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冷暴力也是校园霸凌的一种形式。
最近有件事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一个15岁的童星邵一卜,因不堪忍受校园霸凌,而选择了跳楼自杀。
在一个普通的清晨,邵一卜告诉妈妈:“妈妈,我出去跑步。”可她没有下楼,相反朝楼上走去,她上到6楼,从窗户纵身一跃。
所幸的是,邵一卜因抢救及时捡回一条命,但她全身多器官受损,胰腺终身损害,多处骨折,已经做过两次手术,住院长达3个月才出院,未来需要长期治疗,可能还要继续手术治疗。
邵一卜的受伤清单里,包括鼻骨骨折。要知道,面部对一个演员来说是多么地重要,况且,邵一卜还未成年,未来她还打算出演更多的角色。
校园霸凌改变了她和妈妈的人生。
1
2022年6月17号,邵一卜的妈妈尤永梅女士,在女儿跳楼的第223天,第一次用女儿的账号在微博发长文进行实名举报。这时,距离她知道女儿遭受了校园霸凌,已经过去了405天,而邵一卜遭受校园冷暴力已有16个月之久。
在近500个日日夜夜里,邵一卜都在默默承受着校园霸凌。
邵一卜的微博介绍很简单,身份认证:演员。自我描述:演员,代表作《北斗风云》。她曾参演过《银河补习班》等影视剧,也与杨幂、邓超、杨颖等知名演员都合作过。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邵一卜的15年人生,那就是:星途坦荡,校园孤立。
获救后的邵一卜哭着告诉记者:“他们对我的伤害很大,通过跳楼结束生命的想法已经存在很久了。晚上就算关灯也睡不着,我不止一次爬上自家窗台。那一次(指2021年11月7日的跳楼),我是真的不想活了。这才刚刚9年级,接下来的一年要怎么跟他们相处,我完全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
2
邵一卜长相好,又是童星,学习成绩优秀,但同学却因她优秀而孤立她。比如,编她的故事,在网上写小作文,拉拢同学不跟她玩,说她是“绿茶”,有人碰到她的手立马要去洗手。
表面上,好像这并不算校园霸凌,同学没有打她没有骂她,就连肢体接触都没有。
实际上,除去对人的躯体造成伤害的“热暴力”行为,这种对人精神和心理的行为,也属于暴力。它的名字叫“冷暴力”。
冷暴力也是校园霸凌的一种形式。
人是具有社会属性的高等动物,社交获得感是人的健康生存条件之一。剥夺了的社交权利,比不给饭吃、不给水喝能更快地摧毁一个正常人。更何况邵一卜只是一个年仅15岁的小女孩儿,心智发育并未成熟。这个时候遭遇到冷暴力,对她一生的伤害更大,很难评估后果。
其实,校园暴力事件远比我们以为的要普遍。
女明星马思纯当年读书的时候,她的同学管她叫“马胖子”,追着她喊外号不说,还往她没喝完的可乐罐里倒粉笔灰、洗抹布的水,甚至是拖地的水。整整六年,马思纯都是被同学这样对待的。
校园霸凌,不仅仅是在中国存在,国外也一样普遍。
《数字背后:结束校园暴力和欺凌》这项研究报告调研了全球144个国家和地区,给出数据触目惊心:“全世界每3个学生中,就有1个曾遭受过欺凌。很多青少年最近一个月至少遭受过一次欺凌。”
3
身上插着引流管、鼻梁贴着胶布的邵一卜坚持要继续上学,回到学后,邵一卜的同学中,有人不是问候、关切,而是鄙夷:她怎么没毁容?这是怎样的恶意!
邵一卜告诉过母亲:“我一开始问过她们为什么要针对我,造我的谣,她们亲口承认,就是因为我经常被老师表扬而嫉妒我,这令她们十分不满意。”
这是不是真正的理由,可能还需要打个问号。
对于邵一卜事件,央视网记者注意到一个细节:“伤害邵一卜的同学写的材料显示,不喜欢邵一卜的原因大都是小事。”
想起被称为中国校园三大奇案之一的朱令铊中毒案。清华大学学生朱令学习好、人漂亮,能歌善舞,各种奖项拿到手软。但是长期被人往水杯里投毒,造成铊中毒,生活无法自理、容貌完全被毁。有匿名信告诉朱令父母,说朱令当年在宿舍里总是睡得很晚,才被投毒的。
也是很小的事,作息时间不一致而已。邵一卜的同学道歉信里,也是很小的事。
也许有人会想,一群十四五岁的孩子,能有多坏呢?让我们来看看生活中发生的事:
上海,15岁邵一卜,被同学霸凌不得不跳楼自杀。
湖南,3岁男孩小宇坠楼前,被同小区的8岁男孩拖在大厅地面上踩、踹、摔、揍。然后陈某把小宇带到了23楼,小宇蹊跷地从17楼坠落,陈某也是从17楼下楼的,但是电梯监控里17-23楼这6层,没有8岁男孩的身影。
电视剧《隐秘的角落》,初中生朱朝阳,外表人蓄无害,却步步为营,害死了父亲第二任妻子的女儿,算计了最好的朋友,连身边的大人都是他手中的棋子。原著《坏小孩》中,最后警察问他:“你这么厉害,你妈妈知道吗?”
十几岁的孩子,有时并非我们想象中那么单纯,相反,可能更可怕。
4
如果说成年人的善是复杂的善,那么小孩子的恶就是纯粹的恶。阻止少年“纯粹的恶意”在校园内泛滥,需要“内、外、上、下”四面夹击。
“内”要靠“家教”。家长要有正确的教育观,正向教养孩子,不能认为“反正被欺负的孩子不是我们。”
“外”要靠学校老师“零容忍”。老师要能够识别霸凌行为,让阳光照射到每一个孩子身上。
“下”需要孩子们有“底气”。李玫瑾教授说:“孩子有爆发力不容易被欺负”。
“上”要有法律法规的约束和惩戒。我们发现参加校园霸凌的都不是个体,而是群体。除了校规德育的教育之外,一定要有法律层面的规定和惩罚。
经受十年校园霸凌的当事人王晶晶说:“可能当年每个人都没在这把火里添太多的柴,但是我的房子已经被烧掉了。”
法律是用来保障“遵守规则”的人的权益的。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首次对学生欺凌进行了定义,暴力、语言攻击、互联网辱骂都被纳入欺凌范围。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已经从多部委印发意见的指导层面上升到了法律的可执行层面。
校园霸凌,需要法律零容忍。
作者:张怿
编辑:众智图书馆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