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从拍摄手法、镜头角度分析《钢的琴》:张猛个性张扬之影片佳作,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从拍摄手法、镜头角度分析《钢的琴》:张猛个性张扬之影片佳作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发布|水木鱼工作坊

文|小木

一、影片简介

《钢的琴》是由导演张猛自编自导的一部影片。

上世纪90年代初,东北某重工业城市,原钢厂工人陈桂林( *** 饰)在下岗后,独自拉起了一支乐队,终日奔波在婚丧嫁娶、店铺开业的营生之中,生活勉强维持。他的妻子小菊(张申英饰)离家出走,转投有钱的假药商人怀抱。

如今小菊光鲜回归,不仅要与桂林离婚,还要争夺独生女小元的抚养权。桂林慨叹自己失败的命运,于是一心要将女儿培养成钢琴家。为了得到女儿,他四处筹措买钢琴的钱,甚至和女友淑娴(秦海璐饰)以及当年钢厂的好哥们夜入学校偷钢琴。当所有的办法都失败后,桂林偶然翻到一本关于钢琴的俄国文献,于是叫上伙伴们在早已破败的厂房中开始了手工制造钢琴的征途......

二、导演

这部影片的产生和导演张猛自身的经历有关,张猛是为赵本山写小品的编剧。由此,张猛的影片大多都存在一种喜剧色彩。

本部影片讲述了一个悲伤的故事,但因为导演张猛的个人特色,使得这部影片变成了一部黑色幽默影片。张猛也是亲身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时代动荡。随着改革从理论和口号到一步步变为现实,一度以重工业为荣的东北沦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战场。

随后的几年里,大量工程停产、改制、倒闭,多数工人失去工作,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影片的背景也就设定发生在这样一个时候。

三、影片主题

《钢的琴》的主题有父爱、怀念和时代变迁下的小人物的命运。影片讲述的最明显的主题就是父亲对女儿的爱,陈桂林费尽心思要帮助女儿完成她的音乐梦想,他做了一个父亲能做到的最大的努力。

而影片的画面和背景设置就证明影片一定是怀旧的,水平调度使小人物的命运在大时代背景下的变化突出了出来。

>>影片开头

刚刚开始的时候,从黑暗的银幕上传来了画外音,离婚就是相互成全,而后画面渐显,我们看到了正面水平机位,机位低角度仰拍,两个人面对摄影机,目光并不交流。在谈到孩子跟谁的问题上时,画面逐渐从双人全景变为单人中景镜头,两个人不再出现在同一个镜头中,在镜头的相互切换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二人之间的感情破裂,且并不会再重归于好,且孩子的问题没得谈,是个不可调和的矛盾。

画面采用了乔治·梅里埃的乐队指挥视点,摄影机所处的位置一般使用来拍摄舞台剧,是拍摄舞台场景的最佳选位,导演张猛将电影给舞台化了,这种舞台感服务于影片主要表述的是真实与虚幻。

再来看整个造型和空间设计,陈桂林这一边后面的房子是破败不堪的,视觉上也没有出路,而妻子这一边房子是完好的,道路也是通畅的。背景的设计向我们展现了两个人之间的处境差距。

四、影片特色

>>横移镜头

一般电影大多推崇多用纵深角度,少用水平调度,希望能给观众沉浸式的感受,所以隐藏摄影机是多数电影拍摄时所选择的方式。但这个电影几乎全是水平机位的摄影机运动,当摄影机水平的划过画面的时候,就会暴露、强化电影是扁平的。于是,导演张猛的这个大胆的尝试则让横移镜头成为了这部影片的一大特色。这不是一个导演不成熟的表现,反而是一个导演在深思熟路后做出的大胆尝试。

影片的拍摄一直处于一种水平调度之中,而此时,垂直纵深调度的出现就会将之前所表现出来的相对静态的空间打破,横移镜头的大量使用也将垂直纵深调度的使用效果加强了。当这些工人要帮助陈桂林去造一架钢琴时,他们开始将挣扎的个人凝聚为一个集体时,垂直纵深调度就出现了。他们决定去帮胖头缉拿致使他女儿怀孕的恶棍时,摩托车队从画面的纵深处向镜头前驶来的那种气势,让人感受到他们是一个团结的集体等。

第一个葬礼的场面,陈桂林的小乐队去给人家办白喜事,画面刚一切入时便是水平运动,而后被一个大哥喊停,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场景,为什么并没有让大哥露面呢,因为这是代表着一个时代的训话,并不能将这个人具象化,只保留声音就够了,体现了这些人的不幸,不仅仅来源于自身,还与时代和社会有着不可磨灭的关系。接下来就是镜头的横移,将这些人物移出画面外,最后一个镜头告诉我们,这是工厂的葬礼,是工人阶级的葬礼,也是一个旧时代的葬礼。

横移镜头更能表现出本部影片的主题,是小人物在时代变化下的命运起伏。横移镜头的使用会使得那些站在舞台中心的人不断被横移镜头给推到画面外,被边缘化,最终失去自己的舞台。

