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财报大侦探之建行的风险加权资产,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财报大侦探之建行的风险加权资产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财报大侦探之建行的风险加权资产  第1张

前几天有一位粉丝问我一个问题:为何建行的风险加权资产比年初的增速显著低于总资产比年初的增速。这个问题对于大多数人可能很难解答,因为涉及的数据和研究方法普通投资者很少去关注。

首先我们看一下建设银行2022年3季报的数据:建行风险加权资产规模190576.22亿,比年初的182158.93亿增长了4.62%,而总资产规模342996.95亿,比年初的302539.79亿增长了13.37%。总资产的增速显著高于风险加权资产的增速。

如果想要研究这个问题,我们不能研究3季报,而是要去研究中报。因为,3季报披露的数据太少,研究问题所需要的风险加权资产明细数据没有。所以,我们只能将目光转移到中报,一个原因是中报披露数据比较全,另一个原因是大银行的资产负债营运具有一定的连续性,中报揭示的内在规律对于3季报也适用。那么我们就来看一下中报的总资产和风险加权资产的数据,如下表1所示:

表1

从表1中我们看到总资产比年初增长了11.35%,而风险加权资产比年初只增长了4.36%。这也是建行今年净利润增速一般但是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还能不断提升的主要原因。四大行其它几家应该也有类似的情况。

我们对风险加权资产再进行拆解包括了:信用风险加权资产,市场风险加权资产和操作风险加权资产。其中操作风险加权资产和市场风险加权资产的金额很小,而且变化不大。所以,我们研究的重点就是信用风险加权资产。这一块又分成2部分:内部评级法覆盖部分和内部评级法未覆盖部分。

这里面的内部评级法就是我在《看透银行:投资银行股从入门到精通》里面提到的银行风险加权资产评估高级法的一部分。高级法是说对于信用风险资产中适合内部评级法的可以由银行根据自己的数据建立模型计算不同资产的风险权重系数。对于内部评级法无法覆盖的资产,高级法沿用了权重法。

从表1中我们看到无论是内评法覆盖部分还是未覆盖部分,比年初的增速都低于总资产增速。其中,内评法覆盖部分的风险加权资产增速仅有2.76%。

对于内评法和权重法,风险加权资产增速低于总资产增速的原因略有差别。权重法是指风险加权资产按照监管规定的分类和给定的权重系数进行加权计算风险资产的方法。权重系数是固定的,不会参考银行个体之间的差异。举个例子:同样是信用卡贷款有的银行违约率只有2%,而有的银行高达5%,但是监管给出的风险权重系数都是75%。所以,权重法下信用风险加权资产的增速主要和资产配置结构有关。新增加的低风险资产越多,风险加权资产的增长就比较小,反之就越大。

对于内部评级法覆盖的资产情况就不同了。由于风险权重系数是银行根据历史数据和模型自己估算出来的。所以,内评法所体现的风险加权资产增速和总资产增速的差异就体现在2方面:1,权重系数的变化。2,资产配置的结构。其中,第一项是内评法特有的。下面我们就看看中报披露的相关信息,如下图1所示:

图1

观察图1,我们主要是观察风险暴露的结构性变化。这里的风险暴露近似等于风险资产总额,其中内评法未覆盖部分等于风险资产扣减减值之前的金额。

对于内评法覆盖部分,我们注意到零售风险暴露的增长不大,只有1.17%,对公的风险暴露增速9.47%,这些都低于总资产增速。而只有金融机构风险暴露这一块的增速明显偏大。中报金融机构风险暴露28621.28亿,比年初增长了73.84%。金融机构风险暴露对应到报表中主要是同业资产。由于我国很少出现金融机构破产的情况,金融机构风险暴露的历史违约率极低。所以,在内评法下这部分资产的风险权重系数应该非常低。这就是内评法覆盖部分风险加权资产增速偏慢的主要原因。

对于内评法未覆盖部分,可以看到增长较大的包括: *** 风险暴露(对应 *** 债券)比年初增长13.7%;金融机构风险暴露(对应同业资产)比年初增长23.79%;零售风险暴露(对应零售信贷)比年初增长79.06%。这些资产的增速都高于总资产的增速,而且这些资产在权重法下的风险加权系数都是比较低的, *** 债券权重系数为0%~20%,同业资产为20%~50%,零售资产为50%~75%。对于风险权重为100%的公司信贷资产,则比年初下降了26.41%。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发现资产结构性调整对于压低建行的加权风险资产增速有较大的贡献。至于内评法覆盖部分的内部模型是否压低了风险系数,目前缺乏直接数据说明,不宜盲目下结论。等年报发布了建行2022年资本充足率报告后才能知道。

更多财报大侦探之建行的风险加权资产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