的胜利,可是由于这些原因,我们想要消灭一个敌人,往往要付出好几位战士的宝贵生命,多么令人遗憾!
三.为什么国民 *** 迟迟不肯宣战?
你是否知道,国民 *** 正式对日宣战是在1941年12月9日。简直是离大谱了,此时以距离日本大规模入侵已经过来10年零3个月。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就是国民 *** 一直还在犹豫,一边打一边想和,能妥协就妥协,能不大就不大。蒋的抗战,从一开始就没有打到底的决心。七七事变后两个月,一直被动防御,期待国际联盟的调停,结果日本早早退出国联,国联对中日战争避而不谈。见国联调停无望,蒋又通过德国大使陶德曼作为中间人,寻求调停,还好日本是狼子野心,被胜利冲昏头脑,在攻陷南京后变本加厉,提出极为苛刻的要求,让日本失去第一次抽身的机会。第二次是日军坚决要求蒋必须下台,谈判破裂,日本失去第二次抽身机会。第三次谈判被 *** 和桂系李宗仁和白崇禧搅黄,未能得逞。第四次是1940年7月23日,国民 *** 与日军达成秘密协议,或是出于偶然,或是 *** 已经察觉到中日进行和平谈判的危机,在8月发动百团大战,再次把国民 *** 拉回抗日的战线。
直到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8日美国对日宣战,国民 *** 才鼓起勇气对日宣战。此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美国遭受袭击第二天就宣战,态度强硬,坚决要把偷袭者打到无条件投降为止。而国民 *** 却是在侵略者明火执仗,南京屠城,占领大半个中国的情况下,居然还一边进行抵抗,一边琢磨着妥协,一边盘算着退路。岂不荒唐。
一个国家如果一味等待他国的援助,一味等待他国基于国际道义来帮助你,那真的就是等也白等,历史上企图挟洋自重的国家都没有好下场,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也如此!
四.为什么会出现集团性的精神沉沦和人格沉沦?
在二战中,各国都有伪军。德国进攻苏联,乌克兰出现伪军;德国进攻法国,法国也出现伪军;意大利进攻埃塞尔比亚,也出现了伪军。但是伪军数量超过侵略军数量的,中国是唯一一个。
抗日战争期间, *** 副总裁汪精卫,中央宣传部部长周佛海以下20多为中央委员投敌,58位旅长,参谋长及以上将官投敌,有的部队成建制哗变。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协助日军作战的伪军高达210万人,超过侵华日军人数。
弥漫于统治阶级的失败主义是直接原因,像汪精卫一样无心抗日的,国民 *** 大有人在。军人中有顾祝同,朱绍良,熊式辉,李明扬,政客中有陈公博,周佛海,陈立夫,陈布雷,高宗武,文人中有胡适,陶希圣,梅思平,周作人等。
弥漫于社会的妄自菲薄,在精神上跪倒在别人面前,从精神上完全被对方奴化,自由主义思潮侵蚀,只知个人,不知民族;长期封建社会影响,只知小家,不知国家,这些是根本原因。如果“四万万中国人”还像八国联军那会一样,一盘散沙而已,那么他永远不会崛起!
五.变与不变
在长期艰苦卓绝的抗战中,出现了一批一心一意的人,也出现了一批心理变化的人,大部分 *** 员视死如归,不畏牺牲,将抗日进行到底。而曾经地革命英雄汪精卫:“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可是十几年后却叛国投敌,为世人所唾弃。指挥部队用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的29军军长宋哲元,前脚才被称为:“抗日英雄”,后脚就因为私下与日本人谈判而名声扫地。而在天津主张与日本人谈和的张自忠,在受尽民众的唾弃后,痛定思痛,与庞炳勋冰释前嫌,共同抗敌,最终在枣宜会战为国捐躯,成为名副其实的抗日英烈。相反,与他冰释前嫌的庞炳勋,他的摇摆不定和复杂多变令人不可思议:北伐时他投靠冯玉祥,后来又投蒋反冯;抗战初期他坚决抗日,获得台儿庄大捷后却投靠日本人当了伪军;受到 *** 人的感召,他再次率部与日本人作战,但不久又依附于蒋介石;日本投降后,他率部与 *** 作战; *** 兵败又去了台湾,真的是老墙头草,老骑墙派了,如此反复,真的是令人震惊。
六.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到底那个贡献大?
我认为这个问题根本不需要回答,因为衡量贡献可以有很多个标准,从歼敌数和缴获的装备数来看,正面战场肯定贡献更大,但是,如果没有广袤的敌后战场对日军的牵制,没有 *** 人对敌战区的民众进行动员,我们四万万中国人,还会是一盘散沙而已。正是 *** 强大的基层组织能力,把人教育得有觉悟,把人组织得有力量。
一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日军山口真一少尉的驻地不远处的邯郸西部山区。那天事发突然,孩子们在满村追逐打闹,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日本鬼子,一下把村子包围起来。好几个正在开会的区委干部来不及走脱,都被困在村里,混在村民里。
这个村子生命力旺盛,全村五千多人,有一千多个小孩。日本人选中了突破口。他们拿出糖果,一个一个地给,“咪西,咪西,随便指指那个不是村子里的人。”没想到一千多个孩子,没有一个接糖。日本人把他们攥紧地小手掰开,将糖硬塞进去,小手像推火碳一样把糖推出来,又重新紧紧攥上。日本人地糖掉在了灰土地上。
哪个孩子不知道糖好吃?那个孩子不知道如此“不识抬举”带来地生命危险?几十年过去了,有人问当年其中一个孩子:你们怎么那么大胆?真的一点都不害怕?已经白发苍苍的老者回答:谁也不是铜浇铁打的,咋不怕?可那糖不能接,一接,就成汉奸了!一千多个孩子,在村里免不了打架斗殴,但在支起来的机枪和塞过来的糖果面前,在“一接就成汉奸”的结论上,他们不需商量,息息相通。这就是 *** 组织动员群众的力量,让他们觉悟起来,为捍卫自己的利益而战斗。
回望过去,沧桑百年,我们每逢一个纪念日,我们缅怀先烈,勿忘国耻的同时,也要有深入思考的敏锐,为什么这件事会发生,为什么我们没能够做的更好,我想,只有我们深入思考,才能真正有所领悟,才能明白百年前的中国为什么积贫积弱,才能避免历史的悲剧重演,才能不为对手所迷惑,朝着复兴的道路迈进。
材料来源:
《抗日战争》王树增
《心胜Ⅱ》金一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