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广州越秀杨箕村很有钱吗(广州越秀杨箕村居委),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广州越秀杨箕村很有钱吗(广州越秀杨箕村居委)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广州越秀杨箕村很有钱吗(广州越秀杨箕村居委)

一条千年古村,就在我们身边

杨箕村位于梅花村街道东部,东面为广州大道,南面为东兴北路,北面是中山一路,杨箕涌在西面绕村而过。泰兴直街南北走向,是从中山一路进杨箕村的主要马路,约100米即到村口牌坊。村内原有南北走向的雄镇大街、泰兴直街、大巷直街、长庚大街和东西走向的大巷直街(该街呈曲尺形走向)、泰来大街、长庚直街。现村内有泰兴直街、泰兴外街、雄镇大街、杨箕大街、永巩街等街道。

虽然在地图上正式的名称为“杨箕村”,但杨箕村的人却认为,他们的村名应该是“扬箕”,而不是“杨箕”。所以如今杨箕村的牌坊,依然写作“扬箕”,与地图不一致。这也是一个奇观。在杨箕村里有一块巨石,上面镌刻着杨箕村的历史,便明白指出“杨箕”的写法是错的。尽管我觉得应该尊重历史和村民的意愿,但本文为符合地图上的正式名称,还是继续用“杨”吧。

记载着杨箕村历史的巨石

杨箕村开村于北宋天禧三年(1020),原名簸箕村,1934年因与广州新窖镇簸箕村重名,两村代表共商改名大计,最后,新窖镇的簸箕村因在珠江南岸,改名“南箕村”,广州东郊这条簸箕村改名为杨箕村。杨箕村在清代属番禺县鹿步司石牌堡;民国时期属番禺县冼猎扬乡;1949年属广州市石牌区;1959年属广州市沙河公社;1987年属广州市天河区沙河镇;2002年底划归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南街;2005年广州大道以西部分划归广州市越秀区梅花村街道。

杨箕村在改革开放以前,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1951年春天,杨箕村成立姚浩鹏农业生产互助组,这是华南地区最早成立的四个互助组之一。1958年12月25日,杨箕农业生产合作社(后称生产大队)作为全国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派代表出席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代表会议。

然而,杨箕村长期发展缓慢,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有自来水和电力供应,是广州郊区的贫穷村。改革开放后,杨箕村从联产承包责任制起步,经济迅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成为广州最富裕的乡村之一。

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地处广州的主要交通干道和城市中心,杨箕的农田被征用殆尽,村民无田可耕,纷纷洗脚转行,有的去打工,有的做个体户,更多是在宅基地兴建楼宇,经营房屋租赁。村民主要收入来源包括工资性收入、村集体经济分红和房屋出租。

至21世纪初,在杨箕村30万平方米的建筑中,有219219平方米是用于住宅,占总建筑面积89.5%;用于工业的建筑面积为9856平方米,占4.04%;配套设施和其他用途的建筑面积为15750平方米,占6.43%。2009年,杨箕村启动城中村改造。根据杨箕村改造方案拆迁房屋1400多栋,涉及4000多人。改造后的杨箕村,兴建起15幢36~42层高的电梯楼,供村民回迁居住。2010年5月开始动迁。2016年初改造工程基本完成。10月,杨箕村举行千围宴庆典活动,庆祝改造完成,村民回迁新居,逾万人参与宴席,成为轰动一时的大新闻。

杨箕村玉虚宫

2017年,改造后的杨箕村陆续建起三座雄伟壮观的牌坊。北牌坊正面镌对联:“扬眉归故里,箕斗焕新楼”,背面镌对联:“祠庙犹存祖德喜成一脉,城村忽变灵光恍越千年”。东牌坊正面镌对联:“玉楼迎紫气,花影舞朝阳”,背面镌对联:“好景临风万叠云山来飘渺,明时寄趣八方弦管颂调和”。西牌坊正面镌对联:“一村欣聚合,百代乐沟通”;背面镌对联:“羊石云开四时狮鼓传祥气,珠江浪涌五月龙舟骋壮怀”。

市中心难得一见祠堂群

广府地区最重宗祠,祭祖先的风气,一向很盛,城乡到处都是祠堂庙宇。清同治朝《番禺县志》云:“俗最重祭,缙绅之肖多建祠堂,以壮丽相高。每千人之族,祠数十所。小姓单宗,族人不满百户者,亦有祠数所。”杨箕村内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一批明、清时代的旧建筑,包括一座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玉虚宫、一座建于清代的北帝行宫和多座宗祠、家塾、书舍建筑。以前村民举办婚礼、太公散胙、长辈寿宴、男丁满月、讨论村务、文娱休闲,大都在祠堂举行。这些古旧建筑,曾经坐落在密密麻麻的“握手楼”中,显得古风俨然,透出无限沧桑。

