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说到生气,几乎所有人都有过,即使很小的孩子也会生气。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几乎每天都会发生。
比如,由于工作任务难度较大,自己一时无法完成,对于追求效率的人来说,就容易产生焦虑,此时若有一点意外的事件发生,比如孩子过来捣乱,或者同事大声吼了一声,那毫无疑问,接下来就是一场灾难——咆哮他人或者折磨自己。
生气,很平常,可很少人去反思,为什么会生气?
原因是:需求得不到满足
根据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类具有五种层次的需要,分别是生存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这五个层次,层次越低,对我们的影响力越大,层次越高,力量越弱。
比如,当我们的生存需要得不到满足的时候,我们就会调动自己的所有资源去寻找食物、水等能让我们存活下来的物品。这个需要对我们的影响很大。因此,当我们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或者被剥夺时,愤怒或者生气就会随之而来。
从这一点来说,生气的很重要的一个意义就在于,它提示我们:我们的需求可能没有被满足。
比如职场上的年轻人,他们更希望自己能有自由的时间,更希望工作能够有创造性。
可同时规章制度的约束又让他们觉得自我实现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他们感到自己的潜能或真正喜爱的东西无法得到发挥和发展,长此以往,他们对这种按部就班的生活就会感到愤怒。
和性格有关
面对同一情境,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表现。
有些人可能只是淡定的应对,有些人是发发牢骚,抱怨两声,还有些人可能就会暴跳如雷了。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就是去问小学生,班上哪些孩子更容易生气?根据调查的结果,在做了十多年的追踪研究后发现,小时候被大家认为更容易生气的孩子,长大后也更容易生气。
所以,心理学家就认为也许这些人具有某种容易让人生气的特质,这样的特质相对来说不变。
和价值观有关
还有一种情况,我们也会生气。那就是我们和别人的意见不同,其实,这背后反应的是价值观问题。
很多时候,我们是在控制与被控制中较劲。
孩子和父母,一说到这些事情,就会爆发“世界大战”。其实,这背后反应就是价值观的不同。
老辈的人,较为传统,认为到了什么时候就要做什么事,如果没有做,那就是不正常的。而年轻人,就认为必须得符合自己的心意,不想委屈求 全,会更追求自我。这就是时代的不同,造成两代人的价值观的不同。
我们能做的就是接纳他人与我们的不同,同时,求同存异,既不苛求自己,同时也不苛求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