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诗词中的博喻,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诗词中的博喻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本文目录

求问各位文人,“凌风持劲节,抱石有虚怀”什么意思、出自什么人的什么诗词?谢谢?

  基本字义  1. 石头的一种,质细而坚硬,有光泽,略透明,可雕琢成工艺品:玉石。玉器。玉玺(君主的玉印)。抛砖引玉。金玉良言。玉不琢,不成器。  2. 美,尊贵的,敬辞:玉泉。玉液(美酒)。玉言。玉姿。玉照(敬称别人的照片)。玉宇(a.天空;b.瑰丽的宫阙殿宇)。亭亭玉立。金科玉律。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3. 姓。  详细字义  〈名〉  1. (会意。“玉”字从王从丶。“王”指王者,“丶”读音同“主”,用同“主”,意为“进驻”、“入住”。“王”与“丶”联合起来表示“进驻王者腰部”。“玉”的发音同“域”,后者指王者领有的国土。“玉”是远古王室享有的美石,用于制作规范社会关系的各种指示性、标志性、象征性的器物,作为古代社会人际关系的调整器。“玉器”就是雕刻有王室标记图案——饕餮纹——的美石器物。本义:王者腰部佩挂的美石。引申义:用来制作王者佩挂物的美石。说明:“丶”是一个独立汉字,也是古代姓氏,见《汉语大字典》袖珍本正文第17页)  汉族是个爱玉的民族,至少在古代是这样,玉代表了中国人,尤其是中国文人的精神内涵。  “玉”字在古人心目中是一个美好、高尚的字眼,在古代诗文中,常用玉来比喻和形容一切美好的人或事物。如:以玉喻人的词有玉容、玉面、玉女、亭亭玉立等;以玉喻物的词有玉膳、玉食、玉泉等;以玉组成的成语有金玉良缘、金科玉律、珠圆玉润、抛砖引玉等,有关玉的民间传说和故事如《和氏之壁》、《鸿门宴》、《弄玉吹箫》、《女祸补天》等,更有多少人把自己心爱的儿女以玉来起名,如贾宝玉、林黛玉,还有多少年读不厌一部感人至深的《红楼梦》,是曹雪芹把人生的理想寄托在这块玩石美玉里了,对玉的爱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扎下了深深的根。  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玉的解释是:“玉、石之美者。”这一注解从物质上(石)和艺术上(美)两个方面科学地阐述了“玉”字的概念。  清平调(三首其一)(李白)  云想衣裳花相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采玉行  官府征白丁,言采蓝溪玉。  绝岭夜无家,深榛雨中宿。  独妇饷粮还,哀哀舍南哭。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鉴玉尚质,执玉尚谨,用玉尚慎。  家家抱荆山之玉,人人握灵蛇之珠。  藏玉显真情,佩玉升情操。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宁可玉碎,不愿瓦全。  无阳不看玉,月下美人多。  太平盛世玉生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丰年玉、荒年谷,  无瑕胜美玉,化干戈为玉吊,莱霞倚玉树,  玉关人老,玉后无当,玉斧修月,  玉石之美也,玉不琢不成器,  可可  (一)  王者腰间物,  凝脂玲珑透;  何言此石贵,  可遇不可求。  (二)  璞不磨,仍为石;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教,难成材;  知不足,学未迟。  