秦氏大宗祠

梁氏大宗祠

杨箕村的主要姓氏为姚、李、秦、梁,向有“三姚二李一秦梁”之说。第一大姓为姚姓,分为三支,祖先姚竹芳、姚君达、姚礼庭,分别于北宋嘉祐四年(1059)、明洪熙元年(1425)、明景泰元年(1450)从闽蒲韶溪、江西新淦迁到杨箕。第二大姓为李姓,分为两支,祖先李深海、李赖南,分别于北宋元丰八年(1085)、南宋淳祐元年(1241)从江西吉水迁入黄埔深井,后迁到杨箕。第三大姓为秦姓,祖先秦仕豪,南宋咸淳元年(1265)从广州番禺石溪迁到杨箕。第四大姓为梁姓,明宣德十年(1435)从广东南雄珠玑巷迁到杨箕。

民国时期,各姓在村里均建有宗祠,多达22座。1949年以后,这些宗祠有的拆除了,有的改作他用。姚氏大宗祠凤仪堂做了杨箕小学,秦氏宗祠做了杨箕幼儿园。2010年杨箕村拆迁改造时,只有玉虚宫得以原地保留,所有宗祠建筑都将拆除,另辟“宗祠文化广场”,重建姚氏大宗祠、先竹姚公祠、君达姚宗祠、李氏大宗祠、深海李宗祠、秦氏大宗祠、梁氏大宗祠七座祠堂。新建祠堂均采取岭南传统宗祠建筑形制,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灰塑博古脊,碌灰筒瓦,花岗岩石墙脚,青砖清水墙。面积大者三进,面积小者两进。

姚氏大宗祠

宗祠记录先人开基创业之功

在姚氏大宗祠前立有两对花岗岩旗杆夹,分别刻有“东窗公 榜名武英 明朝弘治乙卯科顺天乡试北围中式第七十名举人 任国子监学录云南省河西县正堂 二○一五年凤仪堂立”;“元相俗名姚九 道光十五年捐奉直大夫州司马 乐善好施 捐修水利 造福乡民 众皆敬仰 二○一五年凤仪堂立”;“元用公 榜名材 俗名姚七 清朝道光元年辛巳恩科中式四十五名举人 奖授六品顶戴 二○一五年凤仪堂立”;“钜显 光绪乙酉科中五十五名文举人 二○一五年凤仪堂立”。

姚氏大宗祠大门前悬楹联:“吴兴世泽,新淦家声”,门额刻“姚氏大宗祠”。青砖砌墙,花岗岩门夹,墙的上端绘有“渔樵耕读”“琴棋诗画”“教子成才”等彩色工笔画。头门前有三步廊,梁架、桁檩、斗栱等木构件,均施以 *** 、戏曲人物的彩绘,强烈的色彩明暗对比,丰富繁复的构图,令观者目不暇给。次间两条石虾弓梁上,各有一只石狮承托着檐桁。前座与中座间有天井,两边有廊庑。中堂前悬“进士”“宝鸡正堂”“千总卫”三块小匾,后悬“凤仪堂”大匾。檐柱悬楹联:“赣凤南飞云山珠海风水宝地喧世泽,粤仪明德越秀天河繁华都市显源长”;金柱悬楹联:“吴郡文韬诗书礼乐一脉源流传世泽,兴邦武略义勇宽仁数房衍派振家声”。

李氏大宗祠

在李氏大宗祠前立有四对花岗岩旗杆夹,分别刻有“宋绍兴年间科乡解元 任知县 臣李登恭立”;“宋绍熙四年癸丑科进士 授税教知刺诰 臣李萼恭立”;“宋绍兴年间科进士及第 钦赐翰林院 晋中书省两知贡举同平章事 朝奉大夫 臣李明恭立”;“宋绍兴六年丙辰科 钦点广州路刺史承奉大夫 臣李安政恭立”;“宋绍兴年间科 授秘教 臣李丰恭立”;“宋绍兴年间科乡进士 任通判 臣李良恭立”;“宋淳熙二年乙未科进士 任翰林学士 孝宗皇帝恩赐白云山御书阁 臣李佑卿恭立”;“元大德六年壬寅科进士 任新州总府通判潞州刺史 臣李天泽恭立”。

李氏大宗祠前有一对石狮,一对石鼓。头门前设三步廊,头门额刻“李氏大宗祠”,两边楹联:“陇西世泽,吉水长流”。次间两条石虾弓梁上,各有石狮承托檐桁。中堂为“耕道堂”,檐柱悬楹联:“朝阳昭万代二祖重光东南来紫气,举酒庆千秋一祠叠秀西北沐春风”;金柱悬楹联:“耕陇亩读先贤文章 *** 宏基九百垂南粤,道德经源祖圣诗礼传家妙句五千耀乾坤”。后堂为祖祠,供奉列祖列宗的牌位。檐柱悬楹联:“百堆金玉福禄寿全三星拱照瑞气临祖地,鱼跃龙门吉祥如意一帆风顺霞光映宗祠”;金柱悬楹联:“赖祖继西平慎终追远代代枝繁二十世,南孙承刺史裕后光前年年叶茂八百春”。

更多广州越秀杨箕村很有钱吗(广州越秀杨箕村居委)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