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黄金洞里面有什么(黄金洞为什么叫黄金洞),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黄金洞里面有什么(黄金洞为什么叫黄金洞)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黄金洞里面有什么(黄金洞为什么叫黄金洞)

第7章 三喜临门

席宝生家建好新房后,上门来提亲的人几乎踏破了他家的门槛。

*** 0岁了,早到了该成亲的年龄。老席家现在只有一棵独苗,他们夫妇也为孩子的婚事着急。每当有媒人来提亲,他们都要儿子带着礼品去女方家。

那时相亲跟现在不同。媒人带男方去女方家,女方不出面,在闺房里观察男方的行为举止。如果感觉合适,就会出来给男方倒茶;感觉不合适,便不出闺房,人们已经心照不宣知道这门婚事不成了。

席宝生去相了几家,女孩子都出来递茶了,但他一个都没有看上。那些大户人家的女孩都是小脚女人,太过秀气,席宝生不喜欢。

清朝时期倡导女人缠足,认为女人脚越小越美,三寸的称为金莲,4寸的称为银莲,五寸的称为铁莲。乡下穷人家女孩子是不缠足的。因为小脚女人不能出远门,不能下地干活。

蒋家三小姐是一个另外。她虽然是大户人家小姐,但并没有缠足。或许是蒋财主开明吧。

席宝生突然想起三小姐来。他在她家放鸭三年,那时她虽然才十二三岁,但对人热情,活泼可爱。他至今还记得她送给他的那颗咸鸭蛋……三年过去了,她现在怎么样了呢?等媒人再次来提亲的时候,他故意问起蒋家三小姐的情况。不料媒人说:“不行。三小姐没有缠足,也没有一点千金小姐的样子。”

席宝生说:“我就喜欢三小姐那样健康、活泼、热情的女孩。”

“哦。那太好了。我马上去蒋家给你提亲。”媒婆听席宝生这样说,有些喜出望外。原来蒋家也正愁女儿嫁不掉呢。前面媒婆给三小姐介绍了几个富家公子,那些公子都嫌她脚大、性子野,都没有相中。

或许这就是姻缘。老席对这位三小姐也非常满意。

媒人去蒋家提亲,蒋大力表示没有意见,他尊重女儿的选择。言下之意,他是同意这门亲事的。

与老席家相识几十年。老席忠厚老实,儿子脾气虽然有点倔,但为人耿直。他尤其喜欢那小子不服输的劲头。有了这股精神,一定不会是平庸之辈。

由于两家长辈认可,两位年轻人早就相识,这桩婚进展非常顺利。

旧俗成亲程序繁多,相亲又叫看人。看人双方同意后接着要看家(永安俗言叫“看凼”),一般是女方到男方那边去看那个地方及男方的家庭情况。这一些程序都免了。老席请风水先生选了最近的一个黄道吉日,差媒人去蒋家商讨订婚事项。蒋家也愿意一切从简。

订婚那天,老席带着宝生与几位亲戚,挑着两担礼物去蒋家。

四条大前门香烟,六瓶黄酒,10斤猪肉,48个果盒,还有一包银元,66个,寓意一切顺利。这在当时的金洞乡,定亲礼是最重的了。

蒋家也请了一些亲戚好友,在家做了接待的准备。中午备了三桌,大家欢快畅饮。蒋家夫妇及亲戚朋友对这门亲事都很满意。

按照当地习俗,订婚后还要换庚,又叫讨庚、催庚。双方通过媒人交换生辰八字,也就是男女的出生年、月、日、时,然后,找一个八字先生看看,命相和择期,选定结婚的日子。换庚一般由男方提出,男方备礼请媒人到女方“催庚”,女方“开庚”(即写出女子的出生年、月、日、时),由媒人给男方择结婚吉日。这一步两家都同意跳过去,直接开始“清话”,就是男女双方就结婚事宜的最后一次交流商讨,主要确定与结婚有关的具体事项。然后就是“过礼”“挑嫁妆”。

过礼在结婚的头一天。老席家请了二三十个亲戚朋友,抬着四个台盒,扛着三十六根包杠,一群人浩浩荡荡地抬着礼品到女方。还没有到蒋家,就听到有人在哭泣。有人感到奇怪,有人便马上解释,这是蒋家母女及亲戚朋友在哭嫁。

正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千里不同情。银江村与蒋家村相隔不到十里,银江村就没有哭嫁这个习俗。

哭嫁是汉、土家、藏、彝、壮、撒拉等民族的传统婚姻习俗,即新娘出嫁时要履行的哭唱仪式活动。

蒋家以前在山冲里,与山里少数民族习 *** 融。

哭嫁一般从新娘出嫁的前几天就拉开了序幕。不过,开始时多是断断续续进行的。亲族乡邻前来送礼看望,谁来就哭谁,作道谢之礼节。喜期的前一天晚上到第二天上轿时,哭嫁达到 *** 。

