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中国十大元帅(中国十大元帅排名 共和国十大元帅),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中国十大元帅(中国十大元帅排名 共和国十大元帅)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中国十大元帅(中国十大元帅排名 共和国十大元帅)

作者:桅杆

众所周知,1955年大授衔时,十大元帅的排名是朱、彭、林、刘、贺、陈、罗、徐、聂、叶。关于这个排序的确定,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其中,职务、资历、战功及“山头”平衡,是决定授衔及排序的四大要素。仔细分析一下,林总排名第三,实际上在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时,就已经基本定调。为什么这样说呢?

首先简要回顾和比较一下资历问题。

林总参加了南昌起义,在参加南昌起义的“6个半元帅”中,职务最低。这6位元帅当时的职务分别为:朱德是第3军军官教导团团长兼南昌市公安局长、起义军第9军副军长,贺龙是第20军军长、起义军总指挥,刘伯承是起义军参谋团团长,聂荣臻是起义前敌军委书记, *** 是第4军参谋长,林总是第4军25师73团7连连长。半个参加南昌起义的元帅指的是陈毅,他没有赶上南昌起义,大概在8月10号前后,赶上了南下途中的起义部队,被任命为25师73团指导员。

另外3位元帅当时的情况是:彭德怀是湘军独立第5师第1团团长,1928年7月率部举行平江起义,任起义部队改编的红5军军长。罗荣桓在1927年9月参加秋收起义,三湾改编任特务连代表,上了井冈山。徐向前1927年8月前后在革命军第二方面军当上尉参谋,1927年12月以赤卫队队长身份参加广州起义。

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十大元帅在建军初期,林总的资历倒数第二,罗荣桓资历最浅。

【八路军115师长林彪、120师长贺龙】

再看看为什么说林总的元帅排名在1937年就基本定调。

1937年8月,在陕北的主力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合并其他部队,各改编为1个师。10月,主力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红军改编后,我军的主要力量包括115师、120师、129师和新4军。这里需要说明一下:新4军与八路军的师,属于同一个级别。虽然新四军的 *** 是“军”,但人数还少于八路军的师。新4军成立时人数只1万人出头,而八路军人数最少的师也有1.3万多人。

八路军3个师的 *** ,基本是按红一、二、四方面军来排序的。如按实力排序,应该是:115师、129师、120师,新4军实力最弱。相应的军事主官是:朱、彭任八路军正、副总指挥,115师师长林,129师师长刘,120师师长贺,新4军的军长是叶挺。

看看这个顺序,是不是与1955年授衔时排序的前六位基本相同?唯一的不同,是叶挺在1946年牺牲了,由陈毅作为新4军及后来三野的代表授衔元帅,且正好也是排名第六。

如果叶挺将军没有遇难,以其第一支武装的独立团团长、南昌起义前敌总指挥、广州起义总指挥、新4军军长这些资历,显然是大概率要位列元帅的,并且最适合的排名也是第六。

在我军历史上,朱老总率领南昌起义余部上井冈山,并成为红军主力,其贡献和作用是无人能够比拟的,其军中第一的地位没多少疑问。1936年11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彭德怀作为红军前敌总指挥,奉命指挥三个方面军所属部队联合发起山城堡战役。从此,彭德怀军中第二的地位开始确立,红军改编时,任八路军副总指挥是顺理成章的事。而作为八路军第一师的115师师长,林总在元帅中排名第三的地位,这时就已经定调了。不仅林总,上述六位位列元帅及其排名,也都基本确定。只是因为叶挺意外遇难,陈毅替补了他的位置。

而另外四位元帅的产生及排名,在当时是存在不确定性的,主要是看后来的功绩了。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 *** 在红军改编时的职务分别是:罗荣桓为115师政治部主任;徐向前为129师副师长;聂荣臻为115师副师长, *** 任为八路军参谋长,都是副师以上级别的干部。

这里也顺带说一说粟裕的军衔问题。

粟当时是新四军2支队副司令,相当于八路军的副旅长。而十大将中的其他九位,当时基本上都是正旅长级,甚至更高,如张云逸为新四军参谋长兼3支队司令,徐海东、陈赓分别为344旅、386旅的旅长。这说明,当时的旅级干部不可能授衔元帅。粟裕后来授衔大将且排名第一,已经是充分考虑了其战功。

有人可能会问:陈毅当时也只是1支队司令(旅长级),为什么可以授元帅?事实上,陈毅当时还有另一个职务:新4军军分会副书记,是新4军副军长级(相当于八路军副师长),加上之前和之后的资历,才有替补叶挺的可能。

115师之所以产生三位元帅,与该师分兵和后来的大发展有极大的关系。1937年11月,平型关大捷之后,115师在五台分兵,聂荣臻率师直属队、独立团、骑兵营等,创建我第一个抗日根据地,即晋察冀根据地,后来发展成为华北军区及华北野战军的主体部分,从而奠定了其元帅地位。林总在1938年3月被晋军误伤离开部队后,由罗荣桓和陈光率师部及343旅开辟山东抗日根据地,之后又率部进军东北,并协助林总造就了实力最为强大的四野,成为秋收起义队伍中贡献最大、职务最高的,奠定了其元帅地位。顺便说一下:后来的四野、三野的一半、华北野战军的三分之二,都是在115师的血脉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徐帅

徐向前是作为红四方面军的代表评帅的。在红军时期,徐向前的战功军中无人能比。但西征失败,对徐帅打击很大。抗日战争时期以创建根据地为主,徐帅在这方面略逊。到解放战争时期,徐帅身体不大好,1946年9月主席曾计划让他去山东接替陈毅。这本是建功沙场的大好机会,可就因为身体原因,没能成行。在太原战役的攻城阶段,因为肋膜出水,胸背疼痛难忍,身体极度虚弱,不得不请路过太原的彭总代为指挥。因此,徐帅在解放战争时期没有担任大战略区的军事指挥,其作用只相当于一个兵团级首长,甚至不及陈赓这样独立作战的兵团司令。

在排序上,罗荣桓以创建山东根据地、协助林总经营东北以及秋收起义、军队政工的代表,排在前述六位之后,名列第七,也是五大野战军中唯一授元帅衔的政委。聂荣臻以创建晋察冀根据地之功,排名第九;徐向前则以红军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战功及四方面军总指挥的资历,排在罗、聂之间,名列第八。总体上看,是公允客观的。

*** 一直在中枢参戎军机,担任过红军总长、八路军参谋长、 *** 总长。我军建军以后,叶帅没有独立领兵征战,但有着特殊的贡献和地位,同时也是作为总部的代表被授予元帅军衔的。

*** (右)和徐向前(左)于1937年在陕北

有人不解:总长的级别似乎高于下属部队,叶参座为什么在元帅中排名第十呢?其实这是现在的情况,在战争年代,由于部队的正规化水平还不高,参谋长的地位远没有现在这样高,其地位甚至低于下一级部队的主官。这从1955年各大野战军参谋长授衔情况即可看出,比如一野参谋长阎揆要授中将,二野参谋长李达为上将,三野参谋长张震授中将,四野参谋长刘亚楼为上将。而各野战军下属兵团的司令政委,至少是上将,还有不少大将,如许光达、陈赓、肖劲光、罗瑞卿等。最能说明这个问题的,是三野参谋长张震,在抗美援朝期间还调任24军军长。

更多中国十大元帅(中国十大元帅排名 共和国十大元帅)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