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还记得第一次看海,我被眼前海天一色的情景惊呆了!从海边一路走来,始终有一个旋律于我的脑海中回荡,那就是这首《大海啊,故乡》。
——一位80后女孩的童年记忆
忘了是什么时候,第一次听到有关大海的歌。那些或婉转悠扬、或铿锵有力的旋律每每响起,心情总会随之波动起伏,如那海的波浪,起起落落,总能牵扯出一丝对过往的追忆。
这些“以海为名”的旋律中,隐藏着歌者对大海的深情歌咏。她时而扮演温柔伟大的母亲,时而又化身饱尝风雨的恋人。她有时安安静静,不忍吵醒那入睡的人儿;有时却又格外喧闹,试图驱赶歌者内心的悲伤……
那些咿呀学语的日子里,这些大海的歌声,是母亲口中动听的音符,飞扬在梦乡之中;长大后,随着时光流逝和阅历的积累,同样的旋律似乎增添了一些味道。从小小的卡式录音带,到薄薄的光碟,再到今天MP3等多种小巧的音乐播放器,这些歌唱大海的金色旋律,陪伴我们一路成长——从懵懂无知到年少轻狂。如今,让我们再次回味这些经典老歌,铭记我们正在逝去或已经逝去的青春岁月。
《大海啊,故乡》
“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海边出生,海里成长。大海啊,大海!是我生活的地方,海风吹,海浪涌,随我漂流四方……”
《大海啊,故乡》乐谱20世纪80年代初期,伴随影片《大海的呼唤》在全国放映,一首歌咏大海的歌,唱遍大江南北。作为影片的主题曲,《大海啊,故乡》表达了海员们对大海、对故乡、对母亲的深挚情怀。音乐通俗易懂,格调高雅,动听的旋律中融入了歌者最为真挚的情感。歌词从“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开始,娓娓道来,仿佛是对童年往昔的一抹回忆。而歌中的大海犹如母亲一般,温柔,亲切,常伴左右……
1983年,曾任我国电影乐团团长的著名作曲家王立平创作了这首脍炙人口的抒情歌曲。他将流畅舒展的优美旋律融进简洁的歌曲结构当中,除去反复歌咏的部分,整首歌曲前后只由四个乐句构成。前两句侧重叙事,乐句朴实无华;后两句则侧重抒情,表达了主人翁对大海故乡的情深意长。灯光璀璨的舞台上,著名歌唱家朱明瑛和郑绪岚都曾唱过这首歌,而歌声飘过的30多年里,这悠扬的旋律曾为更多歌者传唱,留存于我们的心间……
你可曾知道,20世纪80年代初,“文革”后的中国正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大踏步向前。这一时期的影片与音乐作品,大多抹上了一层鲜亮光明、积极向上的底色。这首《大海啊,故乡》便是那一时期的典型代表。它表达了歌者对大海的无比思念与热爱,更寄寓了对伟大祖国构筑宏伟蓝图的美好祝愿。80后的朋友们正是在它的动听旋律中度过了美好的童年,那里有对蔚蓝大海的无限憧憬,有妈妈哄着入睡时的昏黄灯光,还蕴藏了一个成为海员的小小梦想……
大海啊,故乡!她曾以温柔的臂弯呵护着多少风雨同舟的海上战士。同样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一首来自军旅的大海之歌,以其悠扬动听的旋律走入人们的心田。让我们跟随歌声,悄悄地走进那一片安静的军港之夜。
《军港之夜》
1980年秋天,由《北京晚报》等单位联合举办的“新星音乐会”在众人的翘首期待下拉开了帷幕。青年歌手们略带青涩地走上舞台,串串歌声飞扬于舞台上空,婉转而悠扬。其中,来自海政文工团的青年歌手苏小明,以一曲《军港之夜》博得了大家雷鸣般的掌声。
苏小明的《军港之夜》这是一首写给海军官兵的歌。歌曲中间,一段朗诵式的念白衔接歌曲的上下两节,形式新颖,感情细腻。你看,温柔的夜幕降临到宁静的海港之上,月光普照的海面,微微泛起的浪花轻声细语,不忍吵醒刚刚入睡的水兵们。优美的曲调,配以情真质朴的歌词,在苏小明深沉含蓄的演唱下,听众不觉陶醉其中,被歌声引领进一片夜色恬静的军港。那里有可爱的水兵,有温情的大海,有轻轻的呼吸和甜美的微笑。
军港之夜那时80后刚刚呱呱坠地,历时30多年的光辉岁月,这首歌伴随着几代人的成长历程,见证了祖国的日新月异。曾经因为特殊年代的苛刻审评,而被批判为缺乏革命气势的“靡靡之音”,如今已成为中国军旅歌曲的海军经典曲目。苏小明的这首《军港之夜》,历经30余年的广泛传唱,如今已深入人心,成为人们心头难以割舍的记忆。因为经典,所以永恒……
经过了那略带革命余光的80年代初期,时代的步伐即将跨入一个崭新的阶段。1984年年底,正当人们为香港回归已指日可待而狂欢雀跃时,一曲《东方之珠》的旋律悄然诞生;7年后,该曲重新填词,精心打造;1997年,见证了香港回归祖国的神圣一刻……
《东方之珠》
1984年12月19日,是所有中国人永远铭记于心的日子。这一天,中英两国正式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香港,终于看到了回归祖国的曙光。也就在这一年,来自宝岛台湾,有着“华语流行乐教父”之称的罗大佑有感而发,带着他的一曲苍凉深重、高贵大气的《东方之珠》,走进了人们的视线。
“小河弯弯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东方之珠,我的爱人,你的风采是否浪漫依然?月儿弯弯的海港,夜色深深,灯火闪亮。东方之珠,整夜未眠,守着沧海、桑田变幻的诺言……”
1991年,这首歌在罗大佑于原有曲调的基础上重新填词后,作为《皇后大道东》整张专辑的最后一曲,亮相华语乐坛。《东方之珠》寓意深远,回味无穷,歌曲在所有歌手的共同演唱下,更加弥漫着一种浪漫情怀。其实,最为我们熟悉的,要数在1997年香港回归之际,由大陆歌手那英和香港歌手刘德华合唱的版本。当时身在远方的我们,很少有人知道那天晚上在香江之滨的盛况。在交接仪式结束后,香港举行了有史以来最大的电视卡拉OK,数百万民众同时跟着电视合唱这首《东方之珠》。你能想象出那万人空巷、普天同唱一首歌的情境吗?
