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这篇文章,真的全是干货,一句废话都没有!
我收集了各位朋友在知乎私信以及评论里,最常提到的10个问题,整理成一个合集,并做出了详细的解答。
也许这些问题,你在认识的保险销售人员那听过一些对应的话术,但绝对没有这篇文章回答得细致。
大家如果认真看完,对于保险一定会有更深一步的认识,绝对不会再别人忽悠或者踩坑了!
问题一:“我现在买的重疾险是50万保额,但30年后或者40年后,考虑到通货膨胀的影响,这50万就不值钱了,那重疾险还有必要买吗?是不是买点理财更好?”
首先大家要明白一点:完全对冲通胀风险的保险产品乃至金融产品目前世界上是不存在的,所以通货膨胀这个问题,保险是没办法解决的。
那么现在的50万保额,30年之后是不是就没用了呢?
先从产品定价角度来给大家说一下:
一般保险保费在定价的时候就已经考虑了通货膨胀因素,换句话说你买的保额是已经考虑到通胀影响的。
保险公司通过产品的预定利率(一般为3.5%),将未来的保单价值贴现,转化成当下可以比较的数值。
储蓄险 *** :投保50万,收益可达152万看起来很复杂,那我们举个例子:
我们买了一份50万保额的重疾险,假如在第一年出险了,那么保险公司就会赔我们50万。
但如果在第20年出险的话,那么第20年保额50万的价值为:
公式为:50÷[(1+0.035)^19]=26万也就是说,在20年后50万元保额所对应的保费,其实是按照26万元的保额计算的,而不是表面看上去的50万元。
同样的道理,但如果在第30年出险的话,那么第30年保额50万的价值为:
公式为:50÷[(1+0.035)^29]=18.4万看似很复杂,如果不是学习过金融的朋友,肯定不太理解,不过大家只需要明白保险公司在定价的时候,已经把通胀因素计算进去就可以了。
如果要比较通俗一点的解释:
你选择30年交费,这30年期间,不仅保额会通胀,交的保费也在通胀,所以这其实没有什么不平衡的。
而且配置保险是根据家庭情况来不断升级更新的,不是一锤子买卖。
比如你现在单身,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甚至只需要一份意外险+百万医疗险就够了,几年后结婚生子了,难道不需要再增加保障?
又如你现在年薪20万,奋斗几年后年薪涨至50万,难道不需要再多配置一些保险覆盖财务损失风险?
此外,各位的担心是建立在30年、40年之间都不会得重疾的情况下,考虑保额的通胀问题。
难道大家能预知自己能在什么时候患病?如果几年之内就患病了呢?这谁能预测?
保险本质上是一个转移风险的工具,而不是大家去计量盈亏的投资,所以在当下做好保障最为重要。
立即查看【2022性价比TOP3重疾险】问题二:“买一份保险,是保到60岁好,或者到70岁,还是保到终身更划算?”
这个问题,居然是所有私信或评论里,排名前三的问题,出乎意料。
其实这个问题用一句话就能解答“有钱买保障时间长的,没钱就买保障时间短的。”
保障时间越长,保险公司的保障成本就越高,所以保费就越贵,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从产品定价来看,对于同一个产品,不同保障期限或者缴费期间所对应的风险发生率其实是差不多的。
所以,同一款产品,保到60岁,或者保到70岁等,费用基本上相差不大,因此不存在说保到60岁比保到70岁费用更优。
换个角度,比如买一款重疾险,你只有5000的预算,保到60岁可以买50万,保终身只能买35万,你怎么选?60岁之前,你需要赚钱、养家、甚至还需要赡养老人,能轻易倒下吗?倒下了,没有足够的保障,还能维持家庭的正常生活水平吗?
而且,配置保险不是一件一劳永逸的事情,我们需要不断地随着收入的提高,家庭情况的变化而不断补充。
现在没钱买保终身的没关系,过几年经济好了,再加保一份终身保险不就好了。
不过在这之前,你得保证你前期的保额要够啊,不然撑不过第一次患病,还谈什么以后呢?
