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文/李光荣
2021年的最后一场雪,将新年的钟声敲响。银装素裹中,2022年的元旦惊艳登场。
喜欢 *** 诗词的人们,对着漫天飘舞的雪花,咏起了《沁园春·雪》,欣赏着“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一些耐不住寂寞的人们,刷屏着《如梦令·元旦》,期盼来年“风展红旗如画”。
◆恭祝大家元旦快乐、新年大吉、阖家安康、万事顺遂!
可遗憾的是,人们期盼新年的心情过于急迫,隔着年代的鸿沟, *** 《如梦令·元旦》词中的“元旦”,其实并不是阳历“元旦”——我们即将庆贺的节日。
“元旦”,其中的“元”是初、始、第一的意思,“旦”表示某一天。《汉语大词典》有“元旦”条目云:“新年第一天。旧指夏历正月初一日,今指公历一月一日。”综观中国历代的年号,采用的不是公元纪年,而是每个皇帝每个朝代都有单独的纪年,所规定的月份和日期也不一致。夏代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商代以十二月初一为元旦,周代以十一月初一为元旦,秦代以十月初一为元旦。直到汉武帝时,大历史学家司马迁等人创立“太初历”,重定正月初一为元旦,一直沿用至清朝末年,长达2080年。
◆晚清慈禧太后书“福禄寿”元旦承应,即正月初一时演的承应戏,也是过年时最大的娱乐节目
公元1911年,中华民国建立后,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定阴历元旦(正月初一)为“春节”,而以西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一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采用公元纪年。为了区分阳历(公历)和阴历(农历)两个新年,又因一年二十四节气的“立春”恰在农历年的前后,故把阳历1月1日称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正式改称“春节”。请看《现代汉语词典》的权威解释——“元旦”:“公历新年第一天。”“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指正月初一以后的几天。”
接着,我们再来看看 *** 《如梦令·元旦》词:“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上山下,风展红旗如画。”
◆ *** 《如梦令·元旦》词唯一留存的手迹
据 *** 中央文献研究室编《 *** 年谱(1893-1949)》记载,1930年1月, *** “同朱德一起指挥红四军打破闽、粤、赣三省敌军对闽西革命根据地的第二次‘会剿’,并连克江西的宁都、乐安、永丰等县。30日(农历正月初一),将由闽西进入赣南的一路情景吟成一首词《如梦令·元旦》”。
这首词,最早是由谢觉哉在《中学生》杂志1956年8月号发表的《关于红军的几首词和歌》一文中披露的,题为《宁化途中》;首次正式发表在《诗刊》1957年1月号,经 *** 亲自审定,将题目改为《元旦》。
吴正裕主编《 *** 诗词全编鉴赏》(增订本)认为,“作者将这首词题为《元旦》,正是指阴历庚午年正月初一,即阳历1930年1月30日。这一天就是作者填写该词的日子,当时追写了他率领红四军第二纵队由福建转移到江西的行军途中的情景。”
◆福建三明市宁化县北山革命纪念园 *** 《如梦令·元旦》雕塑
这下可明白了吧, *** 写《如梦令·元旦》时,是民国时期,这里的“元旦”即阴历元旦(正月初一),阳历元旦是1949年以后才有的事。1949年以前虽已采用阳历,但未废阴历,阳历1月1日这一天当时还叫“新年”,而不叫“元旦”。
*** 这首词如今所见只有一件手迹,无标题,竖写,尤其是后两句有很大不同。因有多处修改,疑为 *** 作这首词的“初稿”。欣赏 *** 这首词的正式发表稿,不仅诗意葱茏,诗意酣畅,而且有绘画美,好一幅壮美的行军图,有音乐美,像一支雄壮的进行曲。全词通过典型意象的精心创造与巧妙组合,热情歌颂了人民军队一往无前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战无不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预示了中国革命 *** 必将到来的美好前景,表达了诗人高瞻远瞩的广阔胸怀与胜利进军的喜悦心情,赋予了“元旦”以丰富的历史内涵和革命新意。
◆傅抱石 *** 《如梦令·元旦》词意图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新年,今又新年。今天,我们意气风发地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漫漫征途中,还有许多“路隘林深苔滑”需要征服。我们应该像当年的革命领袖和红军一样,笃志丹心,方向明确,“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以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以“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进取精神,脚踏实地,砥砺前行,迎来“山上山下,风展红旗如画”的辉煌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