罗大佑优美舒展的旋律,深情凝重的歌词,共同编织成一首献给香港回归的歌。在这里,屹立海滨、历经风雨沧桑的香港,在罗大佑的描绘下,化身为一个惹人疼惜的恋人。歌中既有对她往昔坎坷岁月的追忆,也有对她今日风采亮丽之赞叹,更有对她海枯石烂般不朽的誓言。《东方之珠》,带着一丝伤感与忧郁,跨越历史的浩渺时空,赋予人们一种强烈的情感体验。它一唱三叹,感人至深,成为20世纪90年代后期华语地区广为传唱的经典旋律。
东方之珠——香港“更早”的《东方之珠》
其实在罗大佑还未出名以前,早有一首同名曲目为香港居民耳熟能详。它是香港电视剧《前路》的主题曲,由甄妮主唱,顾嘉辉作曲,郑国江作词。同样是以饱经沧桑的东方之珠——香港为表现主体,这首粤语版的《东方之珠》旋律平缓、情真意切,甄妮轻柔而略带伤感的演唱,为这首歌增添了另一番滋味。
1984年,罗大佑正是以此歌为基础,在保留原有歌词的前提下重新谱曲。由关正杰演唱的粤语版《东方之珠》,正是这次创作的结晶。相隔7年,罗大佑在自己原创的曲调里,重新填词。这样,一首在香港回归之际广为传唱的国语版《东方之珠》正式诞生了。
如果说《东方之珠》随着岁月的流逝,已悄悄淡出了歌坛,那么一首《大海》的遥远旋律历经20余年,却是创造了“不老神话”。如今,当你走进KTV,那一个个灯光炫彩的歌房里仍不时飘出《大海》的声音。直到21世纪的今天,它仍被80后、90后的年轻朋友广为传唱,足以见得它曾独占歌坛的永恒魅力……
《大海》
1986年7月6日,一场意外让年轻的张雨生痛彻心扉。这一天,他年仅15岁的妹妹不幸溺水身亡。这时,一首创作完成的《大海》送至他的面前。为了表达对妹妹的思念,他毅然地接下了这首歌。从那一刻起,这首《大海》便在全国各地传唱开来,成为80后一代人共同的青涩记忆。
《大海》专辑封面歌曲感情真挚,旋律起伏跌宕。前半节平缓的曲调中,我们仿佛看到一个心绪重重的孤独身影在大海边徘徊。潮来潮去,浪涌浪回,唯有身边的大海与之为伴,倾听歌者的心语。 *** 部分,曲调陡然上升, *** 澎湃。歌者压抑已久的情感一时间全然释放,与 *** 涌动的大海合奏共鸣。反复回荡的节奏中,萦绕着挥之不去的思念与哀愁。而张雨生开阔嘹亮的音域,加上他彼时的心境,则为这首歌曲做出了最好诠释。
逝者已去,歌声长流。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21世纪的今天,这首《大海》被无数歌者反复传唱。尤其在近年,阿宝和小沈阳的翻唱版更是将《大海》“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为更多年轻的朋友熟知、传唱……
20世纪90年代,一个人、一首歌红遍全国,这就是台湾著名歌手郑智化和他的经典曲目《水手》。没有了《大海》里那个徘徊无助的身影,《水手》唱出了漂泊在社会中的每个人所应持有的积极态度。铿锵的旋律,有着一种振奋人心的 *** 。听,乘风破浪中,那水手反复在说:
“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
《水手》
1992年,一位身残志坚的歌手,带着他那首铿锵有力的歌曲《水手》走上舞台,从闯入人们视线的那一刻起,这首歌以神奇的速度,创造了海峡两岸普天同唱的奇迹。出自于《私房歌》这一专辑,郑智化的这曲《水手》以浓重的社会反思和励志色彩,博得了广大听众的喜爱。
郑智化多年来,这首《水手》被当之无愧地列为“最流行的励志歌曲之一”。歌词中的主人公每当失落迷茫时,总有水手的话浮现于脑海。“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问为什么……”正是这几句反复歌唱的话,让一代又一代面对挫折的人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找到了坚忍的力量。
其实,说起这首歌的由来还是蛮特别的。那是在一个下雨的日子里,躺在浴缸中的郑智化望着窗外的风雨,忽然有感而发。躺在浴缸中,就如同置身于茫茫大海中的一只小船,而那漂泊荡漾、前途未卜的感觉,就像这无奈而真实的人生,何尝不是一种选择、一种博弈呢?……对于当时根本不懂音乐的郑智化来说,写歌只是一种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或许也正因如此,这首《水手》才更具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吧。
撰文:张晶晶
摘录自“畅游海洋科普丛书”《海洋艺术》(康建东主编,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精彩图书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