>> 音乐的使用

时代背景设定为以前的东北钢厂,剧中几个主要人物都经历过那几个年代,比如王抗美,很可能是出生在抗美援朝那个时期,这几个人都是下岗工人也是曾经的知青,他们都受到了很深的苏联文化的影响。

音乐使用了许多俄国的音乐,音乐是苏联解体前的歌曲,这体现了怀念的主题,怀念当时的工厂,怀念曾经的那个时代,怀念曾经一起奋斗过的人们。就连两根烟囱也成了过往的象征,最重要的是怀念逝去的时光。表面上是在做钢琴,其实还是对一个时代的记念,对身处那个时代的人们的记念。片中不但充斥着大量苏联歌曲,还有一些中国的具有年代感的歌曲,比如《张三的歌》、《心恋》、《跟往事干杯》等曲目更以点题加诙谐的方式出现在影片的各个段落,45首经典歌曲的联唱塑造了影片怀旧浪漫的情怀。

其中不乏许多有特色的音乐使用。

第一个葬礼的场面,陈桂林的小乐队去给人家办白喜事,画面刚一切入时便是伴随着《三套车》的水平运动,而后被一个大哥喊停,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场景,说嫌弃音乐太过于悲伤.于是小乐队改弦更张,开始演奏具有喜庆意义的中国民乐《步步高》,《步步高》便和葬礼形成了一个极端讽刺的组合,这种讽刺感,生命中的悲怆,被导演张猛用喜剧的节拍表现出来。

这其中包含了导演的自述,故事本是一个悲伤的故事,但我们最后看到电影呈现的,一定会是一个饱含情感的喜剧。

超级玛丽的音乐在片中也是出现了两次,第一次在父亲为女儿制作纸板钢琴时,穿插着超级玛丽的音乐,给予了观众搞笑的效果。第二次超级玛丽的音乐出现时,张桂林之前看到了自己的情人和别人玩笑,而桌子上这时摆着法院送来的传票。在这个场景里,观众无法看到演员脸上的表情,此时超级玛丽的音乐及音乐最后标志性的game over声就代替了镜头语言,对角色的内心做了解释。

在这个有关电影中声音的例子里,声音在适当的时机取代了镜头。通过使用音乐,来表现主题,其带来的戏剧效果是好过其他的表现方式的。导演张猛在影片中对音乐下了心思,使得本片音乐的使用成为了一大特色。

>>画面构图

这部影片拍摄场景的选择很多都很像老照片,而这种老照片式的形式富裕颓败中的老东北工业区一种颓废又苍凉的美感,也给我们一种生命流逝,时光荏苒之意。怀旧的主题在老照片式的形式下充分地体现了出来。

>>乐队指挥视点

画面采用了乔治·梅里埃的乐队指挥视点,摄影机所处的位置一般是用来拍摄舞台剧,是拍摄舞台场景的最佳选位。采用乐队指挥视点是导演张猛将电影给舞台化的体现,这种舞台感服务于影片主要表述的是真实与虚幻。

>>框架构图

小乐队演出,背后就是工厂的红墙或者人物坐在小酒馆中,背后就是窗户,前景中还有围栏进行遮挡,它传递出的下岗工人这个社会群体所处的环境是狭窄逼仄的,没有纵深,只能被禁锢、束缚的社会空间,同时也传达出他们处于这样的一种生活状态时的心理体验。对影片主题的表现有着重要的作用,将人物的心理体现得淋漓尽致,将小人物的命运的悲惨借框架构图体现了出来。

>>人物群像

人物群像的使用让影片具有浓浓的苏联风,再配合上本片的系列音乐,使得影片更具年代感和怀旧感。

陈桂林最终放弃了抚养权,工人们却再次回到工厂车间去制造钢的琴,并且真的成功了。这个场景一开始就是红裙热舞,西班牙舞曲和工人们聚在一起制作钢的琴之间的交叉蒙太奇剪辑让这个片段回味无穷。这个段落一开始就是三个纵深调度来表现人物和他们的命运之间的交缠和挣扎,让我们看到某些所谓社会的失败者身上的不幸似乎和社会国家有着不可磨灭的联系,一旦他们能重新获得它们的位置,他们一定能组合成一个高度认同的集体,能重新把握自己的命运。

五、写在最后

艺术永远都是带着镣铐来跳舞,张猛导演的这部《钢的琴》向我们展示了更多的电影拍摄的方式,为电影的拍摄做出了一次重要的探索。

【内容创作官】水木鱼工作坊

我们是兼具创作力与活力的工作坊,在信息碎片化的今天,致力于推送分享最优质、最思考、最柔情、最开脑洞的资讯营养。21世纪,让我们陪您一起生活与成长。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欢迎广大朋友点赞、转发、收藏,到留言区评论提建议,喜欢我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无厘头跨界】.情感、工作和生活,都在可以在这里和大家一起讨论分享!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可删)

更多从拍摄手法、镜头角度分析《钢的琴》:张猛个性张扬之影片佳作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