问题三:“我看到有些平台说,一年只要1000来块钱就可以搞定一家人所有的保险,这是真的吗?会不会有坑?”
关于这个问题,我真是想吐槽一下,有些销售人员,抓住中国人喜欢买便宜东西的观点,根本不考虑实际情况,盲目推荐一些保险方案。
比如小X书平台的一位博主,展示了一份一家三口的保险方案:
1550元就能搞定一家三口的保险方案,确实吸引人,但是仔细研究一下,真不值得推敲啊。
先不说咱都不知道这个“预算不多”,到底不多到什么程度,也不知道为什么夫妻二人都没有配置重疾险(难道不需要担心收入损失),但是这个定期寿险20保额真让我懵逼。
1V1在线咨询,帮你买对保险不踩坑20万保额顶啥用?
也不知道这个保额是如何确定的?是为了偿还贷款,还是为了给家人留下一笔钱用于正常生活?
各位觉得够了吗?
最无语的就是,这个博主居然还来了一句“这个方案最明显的缺点就是预算有限导致保额低,保障时间不足”。
相比大家都知道,买保险就是买保额,宁可保障时间短一点,也要保证保额充足,如果后期经济宽松了,再把保障时间延长。
买了保险,保障不足,覆盖不了风险,那买保险的意义在哪呢?
还好意思说可直接抄作业,真是明知是坑还让人往里跳?
大师姐提醒大家,无论你在哪看到的保险方案,都不能直接抄作业,也没有可以直接抄作业的保险方案。
配置保险,需要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包括身体是否健康、预算多少、有什么偏好、有无负债等因素去综合考虑,是一件非常个性化的事情。所以,对于这个问题,大师姐给出的答案是,无论别人推荐的保险方案便宜,还是贵,我们都只能作为参考,均不可以照抄或者生搬硬套。
问题四:“有人跟我说保险风险太大,要我买香港的保险,请问香港的保险靠谱吗?去香港买保险可行吗?”
咱们暂时先撇开产品保障怎么样,从整体上来分析一下去香港买保险的优势和不足,各位看完之后再自行考虑。
先说说优点:
1、香港保险,包括重疾险大部分都有分红,保额还能随着分红而增加,可抵御通胀。
2、香港保险定价比内地宽松,保险公司有更自由的定价权,产品价格具有优势。
3、香港保险需要用港币或者美元支付,能一定程度上抵御人民币贬值的风险,但同时也会受到汇率的影响。
4、区分被保人是否抽烟,不抽烟的人群费率更优。
再来看一下弊端:
1、必须本人亲自到香港购买,不像大陆可以通过产品链接直接投保,而且任何在内地签订的香港保单,既不受内地法律保护,也不受香港法律保护,俗称“地下保单”。
2、售后服务和理赔等不方便,如果本人无法亲自去香港办理,就需要一个香港的保险代理人负责,但实际上找到一个可靠的代理人并不容易。
3、健康告知严格,内地的保险健康告知原则是“有限告知”,问则答不问则不答;而香港保险却是“无限告知”,你需要把之前所有的就诊情况都告知保险公司,甚至一个发烧没告知,都可能拒赔。
4、诉讼成本高,若买了香港保险,万一发生了理赔纠纷,引发诉讼,那么意味着将要支付诉讼、交通、住宿等费用,香港的律师更是按小时收费,一般家庭真的承受不起。
5、开设香港个人银行账户比较麻烦,每年的保费或者保单分红都需要用香港银行卡支付或者领取,所以我们要有一个香港的个人银行账户。
本人亲自到香港开户比较麻烦,而内地只有少数银行支持异地见证开户(在内地就可办理),但这两种方式都比较麻烦,需要地址证明、身份证、通行证/护照(获得三个月以上的长期签证)、资产证明等资料。
专人协助投保,帮你节省56%以上的预算6、最后一点非常重要:你的分红金、甚至是理赔款有可能无法及时转回内地账户。
根据《个人外汇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个人结汇和境内个人购汇实行年度总额管理,年度总额分别为每人每年等值5万美元。
简单理解就是,你每年兑换的外汇不能超过5万美元,无论是支付保费还是领取保险金,实际上是国家对资金的管控。2019年国家出台了文件,把到境外购买保险的消费行为进行了细分——如果购买短期医疗险、意外险,仍旧属于经常性项目(也就是不受5万美元限制)。