2011-6-6 18:24  --------------------------------------------------------------------------------  附楚子的《说玉》二篇(点击标题可链接原文)  (一)“玉”字构造传奇  楚风史诗—先秦篇  2011-06-03 17:43:03  结绳记事创象形,仓颉当任付辛劳;  黄帝佩饰缀一点,玉字构造传奇妙。  楚风史诗—综合篇  2011-06-03 19:01:09  国人爱玉堪称绝,天下谁人不敬佩;  恋入骨子融血脉,玉石品性至纯美。  韩少尹赠砚诗  故人在遐远,留砚宠诗文。  白水浮香墨,清池满夏云。  念离心已永,感物思徒纷。  未有桂阳使,裁书一报君。  送泉州李使君之任(包何作品)  傍海皆荒服,分符重汗臣。  云山百越路,市井十洲人。  执玉来朝远,还珠入贡频。  连年不见雪,到处即行春。  早朝日寄所知(皇甫曾作品)  长安雪后见归鸿,紫禁朝天拜舞同。  曙色渐分双阙下,漏声遥在百花中。  炉烟乍起开仙仗,玉佩成行引上公。  共荷发生同雨露,不应黄叶久从风。  酬畅当寻嵩岳麻道士见寄(卢纶作品)  闻逐樵夫闲看棋,忽逢人世是秦时。  开云种玉嫌山浅,渡海传书怪鹤迟。  阴洞石憧徽有宇,古坛松树半无枝。  烦君远寄青囊箓,愿得相从一问师。  古兴(孟郊作品)  楚血未干衣,荆虹尚埋辉。  痛玉不痛身,抱璞求所归。  寒溪九首(孟郊作品)  洛阳岸边道,孟氏庄前溪。  舟行素冰拆,声作青瑶嘶。  绿水结绿玉,白波生白圭。  明明宝镜中,物物天照齐。  宇文秀才斋中海柳咏(孟郊作品)  玉缕青葳茹,结为芳树姿。  忽惊明月钩,钩出珊瑚枝。  灼灼不死花,蒙蒙长生丝。  饮柏况仙味,咏兰拟古词。  霜风清飕飕,与君长相思。  烂柯石(孟郊作品)  仙界一日内,人间千岁穷。  双墓未遍局,万物皆为空。  樵客返归路,斧柯烂从风。  唯馀石桥在,犹自凌丹虹。  吊国觞(孟郊作品)  徒言人最灵,白骨乱纵横。  如何当春死,不及群草生。  尧舜宰乾坤,器农不器兵。  秦汉盗山岳,铸杀不铸耕。  天地莫生金,生金人竞争。  送田三端公还鄂州(武元衡作品)  孤云迢递恋沧州,劝酒梨花对白头。  南陌送归车骑合,东城怨别管弦愁。  青油幕里人如玉,黄鹤楼中月并钩。  君去庚公应借问,驰心千里大江流。  酬严司空荆南见寄(武元衡作品)  金貂再入三公府,玉帐连封万户侯。  帘卷青山巫峡晓,烟开碧树渚宫秋。  刘琨坐啸风清塞,谢珧题诗月满楼。  白雪调高歌不得,美人南望翠蛾愁。  赠天竺灵隐寺主(权德舆作品)  石路泉流两寺分,寻常钟磬隔山闻。  山僧半在中峰住,共占青峦与白云。  奉和库部卢四兄曹长元日朝迥(韩愈作品)  天仗宵严建羽旄,春云送色晓鸡号。  金炉香动螭头暗,玉佩声来雉尾高。  戎服上趁承北极,儒冠列侍映东曹。  太平时节身难遇,郎暑何须叹二毛。  01.琼 美玉。《诗·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02.琳 美玉。青碧色的玉。《书·禹贡》:“厥贡惟球、琳、琅?#92;。”  03.球 美玉。《书·顾命》:“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  04.瑜 美玉。《左传·宣公十五年》:“山薮藏疾,瑾瑜匿瑕。”  05.环 圆圈形的玉器。《左传·昭公十六年》:“ 宣子 有环,其一在郑商。”  06.璇 美玉。《集韵·平仙》:“璿,《说文》:美玉也。引《春秋传》:璿弁玉缨……或作琁、璇。”  07.璧 扁平、圆形、中心有孔的玉器。《诗经·卫风·淇奥》:“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  08.琪 美玉。《玉篇·玉部》:“琪,玉属。”  09.璞 未雕琢的玉。《韩非子·和氏》:“王乃使玉工理其璞而得宝焉。”  10.瑶 亦泛指美玉。《书·禹贡》:“厥贡惟金三品,瑶、琨、篠、簜。”  11.碧 青绿色或青白色的玉。《庄子·外物》:“ 苌弘 死於 蜀 ,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  12.瑰 美玉,美石。