席家人到达蒋家时,哭声停止了。蒋家亲戚热情地出来迎接着席家客人。吃完中饭,蒋家人就帮着在嫁妆箱笼、被褥上贴喜字。抬去的礼物少,抬回的嫁妆多。“席家捡大便宜了。”去抬嫁妆人都这样说。“席家祖坟冒烟了。穷了几辈子,终于翻身了。”

席家的亲朋好友都对席宝生这段婚事羡慕不已。

嫁妆挑走后,蒋家夫人拉着女儿的手,坐在床沿上又哭唱起来:

叫声女儿听我言,明天花轿就要来,

从今以后为人妇,为媳为嫂学良贤。

一敬公婆放在先,二敬丈夫记心间,

三重姑嫂多和睦,四和邻里莫食言。

母亲挽着女儿哭,女儿受到母亲情绪感染,也忍不住红了眼,她劝慰着母亲,也采用那种似戏曲又似歌谣的腔调在唱:

请声我娘听我言,女儿哭得泪涟涟

女儿明天要出嫁,爹娘教导记心间。

后面接着亲朋好友来相劝,三小姐只能哭着应和。大家哭完了,蒋家又恢复了喜庆的气氛。

第二天,迎亲的队伍去得更早。因为接亲之前兴过礼。过礼的物品有粉条、面、菜油、糖、酒、肉等,主要是感谢女方父母养女儿付出的辛劳,也表明男方的大方。送去的肉又叫离娘肉,一般三四斤,也有七八斤的。而老席家送的至少有十多斤,六根肋条肉,寓意六六大顺。

老席家本来是不懂这些礼节的,在席公伯的指导下,他也很乐意接受这些建议:在装离娘胎肉的篮子里,还放了四棵大葱、两斤粉条、两包白糖,合称“四色彩礼”。

离娘肉女方一定要留一部分回男方家,表示女儿虽离开娘出嫁,但仍和母亲骨肉相连,没离开娘。另外,那些大葱一定要带根,意在生活充裕,孩子聪明牢靠。那些粉和糖,寓意婚姻甜蜜长远。

永安接亲当天,须在女方家吃早餐。新娘的娘家需要准备桂圆蛋羹,现在基本上都是桂圆和鹌鹑蛋,供当天来客餐前食用,寓意着团圆美满。

亲客和接亲的人坐了六桌。蒋家热情地劝酒,席家只是礼节性地喝了两杯,就要吃饭,说接亲要早一点。蒋家也不强劝。很快就吃完早饭,燃放鞭炮开始催促新娘上轿了。

蒋家夫人前面忙着哭嫁,却忘了给女儿吃“娘家饭”。

永安有一个风俗,新娘必须肚子饱饱才能出门,并县要由家里年长的有福气的长辈亲手喂女儿“三口饭”,第一口是白米,第二口是鱼,第三口是肉。

蒋家夫人亲手喂了女儿三口饭,就被人催着上轿门。三小姐的兄弟姐妹不肯,都在那里哭着惜别。三小姐也用那种唱腔回和:

兄弟姐妹心连心,为姐今天要先行。

烧茶煮饭你要做,担柴挑水要经心。

接亲的人听着他们哭唱,有些好奇,也有人忍不住想笑,而又不敢笑出声来。

鞭炮响个不停,就是不见新娘子出来,新郎官也进不去。小姐闺房前面有几个小孩在那里拦着门。新郎官每人发一个红包,他们接了红包就散开了。

新娘子头顶红布终于出来了。一身红色的绸缎,虽然看不见容貌,但依然光彩照人。以前不敢正视的小姐,今天就要成为自己的妻子了,席宝生内心像吃了蜜一般甜。

三小姐上了轿门,唢呐与鞭炮齐鸣。接亲队伍要走一段距离后,亲客们在接亲代表的邀请下才陆续动身,男亲客在前,女亲客在后。

永安有个习俗:娘不送女亲,即女儿结婚当天不去女儿家送亲。要留在家里招待没有去送亲的客人。

蒋家隔席家才七八里路远,每当路过一些住户、人家,就吹响唢呐、燃放鞭炮,所以,席宝生这一门婚事在银河两岸都传为美谈。

三小姐坐在轿子里,突然听到对面不远处响起了密集的鞭炮声,猜想一定是快到宝生家了。她不禁偷偷掀起头盖,果然到了,一栋崭新的四围院就在眼前。以后,这里就是我的家了。想到这里,三小姐心里感到踏实而温暖。

花轿落地后,老席家特选了一对身体健康、家庭和睦、子女成才夫妻,从花轿里扶出三小姐,让她牵着用红绿彩缎结成的同心结一端,另一端交给席宝生,由新郎把新娘牵入铺了红地毯的正堂屋。