但如果你买的不是保障型保险,而是人寿保险或者返还分红保险,外管局将其明确为“资本性项目”,那么各位就要注意了,如果没有如实申报备案,就属于违规。
综合来说,如果各位想买短期意外险或者医疗险,那么不会受到外汇管制影响,到支持的银行办理兑现就行,但如果是分红型的重疾险,那么理赔款就会受到影响,甚至无法直接兑现。
其实早在2016年,中国银保监会就发布了关于内地居民赴港购买保险的风险提示,各位千万别不放心上。
综上所述,大师姐认为至少要满足以下2点,才可以考虑购买香港保险:
长期在香港工作或生活的人:这类人群更熟悉香港的法律和金融环境,选择香港保险更有优势。高净值人群:不仅可以进行境外资产配置,对冲了人民币贬值风险,这类人群更注重于财富的传承和资产隔离问题五:“之前有人推荐了一款产品给我,了解了很久,最后投保时发现我在的城市不能购买?怎么回事,有什么解决办法吗?”
这种情况其实是比较常见的,我们如果仔细一点就会发现,如果有投保地区限制的话,能够投保单的城市基本上都是一线、二线以及部分三线城市。
这些城市的生活和医疗水平较高,同时大众受教育水平也较高, *** 部门或者公立医院等机构规范,所以保险公司对于风险的控制、与客户的沟通都比较能够效率化。
因此,保险公司在设计产品时,就会予以这类产品较低的费率。
很多四线、五线城市,的的确确市场潜力巨大,但是却比较多发一些恶意骗保的案件,甚至有些案件连医院都参与在内,一二线城市虽然也有但比例相对很低。
出于对风险的把控和对成本的控制,保险公司通常会有2种选择:
直接放弃这类市场提高保费来覆盖这些额外的成本放弃这类市场显然是比提高保费来的更加容易让人接受。
那么怎么应对这种情况?
有些销售人员会教你“异地投保”,也就是虽然你不在保险公司规定的可投保地区,但是可以填一个可投保地区的地址,这样就可以顺利购买成功。
等到产品过了犹豫期之后,再把地址改回目前所在的地区,这样就顺利实现了异地投保。
大师姐需要提醒大家,如果保险公司明确限制了可投保地区,那么不建议大家进行异地投保,这样毕竟存在风险。
1V1在线咨询,帮你买对保险不踩坑且如果保险公司在回访时发现了有异地投保的行为,也会建议用户犹豫期内退保处理。
因此,一般这种情况大师姐都会建议大家购买其他产品。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大家在购买时符合保险公司的投保地区规定,后面回老家或者换工作去了不在投保地区范围内的城市,理赔不会受到影响,各位请放心。问题六:“打算买一份重疾险,趁自己有点积蓄,想一次性把保费都交完,主要是担心今后万一没钱了,交不起保费,特别是现在疫情收入都受到影响,这样划算吗?还是交30年划算?”
毫无疑问,关于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缴费时间越长越好,有20年选20年,有30年选30年。
举个例子:同样买一份50万的重疾险,保障内容也相同,分30年交每年要交5000元,而一次 *** 清(趸交)需要交10万元。
虽然30年交的总保费要比一次 *** 清要多,但是从杠杆上来看,30年交的杠杆更高。
如果一个人选择30年缴费,在第一年出险了,那么只交了5000元保费,就得到了50万的理赔金,而另一个选择趸交,同样在第一年出现,那么交了10万元保费,得到50万理赔金。
同样的保障,第一位朋友相当于省下了更多的保费。
现在很多保险公司的重疾险都自带轻症、中症豁免功能,如果得了轻症或者中症疾病,不仅可以得到理赔款,而且重疾保障仍有效,今后的保费都不需要交了。
比如交了2年的保费,患了轻症,理赔之后,剩余28年的保费都不用交了,保障依然有效。
这样来看,是不是交的时间越长越省钱?这么想就对了。
所以,对于重疾险这类长期保障型保险来说,缴费时间越长,每年压力就越小,杠杆也更高,适合对大多数普通家庭。
问题七:“现在很多人在网上买保险,那怎么去验证网上哪些保险到底是不是真的?碰到网络诈骗怎么办?”
