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中国古诗词中,那些寄情于爱情的政治抱负诗,恐怕大多是伪装成政治抱负诗的情歌。伪装不过是为了逃避腐儒的法眼,得以让爱情千古传唱。— — 旭
屈原亦同志
屈原(约前343年-约前278年6月6日),芈姓,屈氏,名平,字原,楚国人(今湖北省秭归县,一说湖北荆州纪南)。芈姓是中国非常古老的姓氏,祝融八姓之一。芈:读音为:miē或mǐ,祖源地丹阳在湖北荆山一带,是周朝时楚国贵族的祖姓。
祝融,中国上古神话人物,号赤帝,乃创世祖神之火神、南方之神、南海之神、夏神。据《山海经》记载,祝融的居所是南方的尽头,是他传下火种,教人类使用火的方法。也有一说祝融是上古中华三皇五帝的三皇之一。
大致上,三皇时代距今久远,或在4,000至5,000年至7000至8000年前,或者更早。而五帝时代则距夏朝不远,在4000多年前。
中国上古神话中,经常有同一个名字在跨度很大的不同时间段出现,而且显然不是同一个人。所以有可能是一个部落,更有可能是一个家族的名号。祝融最早的传说在三皇时期,晚一些传说为炎帝或者颛顼之子,是五帝的时代了。
《山海经·海内经》一书中关于祝融的出生作了以下叙述: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沃,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这里说祝融应该是炎帝之后。到汉朝的《史记.楚世家》记载:楚国的先祖出自帝颛顼,他是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五帝之一颛顼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担任帝喾的火官,有功绩,帝喾下令称之为祝融。
作为帝颛顼之后的祝融,传说衍生出来八个姓氏,包括曹姓(曹生朱姓)、彭姓、秃姓、斯姓、妘姓、斟姓、己姓及芈姓。
由此可见,作为祝融之后,屈原家族是非常古老的贵族后裔。屈原在《离骚》中说自己是高阳的后人。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屈原,离骚高阳,楚之远祖颛顼之号。一说即祝融。
楚怀王(约前355年-前296年),也是芈姓,熊氏,名槐,楚国君主。楚国有王族三姓,就是屈氏、昭氏、景氏。屈原出自屈氏,屈原的父亲叫伯庸。到了屈原这一代,屈氏为官的人不多,仅有屈原和屈匄。屈原受宠,成为环王的断袖,担任掌管屈、昭、景三氏祭祀及三氏公族事务的三闾大夫。这样的职位,显然不可能参与军机要务。《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还记载屈原曾经担任过楚国的左徒。古文献也没有左徒这一官位的记载。左徒是楚国特有的,或者说是专为屈原特设的官职。可能就是负责祭祀的,最多不过是记录宫廷起居的官职。最拔高的说法不过是外交上的礼仪官。根本不可能是正史传说的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在深入变法改革中,与旧贵族和一切顽固势力进行斗争。楚之形势大变,旧贵族面临着覆灭的命运。
怀王宠幸屈原,大概更多的是在乎屈原的容貌,兼具文人的才华。后来放逐屈原,大概和郑袖有关。
郑袖是楚怀王的宠妃,美艳且善妒,性格聪慧狡黠。
荆王所爱妾有郑袖者。荆王新得美女,郑袖因教之曰:王甚喜人之掩口也,为近王,必掩口。美女入见,近王,因掩口。王问其故,郑袖曰:此固言恶王之臭。及王与郑袖、美女三人坐,袖因先诫御者曰:王适有言,必亟听从王言。美女前近王甚,数掩口。王悖然怒曰:劓之。御因揄刀而劓美人。——韩非子,《韩非子·内储》郑袖嫉妒怀王宠爱其他美女,对于怀王的断袖之癖更是深恶痛绝。所以排挤掉屈原也是人之常情。
1944年9月,古典文学专家孙次舟教授,在成都《中央日报》发表文章《屈原是‘文学弄臣’的发疑(兼答屈原崇拜者)》,考证屈原是楚王弄臣,应该更靠谱。不过国人喜爱屈原的诗歌,因诗及人,无法忍受现实的真相,文坛上多人群起而围攻。
孙次舟又再撰文《屈原讨论的最后申辩》回击,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作家朱自清也同意孙次舟的观点,于是请当时著名诗人、楚辞专家闻一多教授出来主持公道。闻一多次年在《中原》杂志发表了《神话与诗:屈原问题 — — 敬质孙次舟先生》,肯定了孙次舟对屈原的发疑是楚辞研究的重大发现,孙次舟以屈原为弄臣,是完全正确地指出了一桩历史事实。同时,闻一多还阐明了断袖说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中国古诗词中,那些寄情于爱情的政治抱负诗,恐怕大多是伪装成政治抱负诗的情歌。伪装不过是为了逃避腐儒的法眼,得以让爱情千古传唱。