《诗·秦风·渭阳》:“何以赠之?琼瑰玉佩。”  13.翠 硬玉。宋吴自牧 《梦粱录·元宵》:“甚至饮酒醺醺,倩人扶着,堕翠遗簪,难以枚举。”  14.瑾 美玉名。南朝宋慧琳 《龙光寺竺道生法师诔》:“如草之兰,如玉之瑾,匪曰薰雕,成此芳绚。”  15.瑱 古人垂在冠冕两侧用以塞耳的玉坠。《诗·鄘风·君子偕老》:“鬒发如云,不屑髢也。玉之瑱也,象之揥也,扬且之晳也。”  16.琮 瑞玉。方柱形,中有圆孔。用为礼器、贽品、符节等。《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  17.珂 白色似玉的美石。《玉篇·玉部》:“珂,石次玉,亦码碯白如雪者。一云螺属。”  18.璎 似玉的美石。《玉篇·玉部》:“璎,璎琅,石似玉也。”2.即璎珞。玉饰。 唐 元稹 《估客乐》诗:“鍮石打臂钏,糯米吹项璎。”  19.瓒 质地不纯的玉。《周礼·考工记·玉人》:“天子用全,上公用龙,侯用瓒,伯用将。”  20.琛 指玉。《宋史·乐志九》:“禕衣褒崇,琛册追荣。”  21.珰 玉制的耳饰。《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22.璠 美玉。 晋陆云《答顾秀才》诗之五:“有斐君子,如珪如璠。”  23.璜 状如半璧的玉。《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玄璜礼北方。”  24.珑 古人大旱求雨时所用的玉,上刻龙纹。《说文·玉部》:“珑,祷旱玉也。”  25.珉 似玉的美石。《荀子·法行》:“故虽有珉之雕雕,不若玉之章章。”  26.璆 美玉。可制磬。亦借指磬。《书·禹贡》:“厥贡璆铁银镂砮磬。”  27.瑛 美玉。《魏书·阳尼传》:“ 采钟山 之玉瑛兮,收珠泽之珂珬。”  28.琯 玉管。《大戴礼记·少间》:“ 西王母来献其白琯。”  29.瓘 玉名。《左传·昭公十七年》:“若我用瓘斝玉瓒,郑必不火。”  30.珏 相合之二玉。双玉。《说文·珏部》:“珏,二玉相合为一珏。”  31.璋 玉器名,状如半圭。《书·顾命》:“秉璋以酢。”  32.瑷 美玉。《玉篇·玉部》:“瑷,美玉也。”  33.圭 古代帝王诸侯朝聘、祭祀、丧葬等举行隆重仪式时所用的玉制礼器。《易·益》:“有孚中行,告公用圭。”  34.琀 古代放在死者口里的玉。《说文·玉部》:“琀,送死口中玉也。”  35.玦 古时佩带的玉器。环形,有缺口。《左传·闵公二年》:“公与 石祁子 玦,与 甯庄子 矢,使守。”  36.琦 美玉。晋葛洪《抱朴子·博喻》:“是以蟭螟之巢,无乘风之羽;沟浍之中,无宵朗之琦。”  37.琬 美玉。《书·顾命》:“弘璧、琬琰在西序。”  38.瑒 玉名。《广韵·平阳》:“瑒,玉名。”  39.玢 玉名。《玉篇·玉部》:“玢,玉名。”  40.琥 瑞玉。《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白琥礼西方。”  41.珲 美玉。《集韵·平魂》:“珲,美玉。”  42.琚 佩玉。《诗·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43.珺 美玉。《改并四声篇海》:“珺,美玉也。”  44.琨 玉石。《书·禹贡》:“厥贡惟金三品、瑶、琨、篠簜。”  45.璐 美玉。《楚辞·九章·涉江》:“被明月兮佩寳璐。”  46.玫 美玉。一说火齐珠。《尸子》卷下:“ 楚 人卖珠於 郑 者。为木兰之椟,薰以桂椒,缀以玫瑰。”  47.璊 赤色的玉。《诗·王风·大车》:“大车啍啍,毳衣如璊。”  48.珅 玉名。《集韵》:“珅,玉名。”  49.瑭 玉名。多用于人名。 五代有史建瑭 、 石敬瑭。  50.玮 玉名。《广韵·上尾》:“玮,玉名。”  51.琰 美玉。南朝梁简文帝 《谢敕赉善胜威胜刀启》:“冰锷含彩,雕琰表饰。”  52.玙 美玉。《左传·定公五年》:“ 季平子 行 东野 ,还未至,丙申,卒於 房 , 阳虎 将以璵璠敛。”不要着急,最好的总会在最不经意的时候出现。

