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怎样学好伤寒论 百度贴吧(我们为什么要学伤寒论),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怎样学好伤寒论 百度贴吧(我们为什么要学伤寒论)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怎样学好伤寒论 百度贴吧(我们为什么要学伤寒论)

(转载)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已年四十三岁的我决心去翻开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经典,苦读其中的五味杂陈,探索二千多年国人与疾病斗争的曲折历程。

这本书叫《伤寒论》。

读它,仅仅是为了因病逝去的多个亲人,为抹去亲人病痛给我留下的阴影,为珍惜现在身边人的健康。疾痛从小映射我的心灵,亲人面对疾病来临时的束手无策、无奈,以及多医术拙劣的现象已经很多年触怒了我的底线,我相信传承千年的古中医里,会有一把驱病除魔的尚方宝剑。

身边的朋友和妻子无法理解我这样的心态,因为他们从没有我这样见过如此多的亲友在不该之年的病痛中离去,他们认为现代先进的医学可以解决很多的疾病问题。

除此以外,埋藏在心里更多的是深深的无奈。

疾病总在身边

我是一个70后,出生于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人生的跨度经历了生产队、农村改革、艰苦求学、服兵役和今天的新时代。在这个翻天覆地的几十年,生活中似乎并没有体味到多少收获健康和财富的喜悦。反而,疾病和贫困总是困绕着我和我的家人,直至如今。

80年代,我家已经是一个六口之家,父亲在一家砖厂搬砖,妈妈在家里种地,还有我们在上学的四姐弟。一家人全靠父母的微薄收入拮据地过活。个中艰辛只能是冷暖自知了。相信70后的农村一代有很多人感同身受。

后为不知道为什么,妈妈经常出现肚子痛,吃不下东西,人越来越消瘦。因为穷,看不起大医院,一开始找了乡里的赤脚医生挂点葡萄糖,打点 *** 针。后来不见效,又找到了镇上的卫生院住了下来,钱是父亲向亲戚借的,后来父亲又把母亲转到了县里的大医院,再后来又转到了省城的医院。

最后见母亲的时候,是带着一碗奢侈的瘦肉粥去看望,母亲叫我把粥喝了,说不要浪费。我端着碗看着父亲的眼泪,似乎感觉到了这个世界对疾病的无奈。那时候我八岁,母亲走了。后来上高中时候父亲对我说,母亲是患是肠癌去世的,家里的墙洞里留下了她的青发,想她的时候可以拿来看看。

十五年后,因为脱臼,庸医开了一堆三七片和甲硝唑片给我吃出胃病,影响前途至今。

三十年后,哥哥肝癌去世。

三十五年后,伯母肺气肿去世

四十年后,父亲肺气肿去世。

现在,一个嫂子还在身受尿毒症的折磨,她是被医院打发回来的,可能不久的将来也将离我而去,身边的亲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她的生命一日日流逝,直到最后。

而我的妻子,现在也带着女人常见的乳腺疾病在工作。。。。。

母亲的去世是我对疾病痛切的开始,一直缭绕至今。

无处不病,却又庸医遍地,没有一家收了钱的医院治好他们的病,扔掉仪器,他们什么也不是。更没有在疑难杂症面前让人看到希望的良医,也许有但我没有找到。像著名的倪海夏,刘渡舟,胡希恕等真的太难找了,更不要说张锡纯这样的历史大家。也许是生命太脆弱,疾病太强大。

当看到一些狗头神医的诊室里挂满锦旗的样子,我都不禁想问问他们,有治好过感冒吗?感冒都治不好,开点退烧药,还要叫病人多喝水,这就是当下很多打开门看病的持证医生。缺少对生命的敬畏,缺少对疾病的探索,更缺少“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的担当。

东汉末年张仲景家族因为连年战争与瘟疫,族人三分二被奔去生命,愤而习医而成医圣;清代黄元御三十岁,因用功过勤,突患眼疾被庸医误用大黄、黄连等寒泄之剂,致左目完全失明,被彻底断送仕途,在哀痛之余发愤立志:“生不为名相济世,亦当为名医济人”,走上了弃儒从医的道路。成医学名家。

疾病刻印在人们身上的苦楚千年缭绕,世上太需要更多认真认识生命,探索真理的人。我想成为这样无数愤而习医之人其一的其一,无他,只是出于对疾病的切肤之痛,因为每一次清明的拜祭,站在亲人的坟前,充斥了我对渴求医药的动力,总像在鞭策我要去做点什么,提示我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为何独爱伤寒论?

一是伤寒论是中医经方的精髓。这本书是东汉末年长沙太守张仲景写的,那个年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动荡的时代。连年战乱,瘟疫横行。据史书记载,东汉桓帝时有三次大疫,灵帝时五次大疫,献帝建安年间疫病流行更甚。成千上万的人被病魔吞噬生命,而张仲景本族也有三分二因病死亡,造成了十室九空的悲凉景象。出于对统治者 *** 的痛恨,感伤于百姓的水深火热。张仲景痛下决心,潜心研究伤寒病的诊。他广泛搜集汉代以前的医方验方, *** 当时在医学上十分有代表性的《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等书,通过深入民间行医游历,将医治实践总结写成《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这个行医的过程相当于是立足当时最先进医学的基础,去伪存精,形成辨症依据,并用来指导如何使用开方。其建立起六经辩证的中医理论模型仍然是中医界里最具科学逻辑的辩证体系,他本人至今仍被历代中医尊称为医圣。基于《伤寒论》这样的成书背景,我认为《伤寒论》是继《黄帝内经》之后最值得一读的医学著作。

二是伤寒论解决的问题值得现代医学界去反思。出身于瘟疫横行的朝代,历经无数疾病的考验,这个过程不是实验室喂小白鼠的过程,是真人真病真药的实践过程,等于无数人试过了的方剂,无数人试过了的药性,无数人试过了才产生的效果,是无数生命去检验出来的结果,这是实验室根本无法达到的高度。这里面不仅体现了对人体机理的生命规律认知,也体现了药物如实的作用过程。而现代医学由于实践环境的局限,很多研究已有很多脱离了真人体这个实践载体,以实验室数据来分析替代真实的药理过程。已经走向了另一个方向,不敢用经方的现象已是习以为常。

著名经方家倪海夏说过,伤寒论中的方剂使用极峻的药,讲究一剂就知,二剂愈的效果,也由于药物的力道强劲有力,而且很多都是有毒的天然药物。这不但体现真正的医家不会惧怕疾病,面对疾病,下手豪不留情,也体现了汉代医学对人体运动规律已有十分科学的认识和程度掌握。这也是很多有名的中医生都擅长使用经方治病的原因,也是很多经方家批驳温病派系温和胆怯,喜欢滋阴调养,耽误病情的底气。

总之,人生的不惑之年,见过太多的生老病死,人类的历史本身也是一部疾病斗争史,人的一生始终会与疾病作斗争,但看着亲人被疾病折磨到处求医问药的无奈,钱财散尽,生命告终,不甘之心会油然而生,悲愤之情满腔而出,难道我们没有维护自己和亲人健康的权利?祖国医学留下的宝贵财富为何不取来用之?学习伤寒论,这不仅一种亲情责任,也蕴含了生命的意义。

我为什么要苦读伤寒论,因为它能治病,张仲景用它治好了好多病。读好它,一定会带给我和亲人更多的健康。

更多怎样学好伤寒论 百度贴吧(我们为什么要学伤寒论)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