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无量化,无管理;先量化,后决策 ——彼得·德鲁克
你是否还在依赖直觉和经验艰难地做出决定?你是否在生活中,工作中遇到任何难题只能想当然,而找不到一个行之有效的决策方法?
如果回答是“否”,那么大神不打扰了,出门左拐(哈哈,皮一下),如果上述的回答是“是”,那么你需要继续往下看。
要想解决上述问题,你该想想究竟是哪方面出了问题,让我们无法做出好的决策,答案就是你不会量化自己遇到的问题。
完美的决策=直觉+经验+数据,大部分人在做决策时只依据前两项而忽视了第三项——数据。数据无孔不入,在大数据时代,谁掌握数据,谁就能把握成功,看看今天的阿里,腾讯,谷歌哪一个不是数据在驱动着发展。
我写这个专栏的发心就是,我认为“一切事物皆可量化”,“一切事物皆需量化”,所以我会通过这一系列文章去说说量化的概念,方法,以及如何把这些量化方法应用到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做到知行合一,让读者朋友都能在生活中更好的去决策,做到一切都心中有“数”。
量化的历史
我们祖先在很早之前,就在使用量化的方法去解决自己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结绳记事就属于我们祖先最早使用的一种量化手段,那时候人类还没有语言,所以就没法表达和交流,而用手比划和用嘴叫,传递的信息也有限,所以他们急需记录和交流的手段,才能解决以下困惑,比如他们会问:我今天发生了哪些事情?隔壁老王欠我多少头牛?整个部落有有多少个女人?有没有我娶媳妇的份额?
有需求,才有创造,于是我们聪明的祖先发明了结绳记事,这也就是最早的一种量化手段了,他们在生活中发生了一件小事,他就在绳子上打上一个小结,发生了大事,就打一个大结,一开始人们把任何事,都放在一根绳子上,但是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人类的社会活动变得多样起来,生活中发生的事也越来越多,再通过单纯的打结已经不能满足信息记录的明晰,交流的通畅了,于是我们聪明的祖先对此方法做了一次数学意义的抽象,也就是让表述更简洁同时还能说明问题,举个例子,当他们想知道自己的部落有多少苹果时,他们需要在绳子底端拴上一个苹果,用于做分类,比如有三十个,一开始我们的祖先还没有学会抽象,于是他会打三十个结,但是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一个部落可能会有几万个苹果,难道我们的祖先要打几万个结?还是那句话,有需求才有创造,所以我们的祖先绞尽脑汁历经尝试,最终想到了数字抽象,没错,就和算盘的原理是差不多的,30个只需要结三个小结和一个大结,大结用于表示10,这样他们只需要打四个结就可以完整的表述苹果的产量信息,也大大简化了记录人员的工作量,把他们的时间解放出来,可以投入其它生产,或者利用闲暇时间想更多提高生产力的方法,有了这些记录信息和量化的方法,部落酋长就对整个部落的情况一目了然了,他会知道今年整个部落有多少物资,每家每户为整个部落贡献了多少,部落有多少女人,酋长是否可以添置新老婆(嘿嘿,开个玩笑),这个结绳记事的过程,其实和今天国家统计局做的事情原理是一样,都是为了更好的去汇总整体和个体的情况,而这些都离不开我写这个专栏的发端,我们要去量化一些事情,我们才能去统计,我们才能去管理。
量化的今天
刚刚说了我们祖先关于量化的故事,当今我们每天也在做着同样的事情,只是我们已经不再用绳结,而是有了更多的计量工具,生活上,我们有体重秤帮我们记录体重,记账软件帮我们记录收支。工作上,我们有考勤机记录我们迟到了没,我们有表格辅助我们工作。在工业上,设备有各种传感器,记录环境中发生的一切。不管工具如何变化,我们使用这些工具的目的其实只有一个,就是为了量化事物,为了便于我们理解,便于我们管理和决策。
我们为什么要谈量化
量化可以让我们更好的了解自己和周围的环境,甚至整个世界,有了体重秤,你能督促自己践行更好的生活方式,有了天气预报,你知道出门该穿什么,有了宏观经济指标,你知道国家发生了什么?这些都离不开量化,无量化,无管理;先量化,后决策,德鲁克大师的话说多少遍也不为过。
前面说的所有量化都和计数有关,那么你是否会认为量化就是数数,或者说量化只与数字相关,那你就太天真了,和数字有关的量化只能说是量化的一个子集,数据在今天也不仅仅指代数字,我们人类活动产生的所有信息都是数据,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甚至我们的情绪,我们的幸福感,这些都是数据,所以我要分享的也是万物的量化,而不仅仅是你理解的那些量化。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打开天窗说量化吧。
原创不易,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也可以和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