其实屈原的诗歌中,多是对怀王的思念之情。后来儒学当道,以儿女情长为耻,所以才牵强附会,把对怀王的思念,引申为对王的政治关怀。其实,诗言情,而非言志。中国文人为了做官,过多拔高诗的政治意向,是对诗的残害。流传千古的诗歌,多是发乎情的。所谓止于礼——更多是说诗贵含蓄,而不是真的有颜无色。
理解了屈原的真性情,反而多了对屈原诗歌的真喜爱。去除了那些革命情操,倍感人性之亲切。《九章》应该是中国第一本同志诗集。这里撷取思美人,欣赏一下屈原诗歌中的动人之处。
九章·思美人
思美人兮(xī),擥(lǎn)涕而竚(zhù)眙(chì)。媒绝而路阻兮,言不可结而诒(yí)。蹇(jiǎn)蹇之烦冤兮,陷滞而不发。申旦以舒中情兮,志沈(chén)菀(yùn)而莫达。愿寄言于浮云兮,遇丰隆而不将;因归鸟而致辞兮,羌(qiāng)迅高而难当。高辛之灵盛兮,遭玄鸟而致诒(dài)。欲变节以从俗兮,媿(kuì)易初而屈志。独历年而离愍(mǐn)兮,羌冯(píng)心犹未化。宁(nìng)隐闵(mǐn)而寿考兮,何变易之可为!知前辙之不遂兮,未改此度。车既覆而马颠兮,蹇独怀此异路。勒骐(qí)骥(jì)而更驾兮,造父为 *** 之。迁逡(qūn)次而勿驱兮,聊假(jiǎ)日以须时。指嶓(bō)冢之西隈(wēi)兮,与曛(xūn)黄以为期。开春发岁兮,白日出之悠悠。吾将荡志而愉乐兮,遵江夏以娱忧。擥大薄之芳茝(chǎi)兮,搴(qiān)长洲之宿莽。惜吾不及古人兮,吾谁与玩此芳草?解扁(biān)薄与杂菜兮,备以为交佩。佩缤纷以缭转兮,遂萎绝而离异。吾且儃(chán)佪(huái)以娱忧兮,观南人之变态。窃快在中心兮,扬厥冯(píng)而不竢。芳与泽其杂糅兮,羌芳华自中出。纷郁郁其远承兮,满内而外扬。情与质信可保兮,羌居蔽而闻章。令薜(bì)荔(lì)以为理兮,惮举趾而缘木。因芙蓉而为媒兮,惮褰(qiān)裳而濡(rú)足。登高吾不说兮,入下吾不能。固朕(zhèn)形之不服兮,然容与而狐疑。广遂前画兮,未改此度也。命则处幽吾将罢兮,愿及白日之未暮也。独茕(qióng)茕而南行兮,思彭咸之故也。——屈原,九章·思美人诗中的典故高辛之灵盛兮,遭玄鸟而致诒,指的是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故事。简狄(一作简易、简逷)是传说中商朝始祖契之母。她是帝喾的次妃,相传她有次游玩,三人沐浴,怀了身孕。假托是吞了鸟蛋受孕。
这里的意思很明确,就是说,我不能为您怀孕。正经八百的翻译,都是我难比帝喾高辛,能遇凤凰而授卵。后,就不说细说了。其实和下一句联系起来,诗中的意思就是:我们都是同人,我不能为您怀孕,但是我也不愿变节为异性恋。——隐隐然埋怨怀王,为了异性对自己的冷淡。
总是独自拭泪,久久凝望美人的方向道路阻塞,何人可为我传情一片痴心,萦怀不去日夜忧思,无处述情欲寄浮云传尺素,奈云神不许陈情归鸟求致辞,鸟高飞不语我为同人,无法为您受精怀孕痴心不改,绝不变节流俗她爱历经艰辛患难,我仍初心依旧哪怕终身离弃,只为曾经相知道路变易,改变不了我的方向重新出发,聘请造父驾车执鞭不必在意时间,一路前行何惧跋山涉水,日落休歇放高歌于江水,由春而入夏采鲜花与芳草,谁与我共佩当恋芳华绝代,不要等到天荒日也老往复徘徊逡巡,笑看南夷异性变态恋我心独乐 何必诉说乱草之中 芳华自出芳香遮不住,光彩自美丽此情终不变,阴霾难遮蔽看薜荔爬墙而上,请替我理喻,又怕踏梯高攀见荷花水中绽放,请代我说情,又怕水湿衣衫不是我不能登高入水,而是我犹疑徘徊始终不愿忘记我的理想,如果这就是天命,我愿独自前行,哪怕水下长眠——旭,译自《九章·思美人》诗歌结尾思彭咸之故也。,是取彭咸投水而死的典故。
彭鹹,殷賢大夫,諫其君不聽,自投水而死。——王逸,楚辭章句屈原投水而死是一个传言,司马光认为屈原自沉汨罗江的故事过于离奇,因此《资治通鉴》里不录。细究历史,屈原投江的故事应该是彭咸投水而死的改版。
最早的同志诗
《九章·思美人》应该是中国文人诗中,最早的同志诗歌。诗歌哀怨而美,更难能可贵的是,诉说了同人不能受孕,也不愿因此变更异性恋的忠贞。
1877年 Charles Mengin 作品,描画野史中记载萨福跃下悬崖自尽的场景(藏于曼彻斯特美术馆)西方最早的文人同志诗歌,应该是萨福。萨福(古希腊语:Σαπφώ,伊欧里斯方言:Ψάπφω,约前630年代-前570年代)。希腊神话传说中,有九位缪斯,掌管文艺。希腊人认为萨福是第十位缪斯。可见萨福诗歌的美丽。