在司仪的指引下,席宝生与新娘并排站着,举行成亲仪式。

司仪喊:一拜天地……

男左女右,双脚站立,上身前弓,先拱手长揖,再双膝下跪、双手扶地,磕完第一个头后,保持跪姿、直起上身,而后磕下第二、三个头,最后起立。

二拜高堂……

宝生与三小姐面向父母三磕头,然后接过喜娘递过来茶杯,向父母敬茶。

夫妻对拜……

宝生拉着新娘的双手对面而立,然后互磕三个头,再相拥站立

起来。

再拜长辈、亲朋好友……入洞房……

简短的仪式结束,席宝生用红绸带牵着新娘向新房门走去,被司仪挡住了,他让三小姐最小的弟弟拎着“子孙桶”先进去。

所谓“子孙桶”,就是红漆马桶,新娘陪嫁物品之一。桶中放一包花生、五个红鸡蛋,还有红纸包的云片糕、圆果、红枣等。这“子孙桶”需要女方兄弟在新娘进洞房前拎进洞房。

来到新房,席宝生在司仪的指引下,揭去新娘的“盖头帕”,三小姐这才认真打量起这新房来。刚修好木质新房,还散发着深厚的杉木清香。宽大的床上,嫁妆被还叠放在一起。有许多陌生的人她不认识,只要有宝生在,她心里就感到心安了,没有半丝恐惧。

宝生陪她坐在床前。厨子给他们端去桂圆、红蛋汤,宝生赶忙拿出一个红包给厨子,三小姐也掏出准备好的一个红包给厨子。

宝生和三小姐慢慢地品味着这桂圆、红蛋汤,甜甜的,很润喉,也是此时最需要的甜食、饮料。

等到这一简单的成亲仪式结束,送亲客队伍还没有到。他们计算好了时间的,不能抢前到,也不能自己走到男方家里,须男方家派出代表远远地出门迎接。这也是永安的习俗。这样不仅有接新娘的仪式感,也表示这个媳妇是得之不易的,不能亏待了她。

亲客们都到了,就被管事的人安排就座。蒋大力作为泰山大人,要坐首席第一位,席公伯作陪。第二席由金洞乡乡长坐第一位,老席作陪。席、蒋两家亲朋好友都来了。席宝田有公务没有来,但他派管家送来了一份厚礼。

安排好席次后,大家就先吃茶、聊天。席家管事的有一位收礼,另一位在红纸礼簿上记数,既方便日后与主家对数,也是主家以后还人情的依据。

这一场喜宴热烈而庄重。整整十六桌,摆满四合院的正屋、横屋,天井里也摆了四桌。吃正席时,司仪只能管到正屋里的四桌。

永安婚酒都是很讲究的。一是座位讲究,二是上菜顺序有讲究,三是斟酒、吃菜都要听令。

开席前,由席公伯简短致辞:

各位亲朋好友,今天是一个三喜临门的日子。

众人一听有些奇怪,便竖着耳朵听起来。

一喜是席宝生从军立下赫赫战功,荣升千总六品官;二喜老席家乔迁新居,建了这样一个宽敞明亮的四合院;三喜宝生今天成亲,席家以后一定会喜事连连。感谢大家光临,薄酒寡酒,请大家开怀畅饮,都沾上席家喜气,行大运。谢谢大家。

席公伯致完辞,礼仪就高呼:

“升壶呀。”听到口令,每桌开始筛酒。

一会儿司仪又喊:“升酒呀。”

“酒明请呀。”只有听到这一句,坐在首席上的客人才能动筷子。首席如果不动筷子,下面的人动筷子会被人笑话不懂礼仪。

一个“精毅营”的战友是外地人,他初次到永安吃婚酒。他开玩笑说:永安人有人王,吃饭时也要听令。

以前永安人最隆重的酒席是八大碗,现在上升到十大碗。第五碗菜上来后要谢厨。老席叫人用一个朱漆的盘子端着两瓶酒、两个猪腿、一条烟、一个红包,到厨房去谢厨。主厨收下烟酒、猪腿等实物,钱退回来了。为表示感谢主家,他还特意上席来说了几句祝福语加客套话。

谢厨过后,大家接着开怀大饮,正屋外一些桌开始了猜拳,气氛比以前更加热烈。直到第七道菜鱼上桌,大家才停止喝酒、猜拳。因为永安有个规矩:鱼到酒止。酒瘾再大的人,只要上了鱼,也不会再恋杯,不然会被人笑话的。

吃完中饭,蒋大力带着男亲客与部分女亲客回家了,只留下几位女亲客在陪新娘。

更多黄金洞里面有什么(黄金洞为什么叫黄金洞)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