关于这个问题,有人说购买成功后可以打电话给保险公司核对电子保单的真实性,这个做法值得再探讨。
毕竟你已经付款了,万一真碰上假的产品,都没有电子保单,或者一份假的、不存在的电子保单,你又怎么去核实?又怎么去追回损失?
所以,建议大家使用下面2个方法来验证:
(1)购买前拨打保险公司客服热线验证
所有的保险产品,无论是长期险还是短期险,都有对应的唯一的产品条款,我们可以通过产品的界面找到。
然后我们就可以通过条款的名称,来向保险公司核实是否有这一款产品,比如下面这款产品,条款名称为:北京人寿京康宝贝C款重大疾病保险(互联网专属)条款。
只要有了产品条款的名称,就可以核实到其真实性,这样就不容易被忽悠。
(2)银保监会网站查询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通过银保监会网站查询。
所有的保险产品,上市之前都要经银保监会备案审核,审核通过后才可以拿到市面上来销售。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验证产品的真实性:
在线服务→人身险备案目录产品查询我们可以按保险公司名称来查询,也可以按保险产品名称来查询。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产品会有两个名字,一个是备案名,一个是网络通俗名。
大公司VS小公司,大品牌保险更值得买?比如这款来自国富人寿的达尔文6号重疾险,它在银保监会备案名称又叫小红花重大疾病保险,但指向的其实都是同一款产品。
所以,如果你在银保监会网站上搜索“达尔文6号”,肯定是查询不到这款产品的,但你搜索小红花重大疾病保险的话,就能找到对应的条款。
但有时,一些正规产品也存在无法搜索到的情况,这是因为银保监网站“延迟度高”,信息披露滞后。
所以,如果各位要验证保险产品的真实性,拨打保险公司的客服热线最为及时准确。
问题八:“现在出的保险保障好像更好,那之前买的保险有没有必要退掉,然后再买新的产品?”
关于这个问题,前前后后很多人都问过,虽然感觉是在咨询,但似乎各位心里都是想换成新的产品,在等一个肯定的答案罢了。
不过大师姐还是建议大家,先冷静下来,分不同情况考虑,再做决定。
1、之前很早买的保险,还剩几年就缴完费了
像这种情况,早就买了的保险,而且还剩几年就缴完费了,那么就建议别退了。
毕竟这时候退保的话,肯定损失一大笔钱,而且现在的身体情况,还能不能顺利通过新产品的健康告知呢,这还是未知数。
所以,如果说是这种情况,大家就咬咬牙,把剩下的几年保费交了,之后也不用担心保费的问题了。
2、刚买没几年,在犹豫要不要换新产品
俗话说的好“犹豫就会败北,果断就会白给”,无论是果断的退保,还是犹豫之后的退保,大家都需要承担损失。
在退保之前,我们需要认真思考2个问题:
(1)现在的身体情况,能够通过新产品的健康告知吗?
保险不是想买就能买的,如果说自身的健康情况不符合新产品的健康告知,这时候就要谨慎考虑退保这件事了 。
如果没有考虑的健康情况就盲目退保,到时候新产品的健康告知过不了,无法投保,旧产品又已经退保,那我们就处于一个没有保障的裸奔状态,千万别冲动。
(2)退保重新买的产品,是否更划算,保障更好?
如果新产品的健康告知没问题,那接下来就要衡量一下退保到底划不划算?
