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前两天我看到天津著名演员金书贵先生因病去世的消息,不禁想起他曾经扮演的角色,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就电视剧《血溅津门》中的反派郭运起了,他扮演的这个汉奸角色在当时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恨得人牙根痒,据说他在曾被路人认出,差点挨打呢!可见其演技了得。
《血溅津门》是1985年天津拍的第一部连续剧。讲的是天津人民在武工队长郝明的带领下,与日伪周旋,英勇抗日的故事,主题曲磅礴激昂,震撼人心。“海河掀巨浪,怒火燃胸膛!津门儿女驰骋在疆场上……”这样的歌词代入感很强。这部剧人物形象鲜明,正面人物例如冯老辛刻画得有血有肉;反派角色袁三爷、郭运气演得入木三分;台词具有天津特色,很多对话都是地道的天津方言,让人觉得亲切,套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接地气”。记得后来还出版过一套《血溅津门》连环画。
《精豆子外传》是1986年天津电视台拍摄的第一部儿童电视剧,通过八个妙趣横生的故事讲述了八十年代中学生的成长中的新特点与传统教育之间的碰撞。剧中的主题歌曾经是班级联欢会的压轴节目,我至今仍会唱“我们都有一些小毛病,你们可别天天气得胡子翘……我们都爱唱,我们都爱笑~有时也爱闹~理解多好!”是啊,那时候我的心声就是渴望得到大人们的理解。回想起里面买金鱼的对话:“红帽子多少钱一对?”“一块钱。”“来五分钱鱼虫子。”记起那时候我家也养了几对“红帽子”,我也时常和父亲去买“红虫子”喂鱼,价格就是这样便宜,现在看来,有点不可思议。
在天津的古文化街上有很多家卖“龙嘴大铜壶”茶汤的店铺,算作天津的民俗文化,而在1989年,天津电视台曾以“龙嘴大铜壶”为主线拍过一个同名电影,讲述了“梆子”不幸沦为娼妓的悲惨遭遇,里面各种人物轮番登场,将天津市井方言发挥得淋漓尽致,依稀记得举人老爷喝茶汤不给钱的那段对话,旁边的小孩问:“他怎么那么不够揍儿捏?”举人老爷听闻挥毫写下“铜壶茶汤真好,真好茶汤铜壶。”估计只有地道的天津人才能看懂,浓浓的天津民风,让人久久难忘。可惜,里面的老艺术家牛星丽、郑天庸、郭振清都已经过世了。
1995年由金书贵担任导演拍摄的电视剧《三不管》也颇具天津味儿,讲的是南市地界三教九流的市井琐事,主人公肖梓亭从年轻有为的青年蜕变成不择手段的商人,最后落得众叛亲离的孤家寡人下场,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动荡,以及生意场上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主题曲歌词很是悲凉“三教和九流,有穷也有阔,满街的影子虚恍恍,分不清那善与恶。恶人假面善,好人遭恶果,侠肝义胆抱不平,胸中有志路坎坷”,既心酸无奈又耐人寻味,此剧播出后曾经轰动一时,“郭运起”本人也完成了从演员到导演的蜕变。
说起天津的相声,少不了相声泰斗马三立,记忆中天津有部电视剧就叫《马三立》,是1997年播出的,也是第一部描写相声艺人的演艺生涯的电视剧。这部剧以真人为背景以尊重历史为基调,真实讲述马老从少年到晚年的坎坷经历,辍学养家、撂地跑码头、剧团被欺压、晚年重回舞台,对于历史没有回避,对于命运没有夸张,从十几岁到七十多岁,一边跌跌撞撞一边成长,师傅、父妻、父子,各种亲情糅合相声师门传承,对于其专业性很有看头。片头曲《当铺里的青春谁去赎》里唱的“世上本来没有路,风高浪急是江湖,说什么撂地的肚儿杂货铺,仰天长笑也当哭”,让我产生“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同感。
提起天津卫,脑海里很多影视片段纷至沓来,贫嘴张大民、神鞭傻二、杨光的快乐生活,真有“没事儿偷着乐”的节奏,转瞬之间,时光扑面而来,又疾驰而去,唯有底片和光影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