什么(形容词)赏古诗?

1.《赠花卿》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2.《离思五首·其四》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3.《金缕衣》 杜秋娘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4.《怨情》 李白 美人卷珠帘,深坐蹙娥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5.诗经《硕人》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领如蝤蜞, 齿如瓠犀, 螓首娥眉,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 一顾倾城, 再顾倾国。 《赠花卿》 译文:美妙悠扬的乐曲,整日地飘散在锦城上空,轻轻的荡漾在锦江波上,悠悠地升腾进白云之间。如此美妙音乐,只应神仙享用,世间的平民百姓,一生能听几回? 赏析:这首绝句,字面上明白如话,但对它的主旨,历来注家颇多异议。有人认为它只是赞美乐曲,并无弦外之音;有人则认为它表面上看是在赞美乐曲,实际上却含讽刺,劝诫的意味。 《离思五首·其四》 译文:曾经领略过苍茫的大海,就觉得别处的水相形见绌;曾经领略过巫山的云霭,就觉得别处的云黯然失色。即使身处万花丛中,我也懒于回头一望,这也许是因为修道,也许是因为你的缘故吧。 赏析:这首诗最突出的特色,就是采用巧比曲喻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已经失去的心上人的深深恋情。它接连用水、用云、用花比人,写得曲折委婉,含而不露,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金缕衣》 译文:不要爱惜荣华富贵,一定要爱惜少年时光。就像那盛开枝头的鲜花,要及时采摘。如果采摘不及时,等到春残花落之时,就只能折取花枝了。 赏析:此诗含意很单纯,可以用“莫负好时光”一言以蔽之。这原是一种人所共有的思想感情。可是,它使得读者感到其情感虽单纯却强烈,能长久在人心中缭绕,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魅力。它每个诗句似乎都在重复那单一的意思“莫负好时光!”而每句又都寓有微妙变化,重复而不单调,回环而有缓急,形成优美的旋律,反复咏叹强调爱惜时光,莫要错过青春年华。从字面看,是对青春和爱情的大胆歌唱,是热情奔放的坦诚流露。然而字面背后,仍然是“爱惜时光”的主旨。因此,若作“行乐及时”的宗旨看似乎低了,作“珍惜时光”看,便摇曳多姿,耐人寻味。 《怨情》 译文:美人卷起珠帘,深闺独坐还皱着蛾眉。只见玉颜上泪痕斑斑,不知她心里究竟恨的是谁。 赏析:语言平浅简易,情态缠绵凄凉,含蓄蕴藉,言短意长。“含蓄有古意”、“直接国风之遗”,在理解李白诗歌的时候应该注意这些。古代的“美人”不是一个普通的词,与现代的“美女”很不一样。《离骚》里的“香草美人”指贤臣明君;《诗经》中的美人指容德俱美的年轻女子,“有美一人,清扬婉兮”。“美人卷珠帘”是指品性容貌都美好的闺中女子,李白诗歌的“含蓄蕴藉”是指诗歌中主人公情韵的婉转,而非指寄托兴寓,所以说它“直接国风之遗”。 诗经《硕人》 译文:双手 *** 如春荑,肤如凝脂细又腻;脖颈粉白如蝤蛴,齿如瓜子白又齐;额头方正蛾眉细,笑靥醉人真美丽,秋波流动蕴情意。看第一眼城池就会失去,看第二眼,国家就会失去。 赏析:此诗开启了后世博喻写美人的先河,历来备受人们的推崇和青睐。孙联奎《诗品臆说》拈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二语,并揭示出其所以写得好的奥窍。

比喻、暗喻、借喻三者有何区别?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依据描写或说明的方式比喻可分为“直喻”、“隐喻”、“类喻”、“洁喻”、“对喻”、‘博喻”、.简喻”、“详喻”、‘引喻”“虚喻’等十类。

暗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说甲(本体)是(喻词)乙(喻体)。喻词常由: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

暗喻又叫隐喻。 比如:马克思主义是我们思想的明灯。 借喻,比喻之一。是以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 比如:虎距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

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

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

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 综上:比喻是修辞手法中的一个大项,暗喻和借喻都包含于比喻之中。 还有一点就是:诗词中有许多借物喻人的多为借喻 希望我的回答你能理解和满意

七言古诗一首完整版?