除去通货膨胀,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公式:
新产品要交的总保费≤旧产品剩下没交的保费 + 退保能返回的钱举个例子:
小王之前买了一款重疾险A产品,每年缴费7000元,一共需缴费20年,目前已交2年,退保能拿回2000元;他打算换一款新的重疾险B产品,每年只需缴费3500元,需要缴费30年。
那么按照公式为:B产品总保费(10.5 万)< 旧产品剩下没交的保费(12.6 万)+ 退保能返的钱(0.2 万)= 12.8万
所以,这时候小王退保的话,是划算的。
聊到这里,大师姐有必要再多啰嗦几句,大家都想买到最好的保险,这想法是好的,确实没有啥毛病。
但买保险其实跟买手机是一样的,保险产品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保障也更好,更完善。
不过这并不代表以前买的产品就不好,正如你现在买了一部最新的iPhone13,但两三年之后,出了iPhone15、iPhone16,那么你手里的iPhone13就不能用了吗?
它依然可以上网、打电话、聊微信,看视频,满足你一切日常所需。
所以,我们没办法永远买到最好的保险产品,但是我们可以买到我们那个时期,最适合自己的保险。
测一测:哪款重疾险最适合自己?而且买保险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我们要随着收入的增加、家庭责任的变化等情况而不断去完善自身的保障,这并不是一件可以一劳永逸的事情。
一般来说,如果不是产品保障有明显缺失,或者买到了错的产品,都不建议大家盲目退保。
但假如确定了需要退保,那么一定要先买好新的产品,等新产品过了等待期之后,再去退保旧产品,这样就不会有保障真空期。
问题九:“我的医保卡经常借给家人买高血压的药了,自己买保险的时候会受到影响吗?实际上我是健康的。”
说实话,医保卡借给家人买药这件事在中国屡见不鲜,很多人也不以为意,但各位如果打算买保险的话,医保卡外借这个事还挺棘手的。
之前就有很多用户留言咨询:
那为什么用医保卡买了药,保险公司就会认为是我们本人买的呢?
大家要明白一点,医保卡是医疗保险个人账户专用卡,它以个人身份证为识别码,储存记载着个人身份证号码、姓名、性别以及账户金的拨付、消费情况等详细资料信息。也就是说,不管是谁用你医保卡买的药、挂的号、住的院,都会默认是你这个持卡人买的药、挂的号、住的院。
所以,你说不是你本人买的药,住的院,保险公司是不予采信的。
那么,医保卡已经借出去了买药了,还能不能买保险呢?
有2个步骤:
第一步:先确定是哪种类型的医保卡外借?
1、只是买过一些感冒发烧药
这种健康告知基本不问,也就不用告知。
2、买过一些严重疾病的药,或者说并不严重,但很容易判断疾病有无的药
要告知,承保的几率较大。
比如,为别人买过治疗癌症的药,但自己是健康体,只要体检就很容易判断出来,保险公司也会比较愿意相信,医保卡记录是别人的。
3、药店买过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药。
这种就比较麻烦,比如高血压,本身吃药就能控制,即使提交体检报告,保险公司也很难判断真假,承保的几率相对小一些。
4、医保卡去看过门诊、住过院。
这种比药店买药记录严重得多,不过也要看具体是什么疾病,提供全面的体检资料才行。
第二步:找到支持医保卡外借核保的公司。
不同保险公司对医保卡外借的态度不一样,比如复星联合的这款产品,只要出现医保卡外借情况,就会直接拒保。
当然,也不是所有公司都这么一刀切,比如海保人寿、横琴人寿、华贵人、富德生命、同方全球,就可以支持医保卡外借的核保。
第三步:按照要求提供相关资料
医保卡外借要想核保成功,最重要的是:让保险公司相信,当时的医保卡记录,是别人的,而不是你的。
所以,提供资料时,尽量按照保险公司的要求,提供详细一些,资料越详细,诚意也越明显,通过的机会就越大。
大家也不要有心理负担,一家保险公司投不了,可以换一家。
总之,别灰心,多尝试,只要自己确实没什么健康问题,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产品。
问题十:“身体有些小毛病,比如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医生都说没关系,不需要治疗,为什么买保险却很困难?有的产品还买不了。”
