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道教的药师神是谁(道教药王和佛教药师佛),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道教的药师神是谁(道教药王和佛教药师佛)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道教的药师神是谁(道教药王和佛教药师佛)

道教作为我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仙道贵生,无量度人”一直是道教最重要的修行目标之一。道教追求长生不老,认为通过今生的修行可以修炼成仙。道教以“以医传道、借医弘道”作为济世度人的一种传统修行方式,正所谓“十道九医”,历代的高真除了高深的道行以外,还拥有高超的医术。他们通过习医救人的方式来弘扬道教,受到人们的尊重和称颂。

同时道教还是一个多神信仰的宗教,“道散则为气,聚则为神”。在道教的神仙体系里,许多史上有名的人物被道教奉为神明,如忠肝义胆的关羽被奉为关圣帝君武财神;抗金名将岳飞精忠报国,死后被百姓奉其为神,立庙祀奉,为道教护法元帅。道教有许多“医王”、“药神”、“药王”等神明,其中“医王”为上古传说的人文始祖三皇,即伏羲、神农和黄帝。

医王之伏羲

伏羲,亦称牺皇、伏戏,是中国上古神话中人类的始祖,相传为我国医药鼻祖之一。据传说和史籍记载,伏羲的母亲华胥氏在雷泽之地,踩到一个巨人脚印,之后便有身体被蛇缠绕的感觉,过后就有了身孕,“怀妊十六月,生伏羲于成纪”。伏羲生下来是人首蛇身的模样,《山海经》记载的“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对其形象做出了合理的注解。伏羲长大后成为部落首领,伏羲有圣德之风,他教会了人们织网捕鱼和如何制作熟悉,结束了人类茹毛饮血的野蛮时代。此外伏羲还根据天地间阴阳变化之理,创造了八卦,即以八种简单却寓意深刻的符号来概括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伏羲还帮助部落人们治疗疾病,被后世奉为“医王”。

医王之神农

神农,华夏太古三皇之一,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被奉为农业之祖和医药之祖。神农制耒耜,教民劳作,开启了人类刀耕火种的农耕模式。神农率先垂范在田地里辛勤耕作,于是各种谷物都在大地上枝繁叶茂地生长起来。圣明威德所感化之处,万物无不蒸蒸日上。与传说的伏羲人首蛇身的形象类似,神农氏的样貌也很奇特,他是人身牛首,身高八尺七寸, 龙颜大唇,身材瘦削,身体除四肢和脑袋外,都是透明的,因此内脏清晰可见。由于尝尽百草,只要药草是有毒的,服下后他的内脏就会呈现黑色。由于神农救济万民,因此将他奉为“医王”,道教也尊其为“太古医圣尝药神农皇帝”。

医王之黄帝

轩辕黄帝是华夏民族的人文始祖,道教也将黄帝尊奉为始祖。在这“华夏太古三皇”之中,黄帝是对道教影响最深的一位,道教的思想教义及神仙信仰,都是以黄帝信仰作为基础。黄帝以天下既理,物用具备,乃寻真访隐,问道求仙,冀获长生久视,所谓先理代而后登仙者也。黄帝,“东到青丘山见紫府先生受《三皇内文》”;“南至青城山谒中黄丈人”;“登云台山见宁先生受《龙跷经》”。其中最为出名的当属登崆峒山问道广成子,这也是道学形成的一种标志。

我们常常把中医称之为“岐黄之术”,黄指的是黄帝,而岐指的是他的臣子兼老师岐伯。《帝王世纪》记载:“岐伯,黄帝臣也。帝使岐伯尝味草木,典治医病,经方《本草》、《素问》之书咸出焉。”相传黄帝常与岐伯论道,并探讨医学方面的问题,岐伯展现出了高深的医学修养。人们将黄帝与岐伯二人问答的内容整理成书,即是流传千古的医学巨著《黄帝内经》。

药王孙思邈

道教的古代医药学家有很多,唯有孙思邈被尊为药王,不但是因为他的医术高超,还因为他的悬壶济世、救苦广大百姓。几乎每座道教宫观都会有一间供奉孙思邈真人的“药王殿”。孙真人生于西魏文帝元宝炬大统七年的一个贫苦之家,自小对道家之学展现浓厚兴趣,长大后淡泊名利,隐于山野修行炼丹。

孙思邈对于神仙方术颇有研究,他认为:“凡欲求仙,大法有三:保精、引气、服饵”。同时孙真人认为修炼成仙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积累功德,他将“济世活人”作为修行的目标,不管是上山采药还是济世救人,孙思邈总会随身带着葫芦,因此人们也把孙思邈治病救人誉为“悬壶济世”。孙思邈真人医德高尚,一生行医布道,不求名利,只为了救苦天下苍生,人们都称颂他为“活神仙”,“药王孙思邈”的名号更是妇孺皆知。药王孙思邈受到世人的香火祀奉,永远被人们铭记。

更多道教的药师神是谁(道教药王和佛教药师佛)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