1、《古从军行》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此诗主旨在于反战,连年战争,耗费人力财力无数,牺牲生命无数,而所得的不过是葡萄之类的东西而已。公主琵琶,胡儿眼泪,说明不管是汉族人民还是少数民族人民,其实都不愿意挑起战争,好战的只是为了满足一己之欲的统治者而已。

2、《韩碑》

李商隐

元和天子神武姿,彼何人哉轩与羲。

誓将上雪列圣耻,坐法宫中朝四夷。

淮西有贼五十载,封狼生貙貙生罴。

不据山河据平地,长戈利矛日可麾。

帝得圣相相曰度,贼斫不死神扶持。

腰悬相印作都统,阴风惨澹天王旗。

呜呼圣王及圣相,相与烜赫流淳熙。

公之斯文不示后,曷与三五相攀追。

愿书万本诵万遍,口角流沫右手胝。

宪宗年间,宰相裴度平了淮西之乱,韩愈奉命写了《平淮西碑》以记其事。谁知碑成之后,竟有人进谗说韩愈碑文与事实有出入,宪宗便令人将碑文磨去,又令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新撰文勒石。李商隐甚感不平,因此诗中极力赞扬裴度的武功和韩愈的文章,比之为天地的元气、汤盘孔鼎上的铭文。认为它的被毁,使历史功绩湮没,所以表示愿意抄万遍、诵万遍,不惜手起茧、口流沫,也要它流传后代。表现了他对韩愈的极度推崇和对进谗者和信谗者的极度不满。事实也正是如此,韩愈的《平淮西碑》一文,经此曲折后更加有名,而奉旨重写的碑文,知道的人又有几个呢?

3、《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杜甫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

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

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

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澒洞昏王室。

梨园子弟散如烟,女乐余姿映寒日。

金粟堆前木已拱,瞿塘石城草萧瑟。

玳筵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

观公孙大娘的弟子舞剑器,却重笔放在描绘公孙大娘的高超舞技上,再联想到从开元盛世,到天宝变乱,五十年间,兴衰反掌,感时追昔,令人凄然。此诗的一大特色,在于用博喻的手法,来描绘公孙大娘剑器舞的高超。“观者如山……”以后六句,历来为人称赏。

4、《洛阳女儿行》

王维

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颜容十五余。

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脍鲤鱼。

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

罗帷送上七香车,宝扇迎归九华帐。

狂夫富贵在青春,意气骄奢剧季伦。

自怜碧玉亲教舞,不惜珊瑚持与人。

春窗曙灭九微火,九微片片飞花琐。

戏罢曾无理曲时,妆成祗是熏香坐。

城中相识尽繁华,日夜经过赵李家。

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

写小家碧玉一旦嫁入豪门,便成贵妇,过着富奢极欲的生活。而西施纵有倾城倾国的美貌,未遇之时,也只好在江边自浣纱。诗旨在慨叹人生的遭际各有不同,遇则贵,不遇则贱。

写盟友情久的对联?

1、上联:海内存知已,下联:天涯若比邻。横批:情投意合。朝代:唐朝。诗人:颜真卿。出自《王子安集》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句。释义:只要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好像近在眼前。形容思想感情相通;再远也能感受到亲近。

2、上联:丈夫结交须结贫,下联:贫者结交交始亲。横批:心心相印。朝代:唐朝。诗人:高适。出处《赠任华》。释义:有志气的人总喜欢和穷人交朋友,和穷人交朋友容易始终如一地保持友谊。双方地位的升降变化,多给友谊带来影响,一旦地位高的人变心,友谊就无法维持。和贫穷而志趣相投的入结交,并不存在这种问题。选自闵天《中国为人处世格言辞典》1991年07月第1版第224页。

3、上联:若知四海皆兄弟,下联:何处相逢非故人。横批:风雨同舟。朝代:宋代。诗人:陈刚。出处《阳关词》。此句是“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旧意,对离人作宽解之语。若明白“四海之内皆兄弟”这个道理就会感到到处都是朋友。选自何宝民《中国诗词曲赋辞典》1997年03月第1版第876页。

4、上联: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下联:道乖者不以咫尺为近。横批:莫逆之交。引自《抱朴子·博喻》。释义:志同道合,即使隔山隔海,也不觉遥远;貌合神离,纵然相隔咫尺,也不觉得亲近。远与近,不仅有空间上的距离,而且有心理上的距离。人际关系的亲疏,主要取决于心理距离的影响,取决于志趣信仰的异同。选自闵天《中国为人处世格言辞典》1991年07月第1版第224页。

5、上联:大丈夫处世,下联:当交四海英雄。横批:志同道合。朝代:晋。诗人:陈寿。出处《三国志·蜀书·刘巴传》裴松之注引《零陵先贤传》。释义:大丈夫处世,应交各处的英雄豪杰。选自《汉语格言分类词典》1991年12月第1版第782页。

更多诗词中的博喻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