Simeon Solomon,《米蒂利尼花园中的萨福与埃里纳》δέδυκε μὲν ἀ σελάννακαὶ Πληΐαδες, μέσαι δὲνύκτες, παρὰ δ’ ἔρχετ’ ὤρα,ἔγω δὲ μόνα κατεύδω.月已没,七星已落,已是子夜时分,时光逝又逝,我仍独卧。——萨福,夜,水建馥 译萨福的《夜》非常有中国古诗的意向。当然她更多的诗,是炙热深情的。
我觉得同天上的神仙可以相比,能够和你面对面的坐在一起,听你讲话是这样的令人心喜,是这样的甜蜜。听你动人的笑声,使我的心在我的胸中这样的跳动不宁,当我看着你 — — 波洛赫,我的嘴唇发不出声音,我的舌头凝住了,一阵温暖的火突然间从我的皮肤上面溜过,我的眼睛看不见东西,我的耳朵被噪声填塞,我浑身流汗,全身都在颤栗,我变得苍白,比草叶还要无力,好像我几乎就要断了呼吸,在垂死之际。——萨福,给安娜多丽雅,杨宪益 译不过萨福本人应该是双性恋,而且希腊的传统是我为情狂,不会始终如一的。这点和屈原的坚守大不同。
在屈原之前,中国民歌中应该也有同人诗歌。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越人歌》但是此歌存疑。首先最早的出处是载于西汉刘向所著杂事小说集《说苑》。记载中是庄辛给襄成君讲述了楚国鄂君的故事时,说了这首《越人歌》,目的是表达庄辛对襄成君的爱慕。所以这首诗歌本身有可能是传说故事中庄辛的托辞。另外,给楚王摇船的舟子,更有可能是女性。——这几乎是多数古人的共识。
陇首斜飞避弋鸿,颓云萧索见层空。汉宫夜结双茎露,阊阖凉生六幕风。湘女怨弦愁不禁,鄂君香被梦难穷。江边两桨连歌渡,惊散游鱼莲叶东。——王初(唐),自和书秋日月淹秦甸,江湖动越吟。苍桐应露下,白阁自云深。皎皎非鸾扇,翘翘失凤簪。床空鄂君被,杵冷女媭砧。北思惊沙雁,南情属海禽。关山已摇落,天地共登临。——李商隐(唐),念远另外诗经中的《邶风·击鼓》、《郑风·子衿》、《郑风·女曰鸡鸣》、《郑风·山有扶苏》都有 *** 的嫌疑,但无确证,录此备考。
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古人没有那么多的思想禁锢,有什么就记什么,想什么就唱什么。同性之恋,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得当。儒家正统之后,虽有遮蔽,但并没有完全消失。明清之后, *** 被严格禁止,但也只是脸面上功夫。《红楼梦》中几乎就是明示。所谓: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邶风·击鼓》)
端午
前面说过,屈原投江存疑。端午节的来历,本来也和屈原无关。
端午,端表示初,午通五,所以端午就是五月初五的含义。五月五日,古时亦称恶月恶日,先秦以来被认为是不吉利的日子。因为从此日开始进入夏季,瘟神降临,疫病流行。所以古人们于这天以不同的方式驱除瘟疫和恶运,人们会在这天贴神符,以避邪驱魔。
闻一多考证,吴越一带很早已有端午节存在,认为这个习俗可能起源自吴越族。和名人联系起来最早是伍子胥。据《吴越春秋·夫差内传》所记述,伍子胥是被夫差赐属镂之剑自杀后,用鸱夷之器(一种革制酒器)裹了躯体投入江中,这与粽子的形象特别符合。伍子胥在吴越也被视为涛神。闻一多《神话与诗》的《端午考》认为,端午节最重要的两项活动——竞渡和吃粽子,通常来说都和龙有关,应该是迎涛神祭图腾的习俗。而和纪念屈原相联系,应该是更后面的事了。
中国人吃粽子,有趣的是北方人多数爱吃甜,南方人多数爱吃咸。历年端午,都会有甜咸之争。也算是一件趣事。
据我观察,爱吃甜粽子的,多是坚决不吃咸的。爱吃咸粽子的,多数也吃甜。这也暗合南方人的思想更多包容和开放。不知道是不是南方同人中的萨福居多,北方同人中的屈原居多。我是完全不解同人风情的,有知道的烦请告诉我,或者写一篇相关的分析,应该也是有益的。
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端午节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
参考:在历史中读诗 系列
参看:在疫情中读书 系列
关注我,和我一起看朝阳;分享我,我们就是世界;赞赏我,我们一起荣耀天地— — 旭,人间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