这个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保险医学和临床医学的不同。
保险医学的定义:是以被保险人的死亡(患病)率为基准,结合保险公司经验数据,确定不同程度健康异常被保险人群的死亡(疾病)发生率,进而对不同危险程度的被保险人群制定不同的承保费率。
临床医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提高临床治疗水平,促进人体健康的科学。
保险医学以临床医学为基础,涉及统计、法律、数学等多门学科,应用临床医学理论和技术研究人寿保险实践活动中的相关理论,并解决实际问题。
说人话就是:
保险医学考虑在保障期间内,疾病会不会对患者预期寿命有影响,以及保证客户间的公平待遇。
临床医学考虑疾病是否会影响患者的生活、危及生命,因此不会对某些无不适感的小异常加以处置。
临床医学的健康,决定于当下是否需要接受治疗;而保险医学的健康,决定于未来几十年是否会发病,需要治疗。
举个栗子:我国约有1亿左右乙肝病毒携带者,2000万左右慢性乙肝患者。
对于肝功能正常、病毒DNA阴性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来说,只要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可以不用治疗,定期检查就可以。
而对于肝功能异常、病毒DNA阳性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来说,需要积极治疗,如果不及时治疗很可能会导致肝硬化,甚至肝癌。
此时,保险公司作为经营风险的商业机构,在作出核保决定时需要考虑长远风险,把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
对于身体有异常想要投保的朋友,这里有一份【疾病投保攻略】可以参考下,里面覆盖了常见病(三高、乙肝、结节等)可以顺利投保的保险:疾病投保攻略:根据你的情况筛选合适产品对于不同的疾病,保险就会做出不同的核保结论。
不过,身体有异常,并不代表我们买不了保险了,有2个方法教给大家:
①智能核保
智能核保:保险公司会提供一系列的问卷,我们根据自己的情况一步一步做出选择,等到最后一步,系统就会根据我们的选择给出最后结论。
以常见的甲状腺结节为例,购买超级玛丽6号:
如果符合图片中,智能核保里3个问题的红色字体选项,那么就能够正常承保。
所以,并不是所有不符合健康告知的疾病,都无法购买保险。
②人工核保/邮件核保
人工核保和邮件核保,是在智能核保也无法通过的情况下的第二选择。
有些产品提供人工核保,有些产品提供邮件核保,但二者的共同之处就是是真人在审核你的健康情况,是每家保险公司的核保师。
智能核保的好处在于不留痕迹,如不符合情况也不会留下个人信息,不会影响后续买保险,但缺点在于完全由机器操作,无法覆盖全部的异常情况。
人工核保或者邮件核保的好处在于背后是核保老师在审核,他们会根据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被保人的身体情况给出最合适的结果,说白了就是人性化。
但是不足之处就是因为背后是人,所以就会有每个人不同的主观判断,这个标准我们无法拿捏,各家公司也无法统一,所以需要在专业人士(比如大师姐)的指导下进行操作,以保证顺利通过。
而且只要进入了人工核保或者邮件核保,无论顺利通过与否,都会在保险公司留下记录。
因此,一般建议如非特殊情况,不要轻易尝试人工核保或者邮件核保,免得给自己留下痕迹。
所以,我们需要合理地使用核保规则,尽可能在不涉及人工的情况下,买到适合的保险。
买保险是一件非常复杂,且耗时耗力的事情,对于不是从业者的普通大众来说,想买到合适的保险并不简单。
上面的10个问题,是私信和评论里最多人问到了,相信也是很多人心里所疑惑的、纠结的问题。
别看10个问题不多,但一定能让你对保险有一个人更深的、全新的认识!
买之前看一看,大家能少走冤枉路,分分钟剩下好几万。
如果上面的内容还没有解决你的问题,欢迎随时找我,我会尽我所能帮你解答:)
1V1在线咨询,帮你买对保险不踩坑我是
@专心大师姐,专心帮挑保险,教你买对不买贵,如果觉得文章对你有用,欢迎点赞收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